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薜荔有什麽作用?薜荔的功效與作用

薜荔有什麽作用?薜荔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種類繁多,其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可能是植物藥,植物藥本身也有很多種類,主要可以根據藥物的不同部位進行分類。比如有些植物藥是全草用,有些是部分入藥,比如水果,等等。薜荔也是壹種植物藥,那麽薜荔壹般有什麽功效呢?

1,別名不同

木蓮(熱花子本草)、雙萼木(質疑本草)、石必連(植物的集合)、木瓜、脹樹、糕泡樹、石虎、木蓮(中國樹木分類學)、爬山虎(中國藥用植物誌)、蓬風藤(福建)。腳柱、紅墻蓋、煙囪(閩東本草)、蝸牛面膜、爬山虎、白蘞(廣東中藥)、攀援草、木龍骨、木龍骨、藏紅花藤(上海常用中草藥)、薜荔、絡石藤、藏紅花藤(廣州軍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處方名稱

薜荔、木饅頭藤、木蓮藤、爬山虎、爬山虎。

3.藥材鑒定

幹燥的莖和枝呈圓柱形,細長彎曲,直徑1-4 mm,表面褐色,常散生攀緣根或點狀根痕;堅韌或易碎,斷口呈黃色或黃褐色,髓部呈圓點狀,黃白相間,偏向壹側。莖枝上的葉互生,葉橢圓形,先端鈍圓。通常卷成棕褐色或棕褐色,似皮革。氣息淡,味道淡。有帶葉子的細而均勻的莖是很棒的。

4.藥理作用

1.該產品的主要成分之壹是肌醇,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2.動物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癌活性。特別是對淋巴肉瘤L腹水型和皮下型、瓦克氏癌-256、肉瘤-180和網織紅細胞肉瘤腹水型和皮下型有更顯著的抑制作用。

3.本品可明顯減少網織紅細胞肉瘤和腹水瘤的核分裂,但增加變性細胞。

4.β-谷甾醇已被證明具有抗腫瘤作用。

5.加工和處理

收集本品後,除去雜質,洗凈,曬幹,剪下備用。

6、性味歸經

味道酸、苦、涼。

歸心、肝、腎。

7、功效主治

1,祛濕利水,味酸、苦、微涼,入心腎經,故酸味能收斂,苦味能清熱降火解毒,能祛濕利水,通絡止痛,治風濕、淋證、砂淋、血尿、尿痛、尿道刺痛、小兒濕疹等濕熱病癥。

2、補腎固精,此藥味酸,入肝、心、腎經,酸能收斂收斂,滋補肝腎,有滋陰壯陽的作用,如中醫藥理學:“藤汁為興奮劑。有壯陽固精之效。”常用於治療腰痛、早泄、遺精、先兆流產、疝氣等疾病。

3、活血通絡,此味酸,酸入肝經,有肝血活血之功。對於跌打損傷、哺乳期等疾病,通絡效果較好。

4、清熱解毒,解郁降火,此藥治癰腫有效。

5、固澀止瀉。

8.用法用量

內服:9-15g,煎服。澆汁或泡酒,或研成粉末服用。外用:澆汁或煎水熏洗。

9.應該避免兼容性

以及適當的禁忌。

1,便秘、出血患者慎用。

2、尿崩癥禁忌。

兼容性應用

1,配合羌活,增強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消除風濕關節痛。

2、用海金沙,清熱瀉火,通淋止痛可使熱淋、石淋癥狀加倍。

3、用蒼術,壹是祛濕健脾,二是祛濕。兩種藥物相互增強療效,治療嬰幼兒各種濕疹。效果最好。

4、配地黃,補腎養肝,同治同治,最適合腎虛腰痛。

5、配菟絲子,增強滋補肝腎、固精止瀉之力,精氣不固,遺精、遺精、腎虛腰痛者最適宜。

6、配合乳香,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最適合跌打損傷。

7、用金銀花,清熱解毒之功倍增,用於各種瘡瘍。8.用烏梅,味酸溫,入肝脾肺大腸經,可澀腸,治久瀉,入氣可澀虛火,生津,入血可吸陰血,止血。薜荔味酸,有收斂固泄的作用,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兩藥合用對下焦滑脫引起的慢性腹瀉、痢疾效果最好。

10,處方制備

1.治風濕骨痛方子(《上海中草藥》):薜荔藤三至五元,煎服。

2.恰勇骨痛方(《江西本草》):薜荔。半煎飲料,混紅糖,每日壹劑。

3、治疝氣(《江西本草》):薜荔(主藤有結果)壹兩,三葉木通二兩。水煎去渣,加壹個雞蛋煮熟,每日壹劑。

4、治血淋的方子(《本草綱目》):木蓮壹握,甘草壹點(灸)。每天煎服。

5.治血尿、排尿困難的方子(《上海常見中草藥》):本品壹兩,甘草壹根,煎服。

6、治療後虛弱的方子(《湘醫實錄》):李騰三涼,煮豬肉食。

7.治先兆流產的方子(“江西草藥”):本品鮮枝(不結果實的幼枝)壹至二枝。荷葉七蒂,麻根壹錢。用水煎我,加三個雞蛋壹起煮。或者幹脆用薜荔枝葉。

8.治療小兒消瘦的方子(《湘醫誌》):李騰二兩,清蒸雞。

9.治療嬰兒濕疹的藥方(贛州草藥簡單藥方匯編):本品含鮮葉、黃連和三錢。加入適量米湯搗碎,取汁塗於患處,或同時取汁二三勺,每日兩次。

10.治瘡癤癰藥方(《上海常見中草藥》):本品壹兩,煎服;搗碎鮮葉,敷在患處。

11.治癰腫方子(《福建中草藥》):本品鮮葉、鮮床等量,可用酒煎。搗碎鮮葉,敷在患處。

11,冬季進補禁忌

(1)蘿蔔

專家提醒,無論服用中藥還是西藥,服藥期間都要盡量避免吃蘿蔔,否則藥性會受到很大影響。很多人之所以吃了很多藥都不見好轉,也和飲食不當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吃中藥的時候,不能吃蘿蔔,除了壹些理氣化痰的藥物。這期間不能吃蘿蔔的原因是蘿蔔有消食破氣的作用,尤其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中藥時。研究證實,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滋補作用,所以達不到食療滋補的效果。

(2)辛辣

各種辛辣食物對於正在服用中藥的人來說也是禁忌,否則不僅會削弱藥性,甚至會與中藥發生反應,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而且中醫指出,熱性辛辣食物性溫,耗氣火,所以在服用清熱解毒、滋陰生津、涼血養陰等中藥時應盡量避免這類食物,或者在治療癰、潰瘍期間應盡量避免吃辛辣食物。

比如洋蔥、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這些食物如果在服用中藥期間食用,會抵消中藥的作用,有的還會促進炎癥,引起出血癥狀。

(3)寒冷

吃中藥期間盡量避免各種生冷食物。中醫指出生冷食物性寒,吃後非常難消化。而且生冷食物吃後也會刺激胃腸道。這種情況下,如果馬上服用中藥,會嚴重刺激胃腸道,從而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因此,在服用溫經通絡、散寒祛濕等治療“寒證”的中藥時,要特別註意忌食生冷食物。

此外,還有壹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即使不吃健脾暖胃的中藥,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食物,否則病情會更嚴重。

(4)油膩

吃中藥期間也要避免各種油膩的食物。中醫指出油膩食物黏膩,也有助於生津化痰和潤腸理氣。食用後會混入藥物,阻礙胃腸道對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特別是壹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這類食物。

(5)濃茶

壹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濃茶含有較多的鞣酸,與中藥壹起服用會影響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療效。尤其是服用“阿膠”和“銀耳”時,避免與茶葉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和生物堿沈澱,影響人體吸收。如果有喝茶的習慣,可以少喝綠茶,最好在服藥2 ~ 3小時後再喝。

(6)魚腥味

中藥壹般都有芳香氣味,尤其是芳香的祛濕理氣類藥物,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起到治療作用。這種芳香物質與魚腥味最不相容。吃中藥時如果不避開腥味,往往會影響療效。比如魚蝦海鮮有腥味,牛羊有臭味。對於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癤子、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壹定要避免吃有腥味的東西,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蟹、鵝等有腥味、刺激性的毛發。由於這類食物含有外源蛋白,有些患者特別敏感,容易過敏,從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