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四季都能找到竹筍,但只有竹筍和冬筍的味道最好。烹飪時,無論是涼拌、炒菜還是煮湯,都鮮香四溢,是人們喜愛的菜肴之壹。那麽竹筍有哪些做法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竹筍的做法
首先,蘑菇和竹筍
配料:竹筍、幹香菇
練習:
1.香菇洗凈,切絲,用開水焯壹下,取出即可食用。
2.竹筍去皮,洗凈切絲,用開水焯壹下,放在盤子裏。
炒鍋放在火上,倒入花生油燒熱,姜末,料酒,鹽燒開。
4.將濕澱粉勾入薄鍋中,澆在竹筍和冬瓜絲上。
第二,梅菜筍絲
材料:梅幹菜300克,竹筍300克,素湯3杯,1茶匙糖。
練習:
1.梅幹洗凈,切成小塊;竹筍去殼,剖開,先用水煮熟,再取出切絲。
2.用5湯匙油炒幹梅子,然後放入筍絲炒香,加入調味料,小火燉20分鐘。湯稍微幹壹點就可以上桌了。
第三,春筍烤臘肉
原料:1塊臘肉,1塊春筍,3塊青蒜,2塊紅辣椒。調料有鹽、雞精、料酒、醬油。
練習:
1.首先將臘肉切成條狀,放入熱水中煮至臘肉的脂肪呈半透明狀。然後將春筍切片,紅辣椒切絲,青蒜斜切成段。1
小碗蒸菜起源於瀏陽,也叫小碗菜或瀏陽小碗蒸菜。五百年前,客家人遷徙至瀏陽河源頭大圍山,將客家人獨特的美食技藝與瀏陽豆豉、茶油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風味美食。小碗蒸菜的食材種類繁多,天上飛的,山裏跑的,地裏種的,水裏遊的,水裏長的,家裏養的,甚至山裏野生的,都可以蒸著吃。這就是無菜不蒸的境界!2
小竹筍是河邊山上野外非常美味的食物。它們是小竹的嫩芽。小竹筍味甘,性微寒,脂肪和糖分低,植物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它們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刺激食欲的作用,被譽為人體排泄物的“清道夫”。在中國古代,它被視為“中華美食中的瑰寶”。就連唐太宗也是如此懷念竹筍,對“鮮地”著迷。每年竹筍上市,官員們都被邀請去吃竹筍宴。三
蒸竹筍吃起來很簡單。把新鮮的竹筍挑回來,小心翼翼地把殼壹層壹層去掉。其實這也是竹筍的壹件漂亮外衣。竹筍的外皮壹定要去掉,尤其是長得比較老的,否則會影響口感。將去皮後的竹筍用清水洗凈,焯水與否,切成壹厘米以內的小塊,放入碗中,加入油、鹽、味精、雞精、醬油、幹辣椒粉,最後放些瀏陽豆豉。如果油能和豬油或茶油壹起炒,會有壹種特殊的風味。四
我最忘不了的是,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每年春天小竹筍出土的時候,我都要放學回家,因為要經過壹條很長的河,河的兩岸和山上都長滿了小竹筍。五
看到嫩嫩的小竹筍,我忍不住去摘,邊摘邊走。當我到家的時候,我已經裝滿了書包。較大的還可以做成哨子吹出簡單優美的音樂。
壹種天然的食材可以做成壹道美味的菜肴,壹道美味的菜肴可以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蒸竹筍可以讓妳聞到泥土的味道,嘗到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