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和柿子不能壹起吃”的說法可謂是歷史悠久,最早是東晉張湛在《養生要集》中寫道:"柿與蟹(同吃),腹痛大瀉"。像我們這些花骨朵也是從小在父母的警告下長大的,但是真是假無從可知。
究竟是怎麽回事兒?小編今天帶大家詳細研究下。
壹般說法,螃蟹不能和柿子同食是因為柿子含有鞣酸,含高蛋白的蟹肉在鞣酸作用下,容易凝固成塊,即胃石,類似結石,不容易排出體外。胃石形成後會引起消化道粘膜炎癥、潰瘍或胃腸道梗阻,嚴重者胃石可能導致消化道潰瘍大出血或嚴重梗阻,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但在湖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宋恩峰教授看來,“是否形成胃結石,關鍵在於胃腸功能好壞,若功能好,蠕動正常,則不會有凝固的機會,也就不會形成結石。”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即使不是柿子加螃蟹,單獨空腹大量吃富含果膠、鞣酸的食物如柿子、黑棗、山楂、石榴(後兩者食味皆溫)等,也可能患胃石癥。
所以說,如果妳胃好,什麽都沒事兒,如果胃不好,那就有可能加重病情了。
如果還不相信?我們來看個小實驗:蛋白質與鞣酸結合形成凝膠狀,凝膠狀的團塊在酸性作用下分解。
準備:螃蟹、柿子、人工胃液等。
第壹步:把蟹肉和柿子汁混合在壹起時,大約壹分鐘後,兩者的混合物就變成了啫喱狀。靜置20分鐘後,混合物完全變成了凝膠狀。
第二步:將2ml人工胃液滴進混合物中。
實驗結果顯示:原本凝固的膠裝物質發生了溶解,重新變回了液態狀。這就說明在胃酸及胃體的蠕動作用下,鞣酸蛋白可以被溶解。所以說,二者同食會產生結石的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對於胃腸道正常的人群,適量的螃蟹與柿子同食,不會造成身體不適。但對於胃酸分泌不足者,這種吃法就不太合適,易造成消化不良等問題,加重病情。”西安營養學會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趙曾說,腸胃功能不健全的人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癥狀,嚴重的還會阻塞胃腸道,出現腸梗阻,以及劇烈腹痛、嘔吐等癥狀。
趙曾說,不僅是柿子,生活中富含鞣酸的水果還有橘子、李子、葡萄、桃子、山楂等。所以腸胃不好的人,最好避免把這類食品和高蛋白的魚蝦蟹等同吃,否則會影響消化功能。兩種食物之間大約間隔4個小時再吃,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了。
還有螃蟹膽固醇含量本就較高,對於高脂血癥患者、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螃蟹這種高蛋白食物,很容易變質腐敗,所以吃的時候,要小心挑選,否則若是誤吃了不新鮮的死蟹,後果非常嚴重。
最後小編總結了吃螃蟹的註意事項,吃貨們接住啦:
1、螃蟹要蒸熟煮透,生蟹不要吃螃蟹以動物屍體或腐殖質為食。
2、螃蟹盡量吃鮮活的。
3、螃蟹要現蒸現吃,不要存放。
4、萬壹吃不完,剩下的壹定要保存在幹凈、陰涼通風的地方,吃時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
“食物相克”不盡可信,任何事物多食都有損身體健康,與其膽戰心驚地吃飯,不如平衡膳食、加強鍛煉,壹個健康的身體才是生(chi)命(huo)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