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蛤蜊是做什麽的?

蛤蜊是做什麽的?

蛤蜊是壹種生長在淺海的海產品。其殼厚,略呈三角形,壹般長不到6厘米,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放射狀彩色花紋相間。貝殼的頂部經常裸露,呈白色。生長線明顯,呈四邊形,殼頂細,三邊逐漸增厚。內韌帶呈黃褐色。左右殼各有兩顆主齒,左殼前後各有1顆片狀側齒,右殼前後各有1顆雙側齒。殼的內表面為白色或青紫色,有明顯的被毛痕跡,被毛的凹窩深而鈍。這和南方見到的黃沙蛤有點類似。黃沙蛤的殼外有圈圈棱紋,生長在河灘邊緣,是淡水河。

青島特有的海鮮是蛤蜊。

這種蛤蜊的中文名字叫雜色蛤仔,在青島附近。主要產於膠州灣,棲息於潮間帶中下部以下的泥灘底部,在幹潮線以下產量最多。它棲息在沈積物中的深度壹般不超過其體長的兩倍。農歷初壹、十五,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挖這種海鮮來滿足口腹之欲。在大規模生產中,蛤蜊在深水中被挖掘和捕獲。

文蛤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全面,是壹種廉價的海鮮。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鈣、磷、碘、維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是壹種低熱能、高蛋白的理想食品,可防治中老年人的慢性病。

文蛤味鹹而寒,有滋陰潤燥、利水消腫、軟堅散結的作用。《本草經》中記載:“蛤蜊潤澤生津,故能潤澤五臟,止渴開胃。”鹹味可以軟化血液,所以家庭主婦的血塊和老習慣也是寒熱。“現在,除了這種傳統用法,文蛤組織還被化學提取,提取物被稱為文蛤素。動物實驗證明,文蛤對小鼠肉瘤和腹水瘤有抑制和緩解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蛤肉燉熟食,壹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肉、韭菜常吃,可治療陰虛引起的口渴、幹咳、心煩、手足心熱。經常食用蛤蜊對甲狀腺腫、黃疸、排尿困難、腹脹也有療效。

(《本草經註》)

異名吹潮(動物學詞典)、沙蛤、沙蛤(泉州本草)。

它來自於蛤蜊或其他種類蛤蜊的肉。

動物形四角蛤蜊

2殼,厚,略呈四邊形。殼體的長度為36 ~ 48毫米,高度為34 ~ 46毫米,寬度約為高度的4/5。左右殼相等。外殼頂部,略向前彎曲,位於外殼後緣中間,略向前。殼面中部向前、向後及腹緣附近急劇膨脹收縮,使前後緣形成肋形、月牙形、椽形心形。殼面上的生長線明顯較粗,形成不均勻的同心環。貝殼有殼皮,頂部為白色或淡紫色,靠近腹面處為黃褐色,腹面邊緣有壹條很窄的黑帶。外殼內部呈灰白色。鉸鏈很寬。左殼有1個分叉主齒;右殼有兩個呈八字形排列的主齒;側齒發達,均為片狀。外韌帶小而淺黃色,內韌帶極其發達,呈黃褐色。被毛痕跡清晰,靠近腹部邊緣,被毛竇不深,末端鈍圓。前閉孔肌瘢痕略小,呈橢圓形,後閉孔巖狀瘢痕略大,近四邊形。外套膜有雙緣,內緣有分支觸須。水管是黃白色的,末端有觸角。足爪發達,側面扁平,呈斧形。

生活在淺泥灘,分布在中國沿海。

用這種動物的殼制成的粉末(蛤蜊螺螄粉)也用於醫藥。詳見專題文章。

壹年四季都可以采集。

化學成分:每100g食物含水分80g,蛋白質10g,脂肪1.6g,碳水化合物4.6g,灰分3g,鈣37mg,磷82mg鐵14.2毫克,維生素A400國際單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5毫克,煙酸1.7毫克;每公斤幹蛤蜊含碘2400微克。可食用部分每100g含有5 mg抗壞血酸

味道又鹹又冷。

①甲酉本草:“寒,無毒。”

②日用藥材:“味鹹,寒,無毒。”

(3)“吃即將發生”:“甘、寒、無毒。”

回歸本草經典:“入足陽明經。”

功能主要有滋陰、利濕、化痰、軟堅。治療口渴、水腫、痰積、癬、腫痛、虛脫、帶下、痔瘡。

(1)《本草經註》:“煮之以醒酒。”

②加友本草:“潤五臟,止渴,開胃,解酒,治老人嗜寒熱,婦人血塊,煮之。”

③《醫林綱目》:“功德同蛤蛤,養陰明目。”

④求本草原:“消水腫,利濕,化痰,治崩漏,癭瘤,五痔。”

⑤泉州本草:“主治黃疸、尿痛、腹脹、淋證。”

口服用法用量:蒸煮。

這位著名學者在《本草經》中闡述:“蛤蜊潤燥,助津液,故能潤燥五臟,止渴開胃。”鹹味可以軟化血液,所以家庭主婦的血塊和老習慣也是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