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而言,北方人喜歡吃面,南方人喜歡吃米,不過,凡事沒有絕對,比如說江蘇省蘇州市,這裏的人就特別喜歡吃面,而且面食種類、花樣繁多,又與北方面食不同,有著獨特的 美食 味道,面湯略甜,註重澆頭,而北方的面食,壹般在面的勁道上下功夫,這也算是南北方面食的區別之壹,下面盤點壹下蘇州10大名面,看看蘇州人有多愛吃面?妳吃過幾種呢?(僅供參考)
素交面是蘇州最常見的壹種面,準確說,應該叫素澆面,面倒是平平無奇,主要在於澆頭,在蘇州各大面館,都可以吃到這種面,另外蘇州的壹些寺廟裏,也有素面,其實,也是這種面,算是壹種物美價廉的面食。
燜肉面是蘇州傳統面食之壹, 20世紀30年代,由蘇州同德興、 陸長興 等面館首創,這種面,肉質酥爛,味鮮汁濃,很受食客的喜愛,又分紅湯、白湯,獨具特色風味。
奧竈面是蘇州昆山的壹種特色面食,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壹”,流行於蘇州地區, 屬於蘇菜系,其中以紅油 爆魚面 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
據說,奧竈面的來歷,還與乾隆皇帝有關,可能是聽不懂當地方言,傳成了“奧竈面”,具體難以考證,反正很多 美食 ,只要說不清楚,大多會與乾隆皇帝掛鉤,另外還有壹種說法,是說奧竈面是昆山土語演變而來,大概不怎麽幹凈的意思,這個怪名反而傳開了。
三蝦面堪稱面中貴族,被網友稱為“面中愛馬仕 ”,主要是太貴了,據說壹碗三蝦面至少要98元,反正壹般人是舍不得吃,有的特色三蝦面要壹百多塊,當然了,貴是有貴的原因的,主要是用料上貴, 所謂"三蝦",即蝦籽、蝦腦、蝦仁,它們是蝦身上最寶貴的東西。20世紀20年代初期,上海壹些著名的菜館取用三蝦和面條制成"三蝦面"作為高級筵席的點心,此面也主要在上海、蘇州壹帶流行。
楓鎮大肉面與燜肉面相似,不過楓鎮大肉面白湯, 燜肉細嫩入口即化,湯汁澄清。
相傳,乾隆年間,壹張姓店主在楓橋集鎮上開了壹家紅湯面館,後來無意間創造了白湯燜肉面,有壹年乾隆下江南,遊完寒山寺後,路過楓橋,聞到香味,進店吃面,吃後連連稱好,並賜名“楓鎮白湯大肉面”。
很多外地人來蘇州,頭壹回吃爆魚面,往往誤以為是鮑魚做的面,其實蘇州爆魚面跟鮑魚無關, 此 面中的魚 味道類似熏魚,魚是大魚,炸得很酥,魚刺也挑的方便,選用的是青魚。
羊肉面在全國各地都有,蘇州羊肉面,主要是藏書羊肉面,面也是那種細面,取用當地食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蘇式面註重澆頭,以及面湯,大排面就是在素交面的基礎上加了大排,而取消了素交面的澆頭,大排就是油炸的豬大排。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傳統面食之壹,被稱為“面條中的皇帝”,自然是價格不菲。
不過,解放後,此面就很少供應了,幾乎消失了二三十年,但近年來,在蘇州的壹些老字號餐飲界再次興起,主要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
蘇式炒肉面,吃的人不是很多,而且,此炒肉面,並非人們想象中的炒肉,這個 “炒肉”只是壹丁點兒碎末,看上去似有若無,而面的主角是素菜,還有香菇木耳金針等等,多多少少於“ 炒肉面”的名字名不副實,或許是“改良過了”?
總體來說,蘇州的面食味道鮮美,澆頭眾多,深受食客歡迎,與北方面食對比,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占據面食江湖的壹席之地,不知道妳吃過哪種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