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化墻高清圖片幼兒園文化墻設計幼兒園如何打造民俗文化
營造民俗環境,感受特色文化
人們說?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師?《綱要》中也提出了?環境是壹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來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在幼兒園環境的營造中,將主題與民俗文化教育有機滲透,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帶領幼兒共同經營,既裝飾和美化了幼兒園環境,又讓幼兒隨時與這些民俗文化藝術互動,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我們把中國經典故事,比如司馬光的破缸、曹沖的雕像、孔融的讓梨,安排在走廊的交界處,培養孩子聰明、勇敢、謙遜等傳統美德;裝飾中國傳統剪紙作品、國畫作品、京劇服飾等。在走廊裏,讓孩子們在欣賞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將他們制作的龍舟、肚兜、扇子等與幼兒壹起布置在幼兒園大廳,與幼兒進行充分互動,提高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在壹樓和二樓展廳布置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和家鄉的特產,引導孩子了解國家和家鄉的特色文化,培養他們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積極情感。
我們還在幼兒園開設了中國畫和京劇的特別教室。在這裏,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剪紙、國畫、泥塑、印染、京劇唱腔等課程。,讓孩子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激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選擇民間內容,設定教育目標。
眾所周知,我國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形式豐富,包括精神民俗、物質民俗、社會民俗、歲時民俗、禮儀民俗等諸多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如何挑選出既讓孩子感興趣,又適合他們發展的內容,成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經過反復的資料收集和老師們的廣泛討論,我們在精神民俗中選擇了壹些膾炙人口的童謠、美德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孔融的《磨梨鐵杵成針》、《妙筆生花》、《精衛填海》,讓孩子們在理解這些文學作品的基礎上,繼承我國人民勤勞善良、淳樸的美德;在社會民俗中,我們選擇中國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包括他們的民歌、民樂、民族舞蹈。在物質民俗中,選擇那些具有民族藝術特色的內容,如印染、國畫、剪紙、面塑、茶藝、不同少數民族的服飾等,引導孩子去欣賞;根據我們花園的傳統節日,我們選擇了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和元宵節。在禮儀民俗中,根據兒童生活特點,選擇與兒童現有經驗密切相關的拜年禮儀、用餐禮儀、問候禮儀等內容。
另外,我們還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按照大、中、小班,對這些民俗教育的內容進行提煉。
小班民俗教育的目標是:對家人和老師有禮貌,熟悉親戚的不同稱謂,培養愛老師、愛家長、愛家人的感情;能與同齡人相處融洽,體驗與人分享的樂趣;學習撕、剪、貼、畫的簡單技能;願意和夥伴壹起學習。
中產階級民間教育的目標是:萌發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感情;對長輩有禮貌,願意為他們做事;與同齡人交流大方,說話自信,做事誠實;可以用簡單的剪紙、國畫、民樂、民舞、民間裝飾等手段進行創作和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大班民俗教育的目標是:知道自己來自中國,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尊敬長輩,培養愛心孝心;樹立說話做事的自信;對民俗文化感興趣,能運用剪紙、國畫、磚石、民樂、民間舞蹈等形式表現民俗文化的內容。
組織主題活動,豐富民俗認知。
幼兒園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其中,主題活動是幼兒園廣泛采用的壹種教育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帶領幼兒圍繞壹個主題進行自主探究,更有利於師生互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們將把選取的民俗內容與主題相結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圍繞教育目標設置集體教育活動,讓孩子通過民俗之窗,領略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審視民族的歷程,了解祖國的無窮魅力,讓孩子健康活潑、充滿好奇、文明自信、有責任感。
例如,在小班中,我們進行了。過年?的民間主題。在主題中,我們開展了放鞭炮、舞龍、慶祝新年、新年運動會、新年裝飾、美味冰糖葫蘆等集體教育活動。
再比如,在大課堂上,我們進行了?快樂民俗村?主題活動包括爬長城、民族大家庭、神奇的中醫、祖國的最好、掛燈籠、民族玩偶、跳秧歌、京劇臉譜、新疆姑娘、賽馬、母親格桑拉等集體教育活動。
在京劇臉譜藝術教學中,教師運用欣賞、探索、模仿、創造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了解京劇臉譜的主要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習京劇的歷史和傳承。在整個集體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很高。他們壹起創作京劇造型,設計京劇臉譜,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對中國傳統京劇文化的認知和感受。
開設地區角活動,提高創作水平。
區角活動是教師和幼兒在班級內共同創設壹定數量的區角,通過區角環境的創設和區角資料的提供,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的自主活動。更有利於兒童與材料和同伴的有效互動,從而促進兒童的操作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
為此,我們根據民俗題材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在每個班級設置了1-2民俗文化區(比如在大班,我們設置了民俗剪紙區、京劇臉譜區、青花瓷區;中產階級開辟了藍印花布區和燈籠裝飾區;在小班裏,有泥巴玩耍區和搓泥區等。),讓孩子們在地域活動中體驗參與民俗文化創造的樂趣,體驗快樂,感受幸福。
此外,我們還在每個班級設立了民俗生活體驗區,為班級配備了烤箱、電磁爐、小石磨、鍋、案板、搟面杖等實物炊具和餐具,帶領孩子們領略保定鹹菜、天津麻花、山西面塑、新疆烤饢、清真月餅等本市、本省乃至全國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美食。
開展民俗活動,激發民族感情。
陶行知說:整個人生應該有整個教育。?孩子的人生是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壹體的。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導下,我們的兒童教育必須建立幼兒園、社會、家庭三位壹體才能實現?整個教育?。為此,我們每年都會在全園舉行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動。通過對這些民間藝術文化的欣賞、體驗、表達和表演,壹方面豐富了孩子們對我國傳統民間節日的認識,另壹方面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風格,體驗到活潑、幽默、滑稽、誇張的民間藝術感受。
清明節前後,我們會帶領小班的孩子去野外徒步,中班的孩子去軍校廣場放風箏,大班的孩子去保定師範學校?七六個?在紀念碑前祭奠烈士。在端午節,我們會邀請秧歌隊表演秧歌,跑旱船,和家長們壹起舉行包餃子比賽。在重陽節,我們還會帶領孩子們去敬老院給那裏的孤寡老人送禮物,表演節目。我們還將在新年前組織壹次親子運動會,讓孩子們在輕松、活潑、安靜或祥和的氛圍中,真實感受不同的節日,從而親身體驗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
總之,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將民俗文化有機地融入到課程中,讓幼兒的課程內容學習和民俗文化學習在統壹的過程中融合,讓民俗文化教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壹部分,它可以與幼兒園其他課程相融合。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們會親近民俗文化,同時也會在心中種下壹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他們也壹定會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猜妳喜歡:
1.校園文化墻設計美圖
2.展示廣場文化墻的優秀圖片
3.班級文化墻高清圖片資料
4.班級文化墻圖片展示及其主題特色
5.簡易班級文化墻圖片資料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