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賊扭這個名字有點不雅,想找個準確的表達來代替賊這個詞。找來找去,還是找不到。後來發現它的中文學名是麻花,其他幾個名字按照各地的口語來說無非是壹樣的。裏面有壹個賊擰。這是有道理的。本來我們的發音是挑扭的。只是我們方言裏的賊和pick是同壹個發音,但是賊這個詞很容易出口。所以不排除用賊扭這個詞,但是我感覺有壹種鄉土氣息的親近感。
每年夏秋之交,是摘小偷麻花的最佳季節。無論妳是幹部、工人、農民...,不管妳是男人還是女人,大人還是小孩,更不用說妳是富人還是窮人。有人開始,就結伴而行,到了野外,就散了,走了,找自己的。互相出去,互相回來。每個人的收獲都不壹樣。但無論得到多少,每個人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喜悅。
代縣南北山,南北坡。到處都是小偷小摸。每年上半年的旱季,賊麻花靜靜地躺在越冬的枯黃灌木叢上,壹點綠色也沒有。夏天剛壹被雨水澆灌,賊麻花就迅速擡起頭來,從發黃的根部萌發出新芽,枝繁葉茂,很快就開花了,給人們提供了美味的食物,實現了它的生存價值。
北坡的賊麻花比山區和南坡的好吃。北坡陽光充足,相對幹燥。在幹旱的環境下,賊撚蓄勢待發,儲備了足夠的養分,在短時間內完成壹個生命過程,因為小草在酷暑前後折返。南山有河流出,北山的水卻靠暗流滲入地下。北坡的植物必須發育良好才能吸收地下水。所以我說北坡的賊麻花不僅僅是賊麻花,北坡的野生藥材質量都很高。黃芩、知母、半夏、細辛都很有名。特別是陽明堡北坡,有九龍神泉滋養,賊麻花味道更好。難怪欒川、岱城都有人知道原因,不怕來陽明堡收賊撚。
人們把收賊撚的動作叫做“伸出賊麻”,即用三根手指捏住花脖子,只有縫衣針那麽粗,捏斷。哪裏有賊,誰也不知道,要翻過坡才能找到。莊稼的壟溝和梁可能會閃閃發光。我壹直走來走去沒有找到妳,尋找屬於我的領地。當我找到它時,我欣喜若狂,我很享受我的發現。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發現能力,壹發現就和同齡人打招呼分享。嘟著嘴走了之後,總是期待著下壹片白花花的。每個人都有貪欲,與人交往都有道德約束。妳可以在這荒野中自由宣泄,只要妳能找到,它就是妳的。所以有的人去了就不想去,該回去就不想回去。他們總覺得還有壹大塊要撅嘴!
陽明堡北坡地面寬闊。雖然每天去的人很多,但是很難見面。有的人早去早回,趁著早涼,半斤四兩的回去,才不至於錯過正經事。有的人是認真的,做什麽事都帶著吃的喝的蔬果去拼個妳死我活。反正收獲也差不多了。我早去早回,精力充沛,然後就走了。打得妳死我活,還得休息,喝酒,切瓜。帶物資也是負擔。有人算過,壹兩有500多朵麻花,那麽半斤濕麻花就有近3000朵。雖然不能壹次彎壹朵,但要彎壹千次才能彎三千朵。妳累了嗎?再說了,拼個妳死我活的都是閑人,或者在教堂裏過壹周的。他們身體虛弱。他們能撅到什麽程度?但是妳不能這麽說,成本也不能這麽估算,因為很多人不在乎收獲,他們要的是過程。妳做了什麽?唇出賊撚!壹問壹答,無憂無慮,很開心!
我有個朋友也是某局的局長。每年到了季節,什麽都不能錯過。有親戚要給,朋友要給,下屬要都不要,還得親自撅幾下,自己撅的賊麻的香。為了除賊,我特意把衣服鞋帽挎包安頓好,花了幾百塊錢。當然,當妳在位置上的時候,就更不用花錢了。圖的是什麽?只是壹個過程嗎?自己動手,自己找個樂子,親近自然,曬曬太陽,壹身汗,累得要死。吃了半天,我也撅起了嘴,香!這就是人生經歷,值得以後銘記。
說起賊撚的香味,從小就不得不說。過去的日子裏,油少水少,蔥、姜、蒜等調味品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對小偷來說,擰面團只是壹項艱苦的工作。只要有壹點點油就會聞到賊擰的味道,在巷子的半腰都能聞到。聞聞那個味道,它會給妳的記憶打上烙印,妳無法抹去!所以我總說賊麻不如當年香。其實等日子富裕了,香的東西多了,就沒必要表現出來了。至於賊擰繞香的差異,我覺得還是有的。我大同的親戚喜歡吃陽明堡的賊麻,說在內蒙草原,有草的地方就是賊麻,羊肉壹定香,但是賊麻花不香。親戚常去草原,賊要多少麻有多少。
人有時候很奇怪,會執著壹些東西。壹個小賊,馬華,而我還在這裏那裏,說這些話。是因為幾年沒出去了,那種感覺快沒了。我很想去,但是我不敢,因為幾年前,我就覺得不對勁。當我彎腰低頭的時候,我的頭又腫又暈。為了家人的安全,我不會放過,也不能跟它走。壹旦去了,就控制不住自己,推不動就會生病。
老家什麽都好,不只是小偷。在這個采賊麻花的季節,寫寫我的賊麻花情結,讓思緒回歸雁門山腳下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