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鼎的做客的人都要嘗壹嘗福鼎肉片。肉片制作的整個過程都是手工操作。它取料精,工藝巧,味獨特。深得人們稱贊。
中文名稱
福鼎肉片
別稱
福鼎肉羹 肉滑 肉丸
主要原料
精肉,澱粉,味精
是否含防腐劑
否
主要營養成分
蛋白質
定位
特色小吃
流行地點
福建省福鼎市及周邊地區
制作方式
手工操作
特征
取料精,工藝巧,味獨特
佛跳墻手抓餅溫州瘦肉丸生煎包雞公煲海蠣餅福建沙縣小吃沙縣小吃莆田煎包福清海蠣餅
菜品特色
簡介
肉片制作的主要原料有兩種,壹是精肉;二是澱粉(最好是地瓜粉,就是番薯粉)。肉和地瓜粉的比例是1:0.7。其他原料為蔥,鹽,味精,小蘇打等各少許。肉最好要取豬後腿上的瘦肉,這樣做出來的肉片才會松而韌,口感特別好,其他的瘦肉品質則要次得多。
特色
福鼎肉片壹定要加酸、辣才夠味,福鼎肉片配上福鼎本地的米醋和辣椒才是非常完美的,還須加上些許香菜,是可以盛湯前直接加在碗裏,或是盛好肉片之後,再往碗裏撒點,這樣香菜不至於太爛,這時整碗肉片的香辣中流露出淡淡的香菜之味,這才是人間美味,絕對讓人流連忘返!
小吃歷史
福鼎市是福鼎肉片正宗的發祥地,這裏的肉片味道是最地道的。相傳,明朝初期,南京丹徒縣城郊村裏有位青年叫吳旺三,為人誠懇樸實,勤勞果敢。他於偶然中結識了鄰村壹位蘇姓姑娘,姑娘漂亮聰穎,賢淑有德。壹來二去中,兩人互生愛慕之情。到了婚嫁年齡時,吳旺三便請媒人到姑娘家去說親。不料於此同時,有個叫董七的青年也看上了蘇姓姑娘,並揚言非她不娶,董七是村中大戶人家的子弟,在當地很有勢頭。但是吳旺三並沒有退縮。到了訂親那天,董七果然也攜了壹份比旺三厚十幾倍的聘禮來了,兩家撞到了壹塊,互不相讓,形勢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就在這時,姑娘站出來解圍說,兩家都很有情意,她哪家都不願得罪。於是她出壹道題,誰完成得好,她就嫁給誰。姑娘的題目很簡單,她從兩家送來的豬腳上各壹取下壹斤瘦肉,要兩個人現場做出壹道菜來,用來招待今天來她家裏的七八個客人。壹斤瘦肉七八個人吃,就是切成丁,壹個人也只能吃上壹小塊呀,還怎麽能招待客人呢。董七很聰明,他二話不說,將瘦肉切成丁,先煮了壹鍋肉粥。這樣,旺三便不能再做這道菜了。但是旺三並不慌張,他將瘦肉剁得碎碎的,再和上家常澱粉,這樣壹斤肉變成了兩斤,再用手揪成壹小塊壹小塊放在水中煮熟,加入壹些調料,用小碗,居然能夠打上十來碗。這東西人們還是第壹次吃到,吃到嘴裏嫩滑爽口,都邊吃邊贊不絕口,就連董七吃了也說不出話來,最後只好拿上聘禮悻悻離去。事後人們問旺三這菜叫什麽名稱,旺三想了想說是叫肉圓,因為是它圓了他和姑娘的婚事。由於當地圓與丸的音相同,漸漸地人們便叫為肉丸,又稱肉片。
做法
第壹步為取肉,就是把剛買來的肉裏面的肥肉取幹凈,只剩下精肉。再把精肉切成小長條或小塊,便於剁成肉醬則可。到這裏還應該把取出來的肉稱壹下,以便放澱粉時心裏有底。接下來就可以把精肉剁成肉醬,或者也可以用絞肉機絞。這時便可以在肉裏加入蔥鹽等的調料。小蘇打在下壹步的時候放。
第二步搓肉,把肉醬放在案板上,用左右手的手腕使勁地搓。大約十來分鐘左右,同時可以往肉醬裏放小蘇打和少許的水,然後繼續搓,直到肉醬粘乎乎地,能自然地粘手方可。
第三步混合,在搓好的肉裏放入壹定比例的澱粉,繼續搓,直到澱粉完全和肉混合在壹起為止,這時看上去只有肉色而看不到粉白時,肉片便完成了。
煮肉片時,先把水燒開,水壹定是要開的,這樣肉片會還是很清的,不然肉片湯就會渾濁了。把肉片用食指和拇指揪成壹小塊壹小塊地放入開著的水裏,加蓋兩三分鐘,可以看到水中的肉片全部都浮起來了,往鍋裏加入調味料,當然了,煮肉片不可缺少的幾樣調味料是:姜絲,醋,辣椒。少了它們,肉片的味道會大打折扣。福鼎地道的肉片是從不會少的這些調料味品的。加外,妳還可以在肉片裏加入紫菜,香菜等,味道會更加壹級棒。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
小吃搭配
1.肉片馃湯:這個馃叫水馃(本地話翻譯過來的),和平時見的白馃完全不同。福鼎的肉片攤上壹般都會有切成小塊的水馃,客人點肉片的時候可以加水馃。
2."溜溜"肉片:"溜溜"是福鼎方言的音譯詞,是壹種地瓜粉做成的面食,福鼎的肉片攤上除了水馃之外壹定會有 的肉片伴侶就是 "溜溜"了。
3.三加壹:這個搭配是指肉片,水馃,"溜溜"三種加壹起的吃法。這個吃法最早的開發者是位於福鼎三小(桐南小學)斜對面的壹位中年阿姨擺的肉片湯。這家肉片雖然不是福鼎最好吃的,但勝在價格便宜量多。
4.肉片肉燕:有些攤位的老板還可以將肉燕肉片搭配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