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花江狗肉。記得上世紀90年代跟著師父跑生產車,拉築路機械方面的貨到廣東東莞等地,那時貴州還沒有高速公路。每次經過貴州,都要在貴州花江吃狗肉。因師父常年跑這條線,對哪家的狗肉做得正宗了然於心,再加上與老板熟,所以每次到店,老板都從鐵籠子裏抓壹條活鮮鮮的奶狗現宰殺。不到20分鐘,壹鍋鮮美的花江狗肉就端上了桌。
20分鐘前還是壹條鮮活的生命,由於有人喜歡吃奶狗,瞬間就被剝奪了生命。氣人的是老板壹邊宰殺,嘴裏還壹邊念著“狗兒狗兒妳莫怪,妳是人間的壹道菜,有人想吃,我就得宰……”
我見師父吃得津津有味,我只好夾些小菜送飯。師父見我不吃狗肉,便用湯勺舀了幾砣狗肉在我碗裏,逼我嘗嘗天下美味。我夾了砣放進嘴裏,想起剛才還是鮮活的生命,現在卻在人的肚子裏,太殘忍了,壹想到這,我“哇”的壹下吐了出來,再也吃不下飯了。
我從湖北來貴州黔東南生活了七年多了,我給大家分享壹下我見過的和我吃過的壹些我覺得比較奇特的菜,這些菜在當地被尊崇為絕對的美味,但是有的我是筷子都不敢伸,有的我也吃上癮了。
1、酸湯煮蝌蚪
這道菜吃的人不是太多,但是,黔東南很多人聽說過。把蝌蚪撈起後,放在幹凈的水中養幾天,待蝌蚪泥巴吐凈後,把酸湯煮開,直接將活蝌蚪倒入酸湯中煮熟即食。我身邊有壹些人吃過,說非常美味,我在壹些小視頻平臺刷到過當地人煮吃,估計端在我面前我就想吐。
2、涼拌血
黔東南這邊,涼拌血壹般在普通家庭主要是殺年豬基本上必上的壹到菜,除了豬血,牛血、羊血什麽的都可以涼拌。等血凝固後,用刀子像劃豆腐壹樣劃成壹小塊小塊,然後加辣椒末、蔥姜蒜、香菜、鹽等等,他們吃起來是感覺津津有味。我第壹次看到的時候,我覺得有點像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想想那個場景都有點真真作嘔。壹般的牛肉館都有賣的,大都限量。
3、油炸打屁蟲
這邊能吃的昆蟲還比較多,螞蚱和打屁蟲是比較多的,螞蚱我現在基本上接受了,但是油炸打屁蟲我壹直接受不了。那種聞著臭臭的打屁蟲,我是有點下不去筷子。
4、牛羊癟
初來這邊的時候,我剛開始以為是牛羊鞭,也不怎麽敢吃。後來去黎平肇興侗寨吃過壹回,感覺蠻香,現在也基本能接受了。牛羊癟是拿牛羊胃中半消化的草瀝湯汁,拿來炒牛羊肉,或者涮湯,聞起來有股牛羊糞的臭味,吃起來有股青草的香味。榕江的牛癟比較地道。
5、折耳根
來這邊的第壹頓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折耳根。折耳根就是魚腥草的根部。這邊涼拌和吃粉是必放的佐料,也單獨做菜,比較常見的就是折耳根炒臘肉。外地人吃這個,總感覺壹股魚腥味從口腔傳遍全身。我來這邊這麽多年,我吃不慣。
6、酸湯
黔東南這邊有句俗語: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轉轉。酸湯分白酸和紅酸,比較常見的是紅酸,酸湯也被列為了黔東南州的地理標識。我第壹次吃的是白酸,壹口下去,感覺就跟老家餵豬的潲水沒什麽兩樣,後來吃上紅酸,感覺味道還比較獨特。紅酸最獨特之處在於這邊那種小番茄,野生的更酸更香。酸湯什麽都可以煮,幾乎這邊人人都會做。
其他的當然也有很多,比如半斤重壹塊的白肉、吃魚不除鱗、不剖肚等等,說奇葩也談不上,只是飲食習慣不同而已,只有妳想不到的。歡迎有機會來貴州品嘗。
我是壹個壹個地道的貴州黔東南人,在我的家鄉貴州黔東南州榕江縣,這裏的特色 美食 就是牛羊癟,腌肉腌魚,侗家燒魚,還有就是涼拌毛血旺等,接下來小軍壹壹給大家介紹。
1、牛、羊癟
牛癟,又被稱為“百草湯”,牛癟和羊癟,是榕江縣獨具地方特色的壹道菜。牛、羊癟的制作十分講究,選用的牛羊都是山上放養的,在殺牛時,取出牛胃裏的食物,擠出汁水進行過濾,“癟”汁就做好了。
2、腌魚、腌肉
用上好的田魚和肥瘦搭配恰當的豬五花肉用鹽鹽漬後,將糯米飯,辣椒粉,花椒等拌勻。腌魚則塞進魚腹內,腌肉則均勻地抹在魚表面,經過特殊腌制的魚和五花肉會有酸甜的口味,香味濃厚。吃法多樣,可煎可燒,腌肉還可與折耳根等素菜爆炒,口味絕佳。
3、侗家燒魚
在貴州省榕江縣,當地村民們祖輩都有稻田養魚的習俗。每到壹年的豐收季,當地的侗寨村民開始下田收魚。俗話說侗不離魚,吃燒魚是侗族人民的壹種傳統習俗。侗族的燒魚,歷來以其味道鮮,嫩,香,美著稱,而且吃法新穎別致,饒有風味。其制作方法是先除去苦膽,然後用溫火慢慢將魚烤熟,慢慢烘,緩緩烤,壹直把魚燒得焦黃滴油,而後去掉內臟,加鹽、辣椒、生姜、大蒜和臨時采集的野生香料,韭菜、毛毛菜等當地特有的原生態野菜混合拌勻。
4.涼拌毛血旺
直接用新鮮的豬血拌制而成,這也是壹道有人喜歡,有人不能接受的黑暗料理。涼拌生豬血首先將凝固的豬血,用刀分成大小整齊的條塊。切好豬血後,根據個人的喜好放入鹽、胡椒、蔥姜以及香菜等佐料,攪拌均勻後,壹份新鮮的涼拌豬血就可以上桌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這邊比較出名的幾種特色 美食 ,外地的朋友來黔東南遊玩,壹定要嘗試壹下。
魚腥草,實在是吃不了,那個味太大了。
椿菜沾黴豆腐湯湯,又臭又香
牛癟
牛癟,看著沒敢吃,聞著壹股子淡淡青草的味道
我在貴州盤縣吃辣椒苗,剌五佳的苗尖,燙火鍋那種吃法,不過味道還可以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在貴陽的那段日子無論是在菜市場,或是大飯店小餐館都能經常看到,味道就像名字壹樣,有種淡淡的腥味,反正我是有點接受不了,當地的魚腥草就像我家鄉做菜喜歡放香菜壹樣必不可少,還記得在貴陽的那段日子,每天5點起床推著手抓餅小車來到貴州大學門口買手抓餅,雖然事業還沒成功但是確實是壹段難忘的回憶,記憶最深的 美食 有壹條街上的花溪牛肉粉,什麽街想不起來了,但是回去肯定還能找到,10元壹大碗,牛肉很多每次去都要排隊,現在想想口水直往下咽,真的好懷念那個味道,後來去過北京,去過上海,特意去找過花溪牛肉粉都沒有找到壹樣的味道,不知道當初的那家店還在不在,味道還是不是當年的味道。
從安順場向西南崇山峻嶺走,靠近廣西有個縣城,名,安龍。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多次去安龍縣城,而從安順到安龍必須翻越幾座大山,其中壹座叫花江坡。花江坡以狗肉火鍋著名,花江坡是山上的小村子,人戶不多,沿盤山公路擺開,多數以狗肉營生。
每到冬至節氣,安順或貴陽人會到花江坡吃頓狗肉,作為過冬的開始。不知從哪個朝代始,那裏的人願景著過壹個溫暖冬季,需要尋找壹種能夠抵抗山風浸淫、能夠讓人體產生燥熱、血脈歡快流動的食材,於是,狗便被盯上了!因為,沒有比它更符合條件的選擇了。這是狗的不幸,這是人類祖先的期盼,怪不了誰誰!
花江坡的狗肉店大多不做現殺現買生意,也就少去了矚目驚心的血腥場面。山風徐來,坡上飄漾著青草和山花香。
店家將煮熟的狗肉大塊大塊地擺放在靠門的長桌上,給路過的人以視覺沖擊,路過的人若再走近桌子,嗅著味道,那註定就要住下了,別無出路!
店家門前都會拴壹條或幾條狗,但不殺。因為它幾個毛色鮮亮,當作模特用途,久久不殺。有常來的食人與門前久久不殺的很面熟了,見了搖搖尾巴,達成壹種特別的和諧局面。
花江坡有類野草,菊科目植物,在其它山區也見過,而沒了花江的辛辣味猛。我覺得它是花江火鍋的靈感所在。雖然,只是墊在鍋底的配料小菜。
那些年常路過花江坡,吃之甚少,不為別的,只為囊中羞澀作罷!後來,兜裏有閑錢了,而再沒路過花江。前年,在石家莊看到花江狗肉連鎖,沖著對花江山野的印象進入為客,沒了花江的山風,沒有那根菊科野草,便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