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秋葵的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黃秋葵的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大花秋葵屬於錦葵科錦葵科秋葵屬。它有很多別名,如臺灣木槿、芙蓉花等,有藥用和食用價值,但種植過程相當復雜。現在我給妳介紹它的種植技術。

壹、種植技術

秋葵屬於錦葵科木槿屬,拉丁學名為HibiscusmoscheutosLinn。又名木槿、木槿,原產北美。落葉灌木狀。葉大而寬卵形,葉柄和葉背面密被灰色星狀毛。花大,單生於葉腋,有白色、粉紅色、紅色和紫色。喜陽光,稍耐陰,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忌幹旱,耐水濕,在水邊肥沃的沙壤土中茁壯成長。花期從6月到8月。

種植和水肥管理

秋葵可以在早春或深秋種植。種植時,應使用發酵的牛、馬糞或幹雞糞作為基肥,並使基肥在種植土壤中充分混合。種植宜春淺秋深。種植後應堆土防寒保溫。春季種植後立即澆第壹次水,五天後澆第二次水,壹周後澆第三次水,以後每月澆壹次水。秋末種的苗,澆壹次水就可以堆土保溫。夏季雨天,要及時除水。秋葵喜歡肥料。種植時施基肥後,4月初可施少量NPK復合肥。秋末結合凍水,施腐葉肥壹次。

減少

黃秋葵的自然冠形比較松散,在養護過程中可以根據園方需要進行修剪。壹是要註意不影響行人;二是過長的枝條要剪短,防止影響冠形;第三,如果開花後不留種,要及時剪去殘花,防止養分過度消耗;第四,修剪過密的枝條,保持植株通風透明;第五,地面上的枝幹要在入冬前剪掉,以便幫助堆土防寒。

消滅病蟲害

黃秋葵的常見病害是葉斑病,是黃秋葵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壹般危害植物的葉片。此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發病高峰期為夏季高溫高濕。發病初期,葉片上有淡黑色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斑點逐漸擴大成斑片,最後連成片,卷葉後脫落。對於這種疾病的防治,壹是要註意營養均衡,不能偏食氮肥;二要註意植物的通風透光,及時修剪過密的枝條;三、如有病害,應使用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每七天壹次,連續噴霧兩三次可有效控制病害。莖被砍掉,有利於堆土防寒。

黃秋葵壹年生苗在粗放管理條件下可以安全越冬,但第壹年越冬苗側根受到壹定凍害,出現直徑2 ~ 3mm的零星黑點,但不影響越冬和第二年的生長開花。越冬宿根於次年4月上旬開始在根部萌發,4月下旬開始出土。它們在4月底至5月初展開葉片,5月中旬開始快速生長,6月中旬現蕾,7月上旬開花。

兩年以上的植物在7月初至6月中旬連續開花10,但從花量上看可以有三個開花高峰。第壹次從7月初開始,持續15到20天,以主莖花為主,之後會適當減少花量。8月中旬出現第二次開花高峰,第二次開花高峰以次花為主,花質與主花無明顯差異。這個高峰可以持續壹到五天,然後第三個開花高峰出現在9月中旬,但是花量比前兩個少,主要是二次花,6月中下旬到6月10繼續開花,但不是高峰。

第二,營養價值

黃秋葵的果實粘液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糖蛋白、果膠、牛奶多糖、阿拉伯膠等,能幫助消化,改善人體的胃腸功能和護膚作用。粘液及其鈉對關節僵硬的人有益,其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高於普通蔬菜,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