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橘核的功效與作用_橘核的藥用價值

?橘核的功效與作用_橘核的藥用價值

導讀: 中藥核的與專區,為您詳細介紹核的與、橘核圖片、橘核的藥用價值、橘核的炮制方法等,要更多橘核的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註壹下。

橘核簡介 橘核圖片 橘核的功效與作用 橘核的藥用價值 橘核的藥用附方 橘核的炮制方法 橘核配伍應用 橘核方劑制劑 橘核

橘核簡介

橘核,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成熟種子。果實成熟後收集,洗凈,曬幹。本品略呈卵形,長0.8~30px,直徑0.4~15px。表面淡黃白色或淡灰白色,光滑,壹側有種脊棱線,壹端鈍圓,另端漸尖成小柄狀。外種皮薄而韌,內種皮菲薄,淡棕色,子葉2,黃綠色,有油性。氣微,味苦。

橘核圖片

橘核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散結;止痛。主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腰痛。用於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腫痛。

1、《日華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氣,腎疼。炒去殼,酒服良。

2、《綱目》:治小腸疝氣及 *** 腫痛。

3、《本草備要》:行肝氣,消腫散毒。

4、《醫林纂要》:潤腎、堅腎。

橘核的藥用價值

入藥部位植物的幹燥成熟種子。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歸肝、腎經。

理氣,散結,止痛。

主治用於疝氣疼痛,睪丸腫痛,乳癰乳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或入丸散。外用:橘核微炒為末,25%的酒精調後外敷患處。

體虛患者慎用。

橘核的藥用附方

1、治四種頹,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甚則膚囊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帶(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麩炒)各壹兩,厚樸(去皮,姜汁炒)、木通、枳實(麩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各半兩。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虛寒甚者,加炮川烏壹兩;堅脹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錢(醋煮),旋入。(《濟生方》橘核丸)

2、治乳癰初起來潰:橘核(略炒、五錢,黃酒煎,去滓溫服,不能飲酒者,用水煎,少加黃酒。(《光華醫藥雜誌》(3)6:53,1935)

3、治腰痛: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末,每服二錢,鹽酒下。(《簡便單方》)

4、治酒齇風,鼻上赤:橘子核(微妙)為末,每用壹錢匕,研胡桃肉壹個,同以溫酒調服,以知為度。(《本草衍義》)

橘核的炮制方法

1、橘核:除去雜質,洗凈,幹燥。用時搗碎。

2、鹽橘核:取凈橘核,鹽水炙法炒幹,用時搗碎。

橘核配伍應用

1、配木香本藥味辛,性溫,芳香而燥,為行氣止痛的要藥。《》:“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二藥相配,可直達厥陰肝經雨行氣血,散寒濕,對於寒濕疝氣,睪丸腫脹之證,甚為合適。

2、配山楂核,山楂核偏於助消化,磨積塊,橘核可散結止痛,常用於治疝氣痛,兩藥相伍,散結止痛力量加強。

3、配荔枝核,鹽水炒橘核入下焦行氣散結止痛;荔枝核入肝經,行散滯氣,壹偏入氣分,壹偏入血分。兩藥合用,祛寒止痛,散結消腫,治疝氣疼痛,睪丸墜脹疼痛等癥。

橘核方劑制劑

1、橘核丸(《濟生方》)

橘核、海藻、昆布、海帶、川楝子、桃仁、厚樸、木通、枳實、延胡索、掛心、木香。用治睪丸脹腫偏墜,痛引臍腹,或堅硬如石,不痛不癢,陰囊腫大。劑型:蜜丸,每丸重9克。服法用量:每服壹丸。溫水送服,日服二次。

2、香橘散(《張氏醫通》)

小茴香、橘核、荔枝核。主治寒疝疼痛,睪丸偏墜。劑型:蜜丸,每丸重9克。服法用量:每服壹丸。溫水送服,日服二次。

3、腰痛方(《簡便單方》)

橘核、杜仲。治療腰痛。劑型:散、炒研末,服法用量:每服6克,鹽酒送服,日服二次。

4、治酒鼓鼻方(《本草衍義》)

橘子核、胡桃仁。用治酒查風,鼻上赤。劑型:散、微炒研末,服法用量:每服3克。灑調服。日服二次。

橘核

治療:將橘子仁碾成細末,以25%酒精或壹般甜酒、白酒(適當稀釋)調濕,均勻鋪於紗布上,敷於炎癥處。幹燥後即須更換。嚴重例可另用橘子仁1兩,加白酒或甜酒1兩,水2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每天3次,每次口服20毫升。對已有明顯膿腫形成的例,除使用上述方法外必須切開引流。***治療49例,均獲滿意療效。在15例住院病人中,除5例已有膿腫形成外,其余10例早期患者用藥後1~3天炎癥即消失。

以上就是壹些橘核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註頻道。

橘核、橘核丸、桔核、荔枝核、龍眼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