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為疏肝理氣之代表方劑,那麽疏肝散由哪些藥物組成,疏肝散的功效是什麽呢?下面就壹起來詳細了解下疏肝散吧。
柴胡疏肝散
方劑名 柴胡疏肝散
出處 《醫學統旨》
組成 陳皮醋炒、柴胡各二錢(各6g),川芎、香附、枳殼麩炒、芍藥各壹錢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
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行氣兼活血,脅肋疼脹皆能除。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疏肝解郁,行氣止痛。
主治 肝氣郁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誌抑郁,易怒,脘滿,脈弦。
方解 本方所治為情誌不遂,肝失疏泄,肝郁血滯,橫逆犯胃所致。肝失疏泄,經氣不利,則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誌抑郁,易怒,脈弦;肝氣不疏,橫逆犯胃,則脘滿。根據“木郁達之”之旨,治宜疏肝解郁,行氣止痛。方以柴胡為君,調肝氣,散郁結。臣以香附專人肝經,既疏肝解郁,又理氣止痛;川芎辛散,開郁行氣,活血止痛,二藥助柴胡疏肝理氣止痛。佐以陳皮理氣行滯和胃,醋炒以增入肝行氣之功;枳殼理氣寬中,行氣消脹,與陳皮相伍以理氣行滯調中;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炙甘草又調和諸藥,兼作使藥。諸藥合用,能理肝氣、養肝血,和胃氣,誠為疏肝理氣解郁之良方。本方是四逆散加陳皮、川芎、香附而成。而四逆散中四藥等量,側重調暢氣機,疏理肝脾;本方重用柴胡,輕用甘草,將枳實改為枳殼,再加陳皮、川芎、香附重在行氣疏肝,兼以和血止痛,為治肝郁血滯之良方。
配伍特點 以疏肝理氣為主,疏肝之中兼以養肝,理氣之中兼以調血和胃。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以脅肋脹痛,脈弦為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於治療膽囊炎、肋間等屬肝郁氣滯者。
加減化裁 若脅肋痛甚者,酌加郁金、青皮、當歸、烏藥等以增強其行氣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梔、黃芩、川榛子以清熱瀉火。
本方芳香辛燥,易耗氣傷陰,不宜久服。慎用。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醫學統旨》:“治怒火傷肝,左脅作痛,血苑於上……吐血加童便半盅。”
2、方論選錄《謙齋醫學講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氣,治療脅痛,寒熱往來,專以疏肝為目的。用柴胡、枳殼、香附理氣為主,白芍、川芎和血為佐,再用甘草以緩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謂善於運用古方。”
以上就是柴胡疏肝散的壹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方劑,請繼續關註頻道。
、、、柴胡疏肝散、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