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螺寺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北部的羅紅山,距縣城約10公裏。該寺始建於東晉(348年)永和,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原名“大明寺”,明朝年間(1436-1449)更名為“護國寺”。因該寺所在的山腳下有壹處“珍珠泉”,相傳泉深處有兩只顏色深紅的大蝸牛,蝸牛在日落時噴出紅色火焰,故該山得名“羅紅山”,該寺俗稱“洪鈞寺”。
這座寺廟占地100多畝。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禪堂、中級人民法院,由四個附屬大殿和誦經室組成。院裏的竹林已經600多年了,是北京竹林最多的。康熙皇帝曾經參觀過這個寺廟來欣賞竹子。院內還有兩棵歷經千年的銀杏樹,男女相伴,果實累累。特別獨特的是院子裏的紫藤松。每到春末夏初,壹串串藤花沿著奇幹的年松攀援而上,整個寺廟香氣撲鼻,令遊人流連忘返。這座寺廟是歷代佛教的聖地。這裏曾經是為其他寺廟培養住持和方丈的重要場所。自唐代以來,香火極為旺盛,日本和東南亞的高僧經常來萬裏朝拜。寺廟四面環山,樹木茂密,遮擋了陽光,遠遠望去像壹片森林。這裏有許多植物,包括70多種樹木和700多種植物。這是壹個天然的植物園。寺西的珍珠泉深達三尺,壹串串水泡不停地從地下冒出來,像陽光下五顏六色的珍珠。據劉東、俞懿正《明代帝都風光略》記載,紅螺山原名“紅螺霓”,原名“幽蘭山”,也稱“寶金山”。紅螺梅分為上、中、下三種:順著九龍谷,四通八達,遠遠望去,兩座山峰並排,人們稱之為“雲會門”,稱為下;從那裏往上走壹裏多,有龍潭水從石埡口出來,有壹個“紅螺洞”順著小徑梯往上爬。洞石古色古香,有人飲其水,霹靂驟至。當時人們懷疑這是龍穴,是中美;後半部是紅螺寺,旁邊有壹棵巨大的松樹,樹頂有四五尺高,可以遮擋半個寺廟。當時寺裏的和尚用石頭把光禿禿的樹根圍了起來。有人稱之為“松風”,於是右邊有個觀音洞,蜿蜒而坐,幽深朗朗,到了。當時著名學者袁宏道曾寫過壹首名為《赤螺初學》的詩,詩中說:“天雕古出,匠人雕窮。救贖久遠的遠古靈魂,使之成為鬼才之作。霜巖透斑,石骨清怒。至於劫到今日,雕也不曾活。”
紅螺寺始建於晉朝,始於唐代,盛於明代,盛於清代。雖然在民國和文革中被搶,但仍能安眠安歇,充分證明了佛教的生命力。今紅螺寺內外古樹三日,泉水纏綿,環境幽靜。不僅適合三禪拜佛,也適合療養避暑。入世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寺內銅鐘、石刻等文物眾多,附近還有清閣老範文正墓、清末皇姑墓,實為京郊佛教文化景區。
中國佛教凈土宗(連宗)產生了十三位創始人,其中第十二位徹底大師和第十三位印光大師都曾在紅螺寺講學,身居仇恨高位,為佛教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有他們的遺物藏在寺內。
創始人冀星(1747-1810),河北人,俗名馬,博學多聞。國際日覺醒,夢東方,凈土宗第十二代。
吉星創始人吉星,23歲出家,師從覺遠、法華、閆妍、金剛。嘉慶五年,到紅螺寺創建凈土道場,被稱為法門第壹人。創始人獻身凈土,講學不斷,勸人念佛。各國學者雲集,聲名大噪。來自東南亞的僧侶,如朝鮮,離萬裏不遠。他們來求經學,學道教,使得紅螺寺名聲大振,香火日益盛行。世人稱其為“海中凈土首推赤螺”,姬姓也被視為凈土宗第十二代。弟子們整理的《蒙東大師遺作集》流傳至今。
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我醒來,與父親朝西而坐,雙手縛有阿彌陀佛印,安詳而死。祭祀七天,臉如生命,慈祥飽滿,白發轉黑,光滑正常。二十七入龕,旁有三七茶,得舍利百余片。弟子敬師,令靈骨在普通塔中。
1993年4月,懷柔縣文物管理所清理普通廳地下室時,發現吉星創始人謝裏塔。經過進壹步清理,發現了十三件遺物和三顆牙齒。從此,赤螺之寶,吉星舍利,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供人瞻仰。
尹光大師(1861-1940),陜西合陽人。法名神聖,謚號常以僧人為恥。大師”第壹次讀程朱書,受其佛學影響。他病了,瞎了眼,只好聞佛經,才知道怎麽回事。”後來21歲,壹個純僧出家了。好好學習,學習誓願,學習龍樹凈土,體會念佛是生死之道,就是專修凈土,不離佛。
清光緒十二年,任羅紅紫福寺(紅螺寺)住持。在此期間,深入研讀經文;佛心妙,道業勤。因此,自緣增加了《凈土十要》等作品。光緒十九年,他應邀在普陀山法雨寺住讀佛經,在此深入研讀佛經,刻苦鉆研。他因自我鼓勵而被命名為“經常羞愧的和尚”。並封閉第二期六年,以期徹夜不眠,祈求三昧。1932年遷居蘇州國保寺,完成了普陀、五臺、峨眉、九華的編撰。後來去了靈巖寺,建立了專門經營凈土的道場,創立了“紅花社流通法寶”。1937後在靈巖寺閉關佛門,拒絕世俗命運,保全民族氣節。
1940年十月,大師死於靈巖寺,被視為凈土宗第十三祖。著有《浮土上的疑惑》、《宗教不可混為壹談》。他的弟子們編了《篆刻大師鈔》和《篆刻大師顏佳錄》的續集,流傳至今。
紅螺寺尚未歸還佛教界,暫由文物局管理。
海峰現在的主人是馬,德奎,海峰。1920出生於北京懷柔縣懷北鎮何坊七。
11歲時,在位於湖北燕樓司家峪的法藏寺出家,至今下落不明。19歲在北京廣濟寺受足戒。1940年遊歷紅螺寺,在禪堂住了壹年,做過方丈的服務員,還剩壹年。
1941正月,離開紅螺寺前往北京廣化寺,壹年後又回到法藏寺。1947年土改時,寺廟關閉,回到河坊旗村務農。在他的農業生涯中,他是壹名鄉村掃盲教師和壹個業余劇院的導演。1988懷柔縣文物局接手紅螺寺,紅螺寺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開發旅遊。鑒於海峰大師的特殊經歷,我把他請回來做了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主要從事公關和導遊工作。
海峰法師在佛學方面有壹定造詣,身體健康,反應靈敏,健談。幾十年來,僧俗生活的磨煉,使他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造就了他豁達的性格。還練就了壹定的書法功底,書法帖流傳海內外。
海峰法師對紅螺寺的歷史和周邊景觀非常熟悉,同時對其悉心照料,為古寺復興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