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耕作技術
(1)紫花苜蓿適應性廣,可在各種地形和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砂壤土,土質松軟,pH值6.5-7.5,冬季氣溫-20℃左右,年降水量300-800mm,不適宜在低窪易澇地種植。可在輕度鹽堿地種植,但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3%時,應采取抑鹽措施。為了便於機械化運輸和作業管理,盡量選擇交通便利、有大面積連片排灌措施的地塊。
(2)整地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侵害。播種前,必須精心準備。整地的最佳時間是夏天,深耕深耙壹次,把雜草變成深層。秋季播種前,如果雜草多,就要翻壹兩遍,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紫花苜蓿有根瘤,可以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在壹般土壤肥力條件下,不推薦施氮。據相關研究表明,施用磷肥後苜蓿增產效果明顯,壹次性施足底肥與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相同。播種前壹次性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由於苜蓿的莖葉在生長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的鉀,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適當施些鉀肥,以保持高產。為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種前向土壤中噴灑48%氟樂靈(100m1/畝),結合整地,可輪作入5cm土中3-5個月。
第二,播種
(1)選種和選擇合適的良種是成功種植苜蓿的第壹步。因為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播壹次至少要用2-3年,4-5年。壹旦選錯了,就會損壞好幾年。目前,保定苜蓿、甘農L雜交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牧L耐鹽苜蓿等是我國優良品種。進口的比較好的有美皇後,WL323,WL320,安思達,白露和日本的利若葉,北如葉苜蓿。從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有利於機械化收割。
(2)種子處理國內生產的壹些種子含有很多雜質,質量無法保證。所以需要對它們進行清洗,使清潔度在90%以上,質量較差。
發芽率在85%以上,純度在98%以上。種子最好在播種前制成丸粒。按照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和雜草的危害,健康生長。
(3)播種時間農作物壹年收獲兩次的北方地區壹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溫度適宜,雜草和害蟲較少。陜西、河北、山西、山東、天津、北京秋播最佳,播種期為8月10-9月10。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四)播種方法和播種量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有利於通風透光和田間管理。播種量壹般在1kg/畝左右,種田要少,鹽堿地要多。播種量太大,苗就稀。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質量的關鍵,壹般過深,最佳深度為0.5-1 cm。
第三,現場管理
(1)除草除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主要內容之壹。壹是在苗期,二是夏收後。由於苜蓿在這兩個時期生長較弱,受雜草危害嚴重,尤其是夏收後,雜草與水熱同步快速生長。不管采用什麽方法,都要及時規範。謹慎選擇除草劑,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2)苜蓿灌溉排水耗水量大,生產lkg幹物質需要800L水。冬前、返青後和幹旱時澆水。沿海和低註地區雨季要註意排水,淹水24小時苜蓿就會枯死。
(3)病蟲害防治苜蓿生長期間,要及時防治病蟲害,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壹般用來殺蛾子。
噴灑松樹、樂果、氰戊菊酯防治蟲害,如銹病、褐斑病、霜黴病,使用多菌靈、硫菌靈防治蟲害。
第四,收獲
(1)采收期壹般始於初花期,即花期達到1/10時,最遲不能超過盛花期。
(二)收割次數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是壹種多年生植物,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壹年可收獲3-4次,最後壹次收獲不宜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積累,不利於安全越冬。壹般采收後要留出40-50天的生長期。適宜的留茬高度為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