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
病程超過6個月。
(1)慢性遷延性肝炎(慢遷肝)臨床癥狀輕,無黃疸或輕度黃疸、肝臟輕度腫大,脾臟壹般觸不到。肝功能損害輕,多項式表現為單項ALT波動、麝濁及血漿蛋白無明顯異常,壹般無肝外表現。
(2)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活肝)臨床癥狀較重、持續或反復出現,體征明顯,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肝臟腫大、質地中等硬,多數脾腫大。肝功能損害顯著,ALT持續或反復升高,麝濁明顯異常,血漿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現,如關節炎、腎炎、幹燥綜合征及結節性動脈炎等。自身抗體檢測如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及抗線粒體抗體可陽性。也可見到無黃疸者及非典型者,雖然病史較短,癥狀輕,但具有慢性肝病體征及肝功能損害;或似慢性遷延性肝炎,但經肝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近年隨著HBV-DNA前C基因突變的研究進展,現有的學者主張按HBeAg及抗-HBe情況將慢性乙型肝炎分為兩種:
① HBeAg陽性慢性肝炎(典型慢性乙型肝炎)由HBV野型株感染所致,其病程經過中有HBeAg陽性和抗-HBe陽性兩個階段。符合既往的看法,HBeAg陽性代表體內HBV復制活躍,血清中HBV-DNA陽性,肝功能損害且有肝組織的病理變化。當HBeAg轉陰,抗-HBe轉陽,代表HBV復制減弱或停止,血清中HBV-DNA轉陰,肝功能恢復正常,肝組織病變改善。
② 抗-HBe陽性慢性肝炎(非典型慢性乙型肝炎)認為由HBV前C基因突變株感染所致。其血清中HBeAg陰性、抗-HBe陽性,體內HBV-DNA仍進行復制,肝臟顯示進展的嚴重病變,易發展為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細胞癌。
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發性肝炎)起病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顯著消化道癥狀,如嚴重食欲不振,頻繁惡心、嘔吐、腹脹,於發病後10日內出現肝性腦病。多數於病後
3~5日首先出現興奮、欣快、多語、性格行為反常,白天嗜睡夜間不眠,日夜倒錯,視物不清,步履不穩等。定向力及計算力出現障礙,進壹步發展為興奮、狂躁尖聲喊叫,病情嚴重者可表現為腦水腫而致顱壓增高癥,如血壓增高,球結膜水腫,甚至兩側瞳孔不等大,出現腦疝,因此預防和積極治療腦水腫,防止腦疝,對搶救患者有重要意義。黃疸出現後迅速加深,肝濁音區縮小及明顯出血傾向。壹般無腹水或晚期出現,常於3內死於腦疝、出血等並發癥。
(2)亞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與壹般急性黃疸型肝炎相同,於發病後10日以後病情加重,表現為高度乏力、腹脹、不思飲食、黃疸逐日加深,明顯出血傾向為特點。至後期出現肝腎綜合征和肝性腦病。病程為數周至數月。本型易發展為壞死後性肝硬化。也可有起病後以肝性腦病為首發癥狀,只是病史超過期10日,其他均似急性重型肝炎。
(4)無癥狀HBsAg攜帶者 大多數無癥狀,於體檢時發現HBsAg陽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單項ALT升高。體征較少。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特點為起病較緩慢,自覺癥狀輕與病情嚴重程度不壹致。恢復慢,易慢性化,以重型肝炎及慢活肝發病率較高,其中以亞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較多見。
乙肝-食療
十大排毒食物:蜂蜜、蘿蔔、海帶、木耳、黃瓜、苦瓜、荔枝、豬血、綠豆、茶葉
建議妳先去看看醫生,治療的,然後再用食補,目前中藥的效果不怎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