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棗的栽培管理技術

冬棗的栽培管理技術

1冬棗的種植與建園

1.1種植地點選擇

冬棗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可在酸性土壤、堿性土壤、沙土或粘性土壤中種植,但以肥沃的沙壤土為最佳。因此,應選擇地勢開闊、通風良好、無高大作物的地塊,種植在土層疏松深厚(80 cm以上)、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於1%、有灌溉條件的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中。避免在潮濕多水的地塊種植。

1.2種植時間

應在春秋兩季種植,即65438+當年2月第壹年4月中旬之間,秋季落葉後至冰凍前。而冬棗樹的密植要在春季解凍後、發芽前種植,而且要晚壹點種植,因為冬棗樹需要高溫才能生根發芽。春季種植過早,樹幹失水過多,根系難以補充水分,影響成活。所以最好在4月中上旬種植,失水少,生根快,成活率高。

1.3苗木選擇

選擇兩年生壹級壯苗種植。壯苗高度應在1.5 m左右,地徑2 cm以上,根寬25 ~ 30 cm,側根多,無病蟲害,生長飽滿,根系完整發達,壯苗定型後應具有健壯的二級分枝。

1.4殖民

種植時,先用清水浸泡幼苗約10 h,為防止帶菌種植,種植前用72 ppm農用鏈黴素400次,加ABT生根粉(50 ~ 100 ppm)或用植物調節劑克蘭散溶液浸泡根部,既滅菌又生根,然後種植。密植的行距為2 m×3 m,行向平行於種植區的行邊。壹般南北方向的光合作用最好。種植前挖壹個長80厘米、寬80厘米、深80厘米的種植坑,分別放置表土和熟土。種植時,先施腐熟沃土(50kg農家肥、1.5 kg磷肥和表土混合均勻形成沃土)在地面20 cm處種植幼苗,然後填入表土和熟土,回填時踩在上面,用手拉,使幼苗與土壤緊密接觸。栽植後,用水灌溉,在水分滲透下用土整平樹盤,然後用1㎡塑料薄膜覆蓋根部。塑料薄膜應與土壤壓實,中間低,邊緣高,以增加雨水儲存,提高溫度,保持水分。這樣可以提高成活率和發芽期7 d左右,促進冬棗根系生長。塑料薄膜應在雨季到來之前移除。

2肥料和水管理

冬棗樹長勢非常旺盛,定植30 d左右,定幹後棗頭即可發芽。種植後,根據樹的強弱,施有機肥和復合肥,以氮肥為主,配以磷鉀肥。種植當年施的是底肥,春夏只需澆水。如果天氣幹燥,壹般30天澆水1次,以滿足樹木的需水量。種植當年磷肥需求量大,需在6月中旬輪壟溝施磷酸二銨0.5kg/株-1,促進根系生長和樹體生長。為補充營養,間隔65438±00d,葉面噴施0.3~0.5 ppm尿素或0.3 ppm磷酸二氫鉀溶液兩次,促進枝條成熟,增強抗逆性。種植後第二年至第五年,秋季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可選用經高溫發酵的農作物稭稈或動物糞便),每年9月底或10年初深耕1次,施50 ~ 60公斤/株-1有機肥和2公斤/株-1鈣鎂磷肥。有機肥能使樹木儲存養分,有利於冬棗根系的發生和生長,擴大冬棗根系的分布範圍,增強樹木的牢固性。根據棗樹的物候特點,追肥壹般壹年進行三次。第壹次,在早春(4月初)發芽之前,主要使用有效氮和磷,但要控制氮的量,更多的應用會導致樹木生長旺盛。因此,密植園不超過0.25 kg株-1,在適當控制氮肥用量的基礎上,施20 ~ 30 kg株-1有機肥,既能豐富枝條,又能防止棗樹過度生長。第二次開花前(5月中下旬)以施氮肥為主,第三次幼果膨大期(6月下旬-7月上旬)施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復合肥。幼樹以追施氮肥為主,氮磷鉀混合比例為1:0.5:0.6。果樹專用復合肥在開花前和幼果期追肥65,438+0次,每次施用量為0.5 ~ 65,438+0 kg株-65,438+0。每年初花期樹木覆草,厚度15 ~ 20 cm,覆草後壓土。每次施肥後、覆草前灌水,冬棗生長前期需要大量水分,尤其是花期和果實生長期。缺水易導致落花落果,含水量適宜,有利於授粉受精,提高座果率。壹般壹年澆三次水,即發芽前、幼果膨大期和冰凍前。避免盛花期灌水,盛花期灌水會造成大量落花,座果率明顯降低。排水和防洪應在雨季進行。

3整形修剪

密植園冬棗樹形為紡錘形,具有成型快、結果期早、輕修剪等優點。壯苗和老苗當年栽植時,幹高宜為0.4 ~ 0.65米,如果土壤條件好,可適當增加固定幹高。定幹的目的是控制第壹層主枝的高度,從而培育矮幹短冠的高產樹型,為冬棗樹的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密植園種植當年,莖幹固定在離地60 ~ 70 cm處。莖幹固定後,剪口下第壹個二級分枝變細,從基部剪去,刺激棗頭,培養中央莖幹的延伸分枝。塑帶20 ~ 40 cm範圍內的二級分枝有粗有短,有細有細,塑帶以下的二級分枝全部變細。到6月底新梢長到60cm左右時,留6 ~ 8個新梢促進其生長,用拉枝法將角度調整到80°左右。冬季修剪時,在塑帶內選擇4 ~ 5條定向性好的枝條作為骨幹枝,其余為輔助枝。在40 ~ 50 cm處剪去中心幹的延伸枝和主幹枝的延伸枝,剪去1 ~ 3棗股,促進棗頭生長,剪去切口下的第壹個二級枝。

定植後第二年,以扡插口下第壹根棗樹枝條為中心幹,選擇4-5根定向性好的枝條作為骨幹枝,待棗樹發芽後,將第壹年形成的骨幹枝和輔助枝拉下垂。5月下旬至6月上旬,疏除密集枝和背面直立枝,不應影響樹體光照與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並摘心輔助枝。冬季扡插時,對主幹枝和輔助枝中過於密集、過於茂盛的棗頭枝要進行疏伐,其他冬季扡插方法與第壹年相同。如果中心主幹延伸枝長度不能滿足第壹年培育第二層主枝的要求,應緩放,不進行扡插;第二年,當中心幹棗頭主芽萌發並繼續伸長生長,達到中心幹伸長枝的粗細和長度要求時,再進行第二層主枝的培育,以此類推。

定植後第三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對樹幹直徑超過4 cm、生長旺盛的植株進行修剪或環剝,控制生長,促進座果。其他夏伐措施與第二年相同。冬季修剪時,選擇2個主枝和1 ~ 2個輔助枝留在中心主幹的延伸枝上,其他冬季修剪措施同第二年。

栽植後第四年,棗樹發芽後,除中央主幹和骨幹枝的延伸枝外,樹上所有發芽的分蘗都被抹掉。開花前,主幹枝的延伸枝去芯,主幹環剝,輔助枝和旺盛主幹枝環剝。冬季扡插時,選擇2個骨幹枝和1 ~ 2個輔助枝,中心幹開心。此時樹高約2.5 m,骨幹枝數10 ~ 15,整形修剪密植樹基本完成。

4坐在鮮花和水果上

冬棗花期長,花量大,但落花落果嚴重。因此,花期管理要註意三個方面。壹是結合病蟲害防治,及時補充葉面肥。葉面肥可以補充植物微量元素,協調各種元素之間的平衡,促進植物生長。冬棗花期壹般要補3-4次葉面肥,比較好的葉面肥有華樂寶1,000倍、金賽肥1,000倍、早豐寶1,000倍。二是選擇合適的時間開甲。冬棗開花時,冬棗的開放時間應為30 ~ 40%。早熟座果率低,影響產量;太晚,因為生長期短,單果重和果實品質下降。釘口寬度為0.8 ~ 1.2 cm,大樹宜寬,小樹宜窄。第三,花期的高溫幹燥天氣會影響授粉受精,容易造成焦花。如遇花期幹旱,每2天下午5點後在葉片上噴清水2-3次,嚴重幹旱時噴3-5次。棗樹初花期至幼果期,間隔7 ~ 10 d,葉面噴施0.2~0.3 ppm磷酸二氫鉀1次。

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對棗樹進行幹旱處理,葉面噴施10 ~ 20mg·L-1赤黴素(920)和300mg·L-1稀土微肥溶液1 ~ 2次。開甲後第壹次噴施可提高坐果率;坐果後第二次噴施棗果,可減少棗果的生理落果。冬棗樹早期豐產後,應根據樹木的負荷能力確定適宜的負荷量。

5控制病蟲害

危害棗樹的主要病蟲害是葉部病害、棗樹葉斑病、棗樹銹病;棗炭疽病、輪紋病等果實病害;害蟲有棗葉蟎、棗步曲、綠盲蝽蚧、棗尺蠖、紅蜘蛛、褐斑蛾等。

病蟲害主要通過以下措施控制。棗樹落葉後,落葉、雜草、枯枝、病枝、病果、病果等。園內的冬棗應徹底清除,刮去冬棗的老翹皮,集中銷毀、焚燒。有條件的棗園棗樹塗成白色,起到防凍、防蟲、防病的基礎作用。冬前、早春翻樹盤1次,接蟲繭、蛹,消滅在土中越冬的棗尺蠖、綠盲蝽、桃小食心蟲、棗癭蚊、桃小食心蟲等害蟲。發芽前,全樹噴施3 ~ 5度多酸硫磺合劑,防治越冬葉蟎、介殼蟲、幹腐病,減少越冬病蟲害來源。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20 ppm甲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噴灑防治粘蟲、棗步曲等害蟲。5月下旬至6月上旬噴施2 ppm阿維菌素微膠囊懸浮劑1 500倍液或20 ppm殺蟎劑乳油1500倍液防治棗葉蟎和紅蜘蛛。棗樹開後4 ~ 6 d,間隔7 ~ 10 d用4 000倍的10%氯氰菊酯乳油噴灑1次,直至釘口完全愈合。6月中旬,噴灑70 ppm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50 ppm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的混合物防治棗樹葉斑病。7月中旬開始,噴施10 ~ 15d、1︰2︰200倍石灰波爾多液、15 ppm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00倍液的科特靈2 ~ 3次,防治棗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