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太湖鵝品種介紹及圖片大全

太湖鵝品種介紹及圖片大全

太湖鵝是我國的小型鵝種,中心產區為蘇州市吳中區,主產於長江三角洲太湖地區,遍布於浙江省嘉湖地區、上海市郊縣以及江蘇省大部,溧陽常武地區草鵝優。自唐朝以來已有1500多年的飼養歷史。

(1)環境與設施

鵝場要求遠離汙染源,距離公路、村莊等500米以上,場址選擇要求地勢高,且幹燥,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生產區在生活區的上風向或側風向處,汙水糞便處理設施和病死鵝處理應在生產區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場內應配套與種鵝生產相適應的牧草地;場內設凈道、汙道。人員、動物和物品運轉應采取單壹流向,凈道和汙道不交叉。

(2)品種

種鵝主要來源於湖州市卓旺太湖鵝原種場,種鵝的體型外貌、生產性能必須符合湖州太湖鵝要求。選種包括:蛋選、苗選、初選、復選和成年鵝選種。種鵝培育主要做好後備種鵝、休蛋期和產蛋期的飼養管理,以提高產蛋率、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3)育雛

育雛的關鍵技術:壹是保溫。1-5日室溫27-28℃;6-10日室溫25-26℃;11-15日室溫22-24℃;16-28日室溫18-22℃。二是防濕。1-10日舍內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11-28日控制在65-70%。三是開水、開食。雛鵝進入育雛室後即行開水,水溫25℃,水中可添加0.5%電解多維素和5-10%葡萄糖。開水後1小時開食,10日內每晝夜餵7次-8次,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至21日後每晝夜餵4次-5次(其中晚上1次-2次),開食飼料用雛鵝顆粒飼料與切碎的青綠飼料按1:1比例配拌和飼餵。3日後逐漸增加青飼料比例,21日後比例為1:3。四是放牧與放水。10日後雛鵝可進行適度放牧,選擇晴暖天氣放牧,放牧時間和距離由短到長,由近到遠。放牧3日後可自由下水,遊水時間每次3-5分鐘,隨日齡增大放水時間也逐漸增長。五是管理。育雛期間註意用具墊料的清潔、幹燥和衛生,定期消毒,定期通風。

育雛舍通夜照明,光照強度以雛鵝能采食、活動為度。六是飼養密度。1-5日每平方米室內飼養20-25只,6-10日飼養15-20只,11-15日飼養12-15只,16-20日飼養8-12只,21-28日飼養6-8只。群體大小視實際情況而定,小群飼養每群25-30只,大群飼養150-200只,放牧群體300-600只。

(4)育成

湖州太湖鵝肉質以70日齡,肉質細嫩和松脆,若湖州太湖鵝飼養時間過長,則肉質過老,若飼養時間過短,則肉質過嫩,肌肉豐滿度降低,無光澤,血管毛、絨毛多,感官差。控制肉用仔鵝生長期的主要技術:壹是放牧。上、下午各放牧1次,中午趕回鵝舍。夏天上午早放早歸,下午晚放晚歸;冬天上午晚放晚歸,下午早放早歸。放牧時間隨日齡增大延長,45日齡後可全天候放牧。二是補飼。放牧期間不餵飼料,牧歸後和晚上進行補飼,補飼飼料用青綠飼料加適量米糠、秕谷及薯類粗飼料。放牧和補飼可增強體質,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發育,提高鵝肉品質,充分利用牧草資源和青粗飼料,降低飼養成本。

(5)育肥

湖州太湖鵝育成至60日齡後開始育肥,育肥的目的是增長體重,加快脂肪沈積,提高鵝肉的品質,使鵝肉更具鮮美、爽口、嫩滑的味道。育肥技術與特點:不作種用的育成鵝在主翼羽長出時(60日左右,體重3-3.5公斤)進行育肥後,作商品肉鵝出售。育肥時間10-14日。育肥期舍飼,每天餵4次,其中夜間1次。育肥前期用精飼料與青綠飼料1:1混合飼餵;育肥後期先餵精飼料,後餵青綠飼料。精飼料以高能量飼料為主,壹般為稻谷占50%,餅粕占5%,米糠45%。育肥期管理:限制活動,控制光照,保持安靜,充足飲水。同時環境清潔、幹燥,定期消毒。

太湖鵝屬小型鵝種,具有繁殖力高、就巢性弱、早熟性好、抗病力強、覓食力強、飼料報酬高及肉質好等特點,羽絨潔白,輕軟,彈性好,保暖性強,經濟價值高。每只鵝可產羽絨200~250克。仔鵝適合作為深加工原料。但該品種鵝生長速度較慢,今後應加強本品種選育和雜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