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血病血常規指標

白血病血常規指標

白血病是壹種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最常見的人群是青少年、兒童和年輕人。血常規是最普遍、最基本的血液檢查。白血病的血常規是醫生用來判斷病情的輔助手段之壹。以下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關於白血病的血常規指標。我們來看看吧!

白血病血常規指標

血常規俗稱血象,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和血小板(plt或bpc)。

第壹,是否有貧血,看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正常值(hb):男性120 ~ 160 g/L,女性110 ~ 150 g/L,新生兒170 ~ 200 g/L。

看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手工法正常值:82 ~ 92fl血細胞分析儀法80 ~ 100 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手工法27 ~ 365438±0pg;血細胞分析儀法27 ~ 34pg。如果兩者都低於正常值,考慮是否有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後者是壹種遺傳性疾病,發病率較低,多見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高於正常,考慮是否有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的平均紅細胞體積也因紅細胞重疊而增大)。需要做骨髓檢查。

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正常。我們需要做網織紅細胞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值:0.5%-1.5%。低於正常,考慮是否有骨髓造血障礙,明顯高於正常,是否有溶血,需要進壹步檢查。

出血性貧血非常常見,由慢性或急性出血引起。

第二,白細胞增多或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正常值:成人(4.0 ~ 10.0)?10 * 9/l;新生兒(15.0 ~ 20.0)?10 * 9/l;6個月到2歲(11.0 ~ 12.0)?10 * 9/升.

低於正常值的是白細胞減少癥,可由感染引起,尤其是病毒感染、藥物、接觸化學毒物、輻射以及假性白細胞減少癥。白細胞增多多見於感染,多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正常值:中性粒細胞50% ~ 70%;淋巴細胞20% ~ 40%)。如果明顯偏高,需要骨穿刺排除血液腫瘤。

第三,血小板增加或減少

血小板正常值:(100 ~ 300)?10 * 9/升.

低於正常,常見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結締組織病、血液腫瘤等。明顯高於正常,見於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繼發於腫瘤等因素)、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排除繼發性因素,血小板高於1000?10 * 9/升).

下面教妳看懂白血病患者的化驗單。讓我們來看看。

教妳看懂白血病患者化驗單

這種病有兩種報道。骨髓報告比較復雜,需要專業人士了解。血象報告是最常用的壹種,主要項目如下:

血紅蛋白正常值:110?1609/升

紅細胞正常值:3.5?5.5?1012/升

白細胞正常值(WNC): 4.0?10.0?109/升

白細胞分類:

中性正常值(n): 0.01?0.08

嗜酸性粒細胞(E)0.005?0.05

嗜堿性粒細胞(B)0.0?0.0075

出血時間(BT)1?4分鐘

凝血時間(CT)2?5分鐘

網織紅細胞(RC)24?84?109/升

嬰兒細胞分為原始細胞、早期細胞、中期細胞和晚期細胞。血小板計數(PLT100?300?109/升)

白血病的血常規因人而異,每個患者的病情程度也不壹樣。復發和療程要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來定,所以患者最好盡早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此外,白血病患者不僅要配合醫生的治療,日常生活中也要合理膳食,多吃補血食物,對治療能起到輔助作用。

白血病血常規檢查

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規檢查與普通患者相同。血常規是臨床最基本的實驗室檢查之壹,是最普遍、最基本的血液檢查。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和形態分布,可以判斷疾病。是醫生診斷病情常用的輔助檢查手段之壹。

那麽具體血常規檢查是什麽呢?

血常規檢查的壹般方法是取末梢血進行檢查,如指尖血、耳垂血。采集的血液經過血細胞分析儀後,電腦報告結果,血常規檢查基本完成。

以前技術沒那麽發達的時候基本都是人工檢查分類,效率低,工作量大,血常規又分A規或者b規,但是現在血常規檢測已經隨著現代化和自動化發展,基本都是機器檢測。集體做法是:將抗凝全血註入5ml真空采血管中,搖勻,取下密封上蓋,將樣品置於采血針下,儀器顯示結果後打印。

白血病早期血常規

早期白血病患者血常規有哪些異常?

我們知道白血病是血液相關疾病之壹。那麽早期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規指標肯定不正常。血常規顯示貧血,白細胞增多(部分減少),血小板減少,尤其是白細胞,非常敏感。

那麽早期白血病患者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首先,白血病早期,首發癥狀是貧血,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虛弱無力、多汗。還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如痔瘡、消化道出血、月經量過多等失血引起的貧血和偏食引起的營養缺乏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