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橄欖屬於哪種類型?

橄欖屬於哪種類型?

橄欖科橄欖屬常綠果樹和大樹。又稱綠橄欖、白橄欖、黃橄欖。學名橄欖。菲律賓橄欖)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它的種仁也可以用來榨油。爪哇橄欖(C. commune L .)成熟時呈橄欖般的紫黑色,可生吃、腌制或榨油。臺灣省已引進,在幹旱地區生長良好,可作為行道樹。

原產地和分布

起源於中國南方。野生橄欖發現於海南、臺灣省和四川西昌。根據《開寶本草》、《齊姚敏書》、《圖說本草》的記載,以及在廣州漢墓出土的祭品中發現的橄欖核,證明橄欖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我國橄欖多分布在福建省,栽培於福鼎至詔安沿海縣市,閩中沙縣、永泰、閩北龍巖等37個縣(市)。廣東省內有廣州、增城等多個郊區,也有博羅、惠來、普寧、揭西、潮州、信宜等多個縣(市)。廣西有龍州等10個縣(市)。四川、浙江、雲南、臺灣省等全國各地也有分布。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種植橄欖,如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和馬來西亞。

特征和特點

橄欖高8 ~ 15米。樹冠為開放式,寬度為10 ~ 18米。樹枝含有芳香樹脂。主根豐滿,半肉質,根群主要分布在離地面20 ~ 120 cm的土層中。小葉對生,奇數羽狀復葉,11 ~ 15,長6 ~ 10厘米;全緣,革質,葉背有突出的葉脈和小坑,碾碎後有特殊香味。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通常與葉等長或稍短,白色至黃白色。每3朵花簇生在小花軸上,花萼杯狀,花瓣3-5片,兩性花和雄花,雄蕊6枚,子房上位細胞3個,少數4或5個細胞,每個細胞2個胚珠,僅1發育。核果橢圓形到卵圓形,成熟時黃綠色。細胞核堅硬,兩端尖,細胞核表面粗化。5月中旬至6月初開花,65438+10月至165438+10月果實成熟,8月開始采收加工果實(見圖)。

中國橄欖主產區在北緯22°至26°之間..最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20 ~ 22℃,降水量1200 ~ 1400 mm的地區,能耐受0℃的短時低溫,極端最低氣溫-3℃時,葉片和幼枝有不同程度的凍害。

主要品種

橄欖品種資源極其豐富,品質好或栽培廣的有:①檀香。產於福建東部,是鮮食的優良品種。蛋形,單果重8克。成熟時果基呈紅褐色放射狀5裂狀,果肉黃色,肉脆,香甜,纖維少。它在二月下旬成熟。②匯源。產於閩東,品種優良。果實卵圓形或寬橢圓形,單果重19克,纖維少,汁多,味香澀,中晚熟品種。3本公共書籍。產於福建莆田。果實橢圓形,重5克,核小,質脆,汁多纖維少;嚼後香甜,無澀味,適合鮮食加工。(4)狩獵橄欖。產於廣州郊區。果實中間略凹,窄而略扁,形似豬腰。果肉細膩,脆甜,吃後香甜,清涼潤喉,無澀味。⑤茶溶橄欖。產於廣州郊區。果實短而寬,肉質細嫩,食後甜而澀,清涼潤喉。6綠心。臺灣省制造。果實橢圓形,成熟後金黃色,肉細而韌,味甜,栽培人多。此外,還有汕頭的胡風橄欖,福建的潭頭、自來園、六祖本、下西本、百泰、糯米橄欖等。此外,廣東揭西還有實生苗變異的四季橄欖,4-2月可開花結果。海南島野生橄欖種類繁多。羊、狗橄欖在福建閩侯、永泰等地廣泛使用,辣蓼橄欖在莆田、仙遊等地廣泛使用,藍兔橄欖在兩廣等地作為橄欖砧木使用。

栽培技術要點

多采用嫁接繁殖,6月65438+10月至6月165438+10月采種。果實經過堆肥腐爛後,取出種子,洗凈,晾幹,儲存在沙中。2月上旬播種,株距為12 ~ 15cm×18 ~ 21cm,或條播或播種,待長出真葉後補植或移栽。全部播種後施薄肥。苗期註意防寒排水。加強管理後,苗圃可在1 ~ 2年內栽植。橄欖通常先用砧木種植,當樹幹DBH約為12 cm時,在3-4月進行拼接。接穗應選擇2-4年生、芽壯、節密的枝條。播種後2年也有補丁出芽。

橄欖大多種植在山區和丘陵地區。3-4月種植,株行距6 ~ 8m,穴深、穴寬分別約1m,施腐熟有機肥。種植大苗時,要剪掉壹些葉子,修剪大根,並壓實土壤,使之與根部粘在壹起。幼冠通過摘心或剪短,可培育出主幹短、主枝短的高產樹型。結果每年施肥2次,即開花前1次,果實采摘前1次,果實發育過程中冷施肥前11次。每年翻耕2 ~ 3次。成年樹木要註意土壤培育和根系保護。果實成熟時,人工采摘,或在果實采收前3 ~ 4天噴施300ppm乙烯利,搖動大樹枝,使果實脫落。

主要病蟲害有樹癭、天牛、卷葉蛾幼蟲、金龜子、尺蠖、葉蟬等。

經濟價值

橄欖鮮果可以幫助消化,開胃下氣,生津止渴,治療咽喉腫痛,消除酒精毒性,止瀉止瀉。每100g果肉含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4g,維生素C 21mg,鈣204mg。果實可加工成甘草、蜜餞橄欖、鹽橄欖等涼性水果。這種核可以用來制造活性炭。木頭可以做家具。橄欖樹耐旱、不瘠薄、易於管理,可作為山區經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