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苜蓿草的種植方法

苜蓿草的種植方法

耕作種植

苜蓿加工(12張)

苜蓿種子小,嫩芽薄,頂土強度差。整地壹定要細,地面要平整,土塊要細,不能有雜草,土壤墑情要好。苜蓿根系發達,埋藏深,播種地要深翻,使根系充分發育。紫花苜蓿生長期長,刈割利用次數多,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多。據報道,苜蓿每畝每年吸收的養分為氮13.3kg,磷4.3kg,鉀16.7kg。氮磷比小麥多1 ~ 2倍,鉀多3倍。用於播種紫花苜蓿的土地應在去年之前收割,即進行淺翻清茬,然後進行深耕。冬春季要做好耙平蓄水保墑工作。水澆地要灌足冬水,播種前進行淺翻或耙整地,結合播種前深耕或淺翻,每畝施有機肥1500 ~ 2500公斤,過磷酸鈣20 ~ 30公斤作基肥。對於土壤肥力較低的,播種時應施硝酸銨等速效氮肥,促進幼苗生長。每次割草後要追肥,每畝需過磷酸鈣10 ~ 20kg或磷酸二銨4 ~ 6kg。

1 .種子

播種前將種子曬2-3天。

接種疫苗

在從未種植過苜蓿的土地上播種。

3.播種量

畝產種子6.5-8公斤。

4.播種日期

因甘肅氣候不同,可分為三種情況。

5.播種深度

取決於土壤濕度和質地。

6.播種方法

苜蓿常見的播種方式有三種:條播、撒播和穴播。

田疃管理

1.播種後,出苗前,如遇下雨土壤板結,應及時清除板結層,以利出苗。

2.幼苗生長很慢,易受雜草侵害,需中耕除草1 ~ 2次。

3.播種當年,生長季結束前,刈割使用壹次。當植株高度達不到利用水平時,應留苗越冬,冬季嚴禁放牧。

4.兩年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發芽前,清除田裏的殘茬,保持耕地采摘。秋季最後壹次割草收割後,松土追肥。每次割草後耙地追肥。灌區要灌水追肥相結合,冬季要灌足越冬水。

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為3 ~ 5 cm,但幹旱寒冷地區秋季最後壹次刈割留茬高度應為7 ~ 8 cm,以保持根系養分,有利於冬季積雪,對越冬和春播發芽有較好的效果。

6.秋季最後壹次刈割應在生長季結束前20 ~ 30天完成。太晚了不利於植物的根和根莖中營養物質的積累。

7.在丹田,花期需要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以提高結實率。

8.苜蓿病蟲害很多,如霜黴病、銹病、褐腐病等。,可用波爾多液、石流液、托布津控制。害蟲有蚜蟲、浮塵、盲蝽、金龜子等。可用樂果、敵百蟲等藥物控制。但是,建議在發現病蟲害後盡快割草並餵養牲畜。新枝是綠色的。

間作

播種當年苜蓿苗期生長較弱,中耕以除草為主,兩鏟兩趟或兩鏟壹趟。春季返青和每次割草後,要進行中耕,打破土壤板結。中耕壹般與追肥相結合。

給土壤或土地施肥

施肥是提高苜蓿產量的重要措施。紫花苜蓿的施肥方法包括基肥、種肥和生長期追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可添加肥效期長的磷肥。農家肥的施用量壹般為每畝3000斤左右。播種時施種肥。壹般每畝施40 ~ 60公斤過磷酸鈣作為種肥。追肥壹般在春季返青後、分枝期、現蕾期或每次刈割後結合灌水進行。追肥方法包括行施、撒施和葉面噴施。

灌溉和排水

紫花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發達,能吸收深層土壤水分,所以紫花苜蓿更耐旱。同時,苜蓿是壹種需水較多的植物,其需水量比禾本科牧草高。紫花苜蓿不耐澇,不適合在低窪地區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長。在生長過程中,漬水會造成爛根和大量死亡,雨季要註意防澇和及時排水。

在田裏除草

(1)控制雜草的耕作措施。

(1)播種前,深挖地面,將表層草籽埋好,使其不能出土。

(2)翻土,提前整地。讓地表雜草種子提前發芽,在播種苜蓿前再進行壹次旋耕耙平,殺死發芽的雜草。

③調整播期。秋季適當晚播,雜草處於苗期或幼苗期,入冬前會凍死。

④苜蓿條播和人工除草。

⑵化學藥劑用於控制雜草。大面積種植紫花苜蓿時,可以用除草劑消滅雜草。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有:普斯特、多施樂、苯達松、闊葉易哲、納膠精、山焦德、蓋草能(山焦德和蓋草能的混合物為精克草能)、除草劑等。

消滅病蟲害

當苜蓿受到病蟲害危害時,其莖葉往往變黃,或出現病斑,葉片殘缺甚至落葉,導致生長不良,使苜蓿產量下降,品質變差,使用壽命縮短,從而給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危害苜蓿的主要害蟲有蚜蟲、粘蟲、沈水葉繩、甜菜夜蛾、薊馬、盲蝽等。用40%樂果乳劑分別噴灑1000 ~ 1500倍、3000 ~ 5000倍、1500 ~ 4000倍、500 ~ 1000倍,可防治蚜蟲、斑潛蠅、蝽和薊馬。防治粘蟲,可噴灑菊酯類3000 ~ 50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可噴灑5%甜菜夜蛾凈、甜菜夜蛾輕劑或1000倍甜菜夜蛾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