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黑木耳在生長過程中腐爛嚴重的原因是什麽?

黑木耳在生長過程中腐爛嚴重的原因是什麽?

穗腐的主要原因是耳基和耳片長期被水飽和,使菌絲細胞壁溶解。穗腐病的防治要從科學的水分管理入手,造成幹、濕、濕的水分狀態。讓耳根和耳片每天都有壹個幹透的時間。進入雨季後,要保證通風以降低濕度,防止穗腐。

黑木耳生長發育中的常見病害及其防治

1,傳染病

1.1毛黴

毛黴,俗稱毛癬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空氣中,在潮濕條件下生長迅速。接種後,培養室濕度過高,容易發生毛黴。壹旦感染毛黴,培養基表面會形成灰色的厚而稀疏的菌絲。由於菌絲生長速度非常快,幾天之內就會占據黑木耳生長所需的全部空間,使袋體變黑。

1.2曲黴屬

曲黴菌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黑曲黴、黃曲黴、藍曲黴。黑木耳的種子生產和栽培中經常出現曲黴菌汙染。黑曲黴剛開始是白色的,菌絲呈絨毛狀,慢慢膨脹,肉眼看是黑色疏松的顆粒。黃曲黴的菌落剛開始是微黃色,後來逐漸變成黃綠色。灰綠曲黴開始是白色的,然後是灰綠色的。

青黴1.3

青黴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菌絲前期多為白色,與黑木耳菌絲相似,不易鑒別。後來轉為綠色、藍色、灰綠色等。青黴菌的防治可以加強室內通風,保持清潔,定期消毒,註意降低溫度控制其發生。

1.4鏈黴菌

鏈黴菌的菌絲體。是疏松的,在培養料表面形成壹層橘紅色或粉紅色的黴菌層,稍壹搖動就會分布在空氣中,到處蔓延。它是黑木耳生產中的惡性雜菌。它不同於綠色木黴、青黴菌和曲黴。雖然不分泌毒素,但生命力強,生長快,擴散能力強。壹旦出現在菌房,會對生產造成極大威脅,甚至毀產。

1.5木黴菌

木黴菌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尤其是在酸性環境中。培養基上菌落的外觀為淺綠色、黃綠色或綠色。

2.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因環境條件不適宜或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黑木耳疾病稱為非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爛穗、菌袋褐變、根紅、穗黃等。

2.1穗腐病的原因及防治

穗腐的主要原因是耳基和耳片長期被水飽和,使菌絲細胞壁溶解。穗腐病的防治要從科學的水分管理入手,造成幹、濕、濕的水分狀態。讓耳根和耳片每天都有壹個幹透的時間。進入雨季後,要保證通風以降低濕度,防止穗腐。

2.2菌袋褐變的原因及預防

褐變是菌絲培養階段或催芽階段溫度過高,導致培養菌袋分泌黃水和粘液,表面菌絲被消化,在強光刺激下形成褐變和厚膜層,限制了耳基的發生。褐色菌包不形成耳基,即使形成耳基和耳片,也不會生長,過壹個階段就會脫落。黑木耳菌袋的防治應降低菌絲培養和催芽處理的溫度(-20℃),減少強光刺激。褐菌袋要重新打開,讓深層菌絲長出耳基。

2.3黃穗的成因及預防

黃穗影響黑木耳的商業表現,使黑木耳價格偏低。黃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菌後菌袋在0℃以下貯藏,在穗芽加速期和出穗期,菌袋受到凍害。由於低溫冷凍的刺激,耳垂停止分泌棕色素,導致抽穗後期變黃變稀。

(2)出穗期耳標因發菌期和促穗期菌包熱害而變黃;

(3)菌齡過長,出耳階段菌齡老化導致耳廓變黃;

(4)菌株特性,部分品種長出的木耳耳片呈黃色;

(5)溫度高、濕度大時,黑木耳生長過快,黑色素積累較少,黑木耳趨於黃色。

防治黃耳應從防止高溫和低溫刺激入手。冬季菌種貯存溫度應控制在65438±0 ~ 5℃範圍內,菌絲培養階段和催芽處理階段應避免溫度過高。生產中應盡量避免使用老化菌種,應使用合格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菌種;子實體發育過程中溫度和濕度的合理控制。做到以上幾點,可以有效控制黃耳的出現。

3.綜合防控措施

黑木耳病害的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預防重於治療。

3.1把握菌種質量。

用於栽培的品種應保證高產、優質、生命力強、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強。要保證良好的質量,必須保證菌種生產全過程的無菌操作;及時復壯菌株,淘汰老化、退化和劣質菌株,減少傳代次數,保證優良菌株的生長活力。

3.2搞好環境衛生

環境衛生是黑木耳病害綜合防治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衛生環境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首先,做好培養室的衛生。培養室、地面種植場地等與黑木耳生產有關的場所,應盡可能遠離能產生生活垃圾的場所。培養室的墻壁要粉刷,要裝紗網。其次,做好栽培期間的衛生,生產中定期消毒,木耳栽培使用的工具及時清洗消毒。及時處理廢棄菌袋,對周圍環境和所有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3.3培養材料的處理

栽培黑木耳應盡量選用新鮮、無黴變的原料,培養料的配制應充分考慮栽培菌種的定殖和生長,使其迅速形成優勢菌,從而抑制雜菌,提高抗病能力;配制培養基時,含水量要適當。

3.4改善成長環境

黑木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環境因素。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對黑木耳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溫度、濕度、光照強度、PH值、通風條件等進行科學的調配和管理,使整個環境條件適合黑木耳生長,不利於雜菌生長。

3.5藥物管制

栽培食用菌時,壹般不建議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只有萬不得已才使用農藥。藥物和劑量應符合NY/T393和NY/T394《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指南》的要求,不得使用劇毒和殘留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