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造車進展緩慢拿地到手軟 恒大在修棧道還是渡陳倉?

造車進展緩慢拿地到手軟 恒大在修棧道還是渡陳倉?

當下仍然熱門的新能源造車局中,多數新勢力車企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資金。而在房地產大亨恒大集團的造車歷程裏,從不存在資金憂慮,但造車對恒大來說卻仍非易事。

2018年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恒大有著雄厚資金實力,也是基於此,恒大對造車勢在必得,立下了“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然而現在3年之期已過半,恒大的造車之旅顯然並不壹帆風順,首款車的下線交付仍然遙遙無期。

“買買買”的背後:造車進程緩慢

作為房地產起家的企業,恒大雖有資本,但面對汽車行業卻是“門外漢”。恒大跨界造車的初次嘗試是牽手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然而這次合作沒能持續多久,最終因決策權爭議在2018年末走向破裂。

在經歷與賈躍亭的合作失敗後,財大氣粗的恒大集團決定自立門戶,如恒大董事會主席許家印所言,開啟了“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之路。

2019年1月,恒大健康斥資9.3億美元(約人民幣65.5億元)收購了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51%的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同年1月,恒大以1.5億歐元(約人民幣11.5億元)入股柯尼塞格,並斥資1.5億美元(約人民幣10.1億元)與柯尼塞格成立合資項目公司,被授權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在此後的半年時間內,恒大同樣大手筆頻出,斥資15.6億先後拿下動力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權,收購湖北泰特機電70%的股權,全資持有荷蘭輪轂電機企業e-Traction,入股英國Protean輪轂電機公司。

今年6月10日,已經持股82.4%的恒大健康再次耗資3.795億美元完成了對NEVS剩余股份的收購,至此,NEVS成為恒大健康全資子公司。

在拿錢解決問題的渠道下,全產業鏈的組合並不成問題,但對跨界造車的恒大而言,問題在於收購之後如何整合。

反觀恒大當前的造車進程,據其目標可謂相去甚遠。去年6月份,恒大基於國能已有車型和平臺打造首款車型國能93,這款車的設計和平臺都過於傳統,且截至目前都沒有進行交付。恒大方面也承認,國能93更多的是為了給投資人壹個交代。

根據恒大規劃,旗下車型恒馳1號原本計劃今年上半年亮相,但這款車目前已知信息只有申報圖片,產品參數等信息尚未公布。

相對於造車方面的進展緩慢,恒大集團在這場造車局中更多的收獲在土地上。

造車路上圈地良多

自恒大開始造車以來,旗下已擁有多家控股、參股的新能源子公司,這對新業務開展而言並不奇怪,引起質疑的是恒大造車業務旗下都有專事房地產開發的子公司。

據統計,恒大汽車業務板塊旗下至少有37家可以開展房地產開發經營的子公司。2019年,恒大汽車板塊旗下公司總***拿下734萬平方米土地,其中有約338萬平方米住宅或商業用地,約398萬平方米工業用地,總耗資156.45億。

這些土地對房地產龍頭企業恒大集團而言至關重要。有知名地產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雖然房地產商可以通過正常的招拍掛去獲取土地,但是成本很高,競爭激烈。但是,“有產業導入,能夠獲得較好的拿地機會。”

事實也的確如此,恒大投資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地方拿到的土地,基本上都以底價成交,其中不乏好地塊。

如此模式之下難免引發眾人質疑恒大的動作是“名為造車,實為圈地”。據壹位在房地產和汽車業均有工作經歷的高管分析,恒大的這種模式,可以稱為華夏幸福模式的2.0版本,重點在土地。

所謂華夏幸福模式,指的是華夏幸福基業的產業新城運營開發模式。在這壹模式下,華夏幸福基業與地方政府簽訂排他性園區托管分成協議,由華夏幸福基業規劃、建設、招商和後期維護工作,政府通過收稅和賣地賺取收益,並將收益和華夏幸福基業分成。

據該高管稱,恒大的模式更為高效,攜資本與產業同時入駐更受地方政府歡迎。

對於該模式,恒大方面也有解讀。據《財新》報道,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曾在分析師溝通會上表示,恒大在與地方政府談判時會建立壹個模型,其中包括當地投資建廠的預計虧損、汽車產業帶來的就業機會和稅收增長,憑此模型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住宅和生活用地。夏認為,這是恒大在汽車領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別的汽車廠沒有的”。

在該分析會上,夏海鈞還表示,中國恒大未來會推出“買樓送車”,以帶動房地產銷售。

恒大集團斥巨資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決心和口號不可謂不真,但從恒大的造車歷程來看,地產板塊大面積融入了造車動作中。在精力投入方面,已擁有全產業鏈和資本支撐的恒大造車進程著實慢了。即便不論初衷,相比造車,恒大也已在圈地方面更加精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