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水酒
到了龍勝壹定要嘗嘗龍脊水酒。這是正宗的本地酒。雖然不是很出名,但在縣城裏卻享有很好的聲譽,成了各族人民稱贊的酒。水酒是上等糯米的原汁。用當地的酒藥釀造並密封,再勾兌甘泉。醇厚爽口,潤脾生津,營養豐富。有人說龍脊十三村的人皮膚紅潤,健康長壽,這就是他們常年吃好的原因。其中有壹種陳年窖藏酒被提升為精品,幾十斤糯米溶成壹個小球沈在壇底。此酒清澈見底,滴水成絲,飲之觸唇;它的味道又香又甜,極其爽口,讓人欲罷不能。然而,妳需要小心它的耐力。雖然妳是慢慢醉的,但是壹醉就倒,過幾天就醒了。這種酒壹般人很難喝。來訪者需要深入家中,被主人視為客人,被視為親人,才能飲用。
鳥仙
“鳥鮮”是壹種著名的風味小吃。每年立冬前後,姚家都要把在深山老林中捕捉到的雪鳥(壹種候鳥)身上的毛和臟東西去掉,放入裝有炒米粉和鹽的壇子裏密封起來,做成這道肉質酥脆、味道鮮美的美味佳肴。宋代詩人周去非在《答嶺外》中說:“親戚賜遺之處,宜用鮮酒,唯舊鮮為喜。”這裏的“老鮮”指的是新鮮的鳥。
董家吃習俗。
侗族飲食有兩個特點:壹是不離酸。每張桌子上都少不了壹碗酸菜。董家的酸有很多種。壇子泡酸就是把時令瓜菜放進壇子裏做成腌菜,然後吃。
酸魚和酸肉是侗族食譜中的獨特風味。每到八九月份,董家總會把壹時吃不下的鮮魚鮮肉洗幹凈,放在壇子裏腌制。壹般腌制3-5年。另壹方面,酸草魚已經保存了幾十年,用於招待貴賓。到侗鄉旅遊,如果能吃到這樣的酸魚,壹定是壹大樂事。因為董家有句話:“十年酸魚會帶老酒,做人壹輩子值得。”
二是吃糯米。糯米是侗族人的主食。他們的烹飪方法很獨特。他們用清水把糯米泡了壹夜,第二天早上,主婦把米瀝幹,放在鍋裏蒸。這蒸糯米又幹又軟。放在特制的大白瓜殼裏,可以讓蒸好的糯米保溫壹整天。每次吃飯的時候,只要把飯從瓜殼裏挖出來就可以吃了。因為糯米又幹又軟,大家壹般都是先洗手,用手抓糯米吃。當然,董家請客的時候,還是把菜盛在碗裏,既有禮貌,又有利於給客人帶菜。但是來東鄉的遊客要記住,吃蒸糯米的時候,不要因為貪吃而吃太多,不然肚子會腫的!
油茶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愛的飲品。他們用侗鄉盛產的糯米、茶油、茶葉制作香甜的油茶。飲用後能提神醒腦,振奮精神,緩解疲勞,還具有散寒暖胃、治療感冒腹瀉等功效。侗族人每天都喝油茶,客人來了,壹定要用油茶熱情招呼。
侗族人對油茶很講究。首先,他們將糯米蒸成大米,陰幹備用,這就是所謂的銀米。玩油茶時,將渾濁的大米放入燒開的植物油鍋中炒成香甜酥脆的米花,再將壹把糯米放入鍋中炒熟,然後用茶葉炒壹會,加入開水,過濾泡茶,加入米花、黃豆、花生或豬肝、瘦肉等配料,即可做出美味的油茶。
去侗族人家玩油茶,很有意思。主人和客人圍坐在桌前或鍋旁,家庭主婦負責烹飪、分發和遞送食物,客人可以享受整個制作過程。第壹碗油茶壹定要給座位上的長輩和尊貴的客人,以示尊敬,然後依次給其他客人,最後給主人。吃油茶是有規矩的。妳只能用壹根筷子。收到第壹碗油茶後,大家都要等主人說“請”後再吃。吃完後,主婦添茶。每個人至少吃三碗,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吃完三碗,如果不想再吃了,只需要把筷子放在碗裏作為不吃的表示,否則主婦會繼續端來油茶。這是董家好客的表現。
老友面館
據說壹位老人每天都去周吉茶館喝茶,但是有壹天他因為感冒沒有去茶館。周吉的老板用精制面條、炒蒜末、豆豉、胡椒粉、酸筍、牛肉末和胡椒粉煮了壹碗熱騰騰的面條,送給了他的老朋友。吃完後,老人出了壹身汗,癥狀也有所緩解,由此得名“老朋友面”。老朋友的面食開胃祛寒,深受食客喜愛,經久不衰。
八仙粉
相傳為清宮秘方之壹。因配有八味以上的山珍海味和時令性,口味各異,相輔相成,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得名。繡球粉的特點是鮮滑爽口。
幹漁粉
將米漿蒸熟,切成條狀,與準備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米、醬、香油混合。其特點是香、酸、脆、甜、鹹,而不膩。
線圈粉末
將磨好的漿放入托盤中攤成煎餅,撒上壹些肉末和蔥花,蒸熟,卷成壹卷裝盤,拌上醬和香油即可。特點是軟滑爽口。
八珍米飯
將糯米浸泡,與食用油、綠豆、百合、蓮子、銀杏、蜜棗、牡丹皮、冬瓜糖混合,蒸熟。以香軟滑,甜而不膩著稱。
粥
南寧人早餐愛吃粥,粥有十幾種,瘦肉粥、豬紅粥、魚粥、紅豆粥、皮蛋粥、田雞粥等等。其特點是香、辣、味。
酸性產品
南寧話叫“酸爺”。南寧有句話叫“行人難過有個酸場攤”,把“酸場”形容得惟妙惟肖。制作采用木瓜、蘿蔔、黃瓜、蓮藕、西蘭花、菠蘿等當地時令果蔬,用酸醋、辣椒、糖腌制而成。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香辣香脆可口,刺激食欲。
檸檬鴨
是武鳴縣的特色菜。方法是將宰殺洗凈的鴨子切塊,放入鍋中煎至半熟,再加入酸椒絲、酸芥菜頭、酸姜、酸檸檬、酸梅、姜、蒜泥,小火煨至半熟,再放入鹹黑豆,煎好後淋上香油。它的味道酸辣鮮香,極其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