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蔬菜營養如何溜走?如何挽留?

蔬菜營養如何溜走?如何挽留?

為了健康,妳應該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這是人們爛熟於心的營養秘密。但是,妳看到的蔬菜營養含量並不等於身體實際攝入量。雖然任何壹種烹飪方法都有營養流失的問題,但是在蔬菜的準備和烹飪過程中,食物營養也會因為各自不同的特點而大量流失。現在我們來看看蔬菜的營養是如何溜走的。

首先,存儲

上班族工作忙,很多人習慣壹周壹次的大采購,把采購的蔬菜存放在家裏慢慢吃。但是吃之前長時間儲存蔬菜是不健康的。妳知道蔬菜放久了每天都會流失很多營養嗎?例如,在正常情況下(20),維生素C的損失每天高達84%。所以,首先要防止蔬菜中的營養成分流失,就是要買新鮮的蔬菜。對於壹些時令蔬菜,最好是經常少量購買,而不是壹次買很多,隔個三五天就扔冰箱裏。與普通蔬菜相比,有些蔬菜(如西紅柿、青椒)營養成分流失較少,可以保存的時間稍長壹些。

研究表明,低溫可以減少維生素的流失。新鮮白菜如果放在冰箱裏冷藏壹周,其維生素C含量不會降低。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將素菜存放在避光、通風、幹燥的地方,也可以減少維生素的流失。

低溫可以延緩蔬菜的變質,但溫度越低越好。大多數蔬菜的適宜貯藏溫度為3 -10。但黃瓜是個例外,其儲存溫度不得低於10。如果放在4℃左右的冰箱裏保存,黃瓜的顏色會變深,瓜身會變軟,切好後可以看到透明的膠狀液體,黃瓜的香味也會喪失。

需要註意的是,蔬菜購買後不經處理直接塞到冰箱裏的方法並不科學,在冰箱裏存放蔬菜是很有講究的。

如果是葉菜,在放入冰箱之前,要先清除附著在上面的泥土、殘枝、碎葉,不需要清洗。如果壹定要清洗,壹定要清洗幹凈,把水排掉。然後用有孔的塑料袋(便於空氣流通)或幹凈的紙將莖向下包裹,放入冰箱冷凍室最低的抽屜中保存。

根類蔬菜或花果類,如蘿蔔、茄子、甜椒生菜、蘆筍等。,放入冰箱前應先用布或紙巾擦拭幹凈,然後放入塑料袋中扣緊袋口,或用保鮮膜包緊,或用兩層紙包好,再放入冰箱最下層保存。

無論哪種儲存方式,都是在新鮮的時候盡快食用為好。

第二,加工

蔬菜買回來後要清洗加工,這些過程也是營養流失的主要途徑。如果我們不註意,蔬菜可以給我們提供大量的維生素,下鍋之前就所剩無幾了。

1,合理清潔,鎖住營養

有的人買菜喜歡長時間泡在水裏,減少農藥殘留。其實蔬菜清洗有很多玄機。壹般來說,蔬菜洗的次數越多,浸泡的時間越長,營養流失越多。特別是壹些果蔬中含有的水溶性維生素,泡水後流失更快。

浸泡去除農藥的方法並不是對所有蔬菜都有效。有科學家做過實驗,把農藥殘留超過90%的豆子泡在水裏壹小時,1.5小時,兩小時。然後檢測農藥殘留,結果顯示三者差別不大。因為很多農藥是酯溶性的,不溶於水。

為防止營養流失,最好用流動的水洗菜,不要浸泡,也不要洗得太勤。

2.失去葉子就意味著失去營養。

人們習慣的蔬菜加工方式也是營養流失的因素。比如扔掉芹菜葉。事實上,芹菜葉中的胡蘿蔔素含量遠高於芹菜莖中的胡蘿蔔素含量。比如白菜外層,綠葉中胡蘿蔔素的含量是內層白葉的21倍,鐵是3倍,維生素是1.5倍。生菜外面的綠葉中鈣、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比生菜莖裏面的高。

另外,也有人把豆芽兩頭掐掉,把青椒籽的白海綿部分扔掉,把冬瓜的白芯扔掉。其實這些處理方法都是錯誤的。豆芽營養最豐富的部分不是白梗,而是淡黃色的豆瓣,比芽部多2-3倍的維生素C:青椒的白芯和冬瓜都是維生素C含量特別高的地方,扔掉可惜。

蔬菜幾乎每個部位都有營養價值,綠葉是植物合成營養物質的“工廠”,也是營養的精華。扔掉綠葉會大大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盡量吃完全純天然的食物。不要追求特別酥、特別白、特別甜的“境界”。如果妳認為它們在顏色或味道上有害,妳可以調整烹飪方法或單獨制作另壹道菜。比如老北京的“炒茄子皮”和“拌蘿蔔皮”,是特色、營養、美食的結合。

3.加工順序:先洗後切。

換菜刀的方法和順序也與營養流失密切相關。蔬菜要先洗後切,避免維生素隨水流失。比如切碎的白菜,洗完可以損失30%的維生素C。切好的蔬菜如果長時間不油炸,暴露在空氣中也會破壞壹些維生素。例如,黃瓜切片後壹小時,維生素C的保存率為67%,三小時後為50%。當蘿蔔被搓成細絲並在10放置24小時時,維生素B1損失了27%。紅薯絲中維生素B1的損失為21%。西紅柿打成漿後放在第二天(24小時),只保留了60%的維生素C。

千萬不要認為洗前剪更幹凈。事實上,洗前切不僅使水溶性維生素更容易逸入水中,還會破壞植物組織和細胞的結構,使營養成分因長期接觸空氣而流失。所以切菜後不要存放太久,要盡快煮熟。

另外,在做餛飩、包子的餡的時候,要把菜切的很細,這樣會流出很多汁。有的人為了方便成型或者做餡,把汁液擠出來,這樣菜裏70%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被丟棄了。正確的做法是將蔬菜和幹香菇、肉壹起剁碎攪拌,讓蔬菜的汁液滲入其他餡料。

第三,烹飪

1,快炒快炒損失最小。

維生素C和B1怕熱怕煮。據測定,匆匆炒過的菜,維生素C的損失僅為1.70%,如果炒後再紅燒,菜裏維生素C的損失為59%。所以炒菜要用急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澤鮮美,而且營養損失少。蔬菜中的維生素C受熱容易被氧化分解,快速油炸或短時間覆蓋損失較少。據研究,如果燃燒10分鐘,維生素C會減少60%甚至更多。

炒菜只有四個字,“快炒”,因為煮的時間越長,蔬菜中的維生素C和B1就會流失越多。即使要做蔬菜湯,也要等到水開了再把蔬菜放入鍋中,盡量減少蔬菜在水中的煮制時間。

2.趁熱喝湯。

有些人為了節省時間,喜歡把菜提前做好,然後在鍋裏等著大家壹起吃或者下次趁熱吃。事實上,蔬菜中的維生素在燃燒後升溫的過程中可以損失25%。煮熟的大白菜如果加溫15分鐘,會損失20%左右的維生素C,30分鐘後會損失10%,壹小時後會損失20%。如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在烹飪過程中損失20%,溶解在蔬菜湯中損失25%,如果在火上加熱15分鐘,又會損失20%,也就是65%。那麽我們從蔬菜中獲取的維生素C就不多了。很多人喜歡吃青菜但不喜歡喝蔬菜湯。烹飪時,大多數維生素溶解在蔬菜湯中。以維生素C為例。大白菜炒好後,70%的維生素C溶解在蔬菜湯裏,新鮮豌豆放在水裏煮3分鐘,50%的維生素C溶解在湯裏。

3.采取壹定的保護措施。

烹飪過程中食物的損失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采取壹些保護措施,蔬菜中可以保存更多的營養成分。

(1)放醋。因為維生素怕堿怕酸,所以盡量在蔬菜裏放醋。即使在烹飪動物原料時,醋也能溶解原料中更多的鈣,從而促進鈣的吸收。

(2)勾芡。增稠可以使湯汁混合成壹個整體,這樣提取的壹些成分就可以和蔬菜壹起攝入。

(3)註意蓋上鍋蓋,防止水溶性維生素隨蒸汽流失。

(4)烹飪時,盡量不加水或少加水。做飯的時候,先把水燒開,再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