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壹個被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女孩,26歲哈佛畢業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壹個被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女孩,26歲哈佛畢業回國尋親,結局如何?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道路四通八達的今天,太多的遊子選擇遠行,但血緣親情並沒有被距離阻隔。

孩子在放風箏,但父母手裏根深蒂固的線,足以讓他們牽腸掛肚。大河三千裏,家書十五行;我之間沒有別的話,只是告訴我盡快回老家。

即使是短暫的分離,那些父母拋棄年幼的孩子有多殘忍?

棄嬰可以說是從古至今的壹個頑疾。據統計,從1992年到2017年,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兒童達到80162人。

26年,中國有8萬多名棄兒只流向了美國。既然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了,為什麽又那麽無情,那麽冷漠?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失職的父母是不可原諒的。

然而,這個由外國人帶大的女孩,潘,24年後從哈佛畢業,滿載而歸。她開始高調尋找親生父母,沒有抱怨他們在壹起,只是說:我沒事!

01親生父母被美國人遺棄收養。

1992,壹名剛出生的女嬰被遺棄在揚州竹嶼灣景區公園。壹個新生嬰兒像瓷娃娃壹樣脆弱。如果不是被好心人發現並及時送到當地福利院,她的生命可能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這個孩子就是潘田甜。她沒有很多東西可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只有壹張寫著出生日期的紙條。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和家在哪裏。從此,她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只能期待被好心人收養。

福利院的壹位女職工非常喜歡潘田甜。每個假期都把她接回自己家,甚至有過收養她的想法,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及時收養。

她在這裏壹直住到兩歲。1994年,壹個來揚州的美國人偶然遇到了潘,覺得小女孩很可愛,就提出收養。

這個可憐的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她被養母帶到美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養母是語言矯正專家。她的日常工作是和殘疾兒童打交道。她很善良,有愛心,有耐心。在她的帶領下,潘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雖然潘還年輕,她已經開始有記憶了。她記得福利院的阿姨對她很好,她願意離開他們。

孩子是敏感的。當她第壹次離開故土,在陌生的環境裏,周圍的人看起來都和自己不壹樣。當她說壹些她聽不懂的話時,她會緊張害怕。更糟糕的是,不同的語言使她無法與她的美國母親溝通。

好在養母對她有足夠的愛和耐心,給了她壹只玩具熊。孩子最幸運的是能很容易適應環境。

在養母的幫助下,她開始學習英語、舞蹈、小提琴等,學會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但漢語在沒有語言氛圍的情況下逐漸被遺忘。

02長大回國找親戚

中國人的差異可能不是很大,至少都是黃皮膚黑頭發,但和美國人的差距卻很大,甚至很難找到相似之處。

她很小的時候就質疑過這個。與中國的父母不同,她的養母對此毫不避諱,直言不諱地告訴她,她是從大西洋彼岸的中國被收養的。

很多領養的孩子,和中國的不壹樣,總會遇到不壹樣的眼光。像美國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她表姐也是養子。因此,她毫不自卑地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出生。

在養母的正確引導下,她沒有怨恨父母的遺棄,甚至抱著壹顆感恩和寬容的心。

她感謝父母給了她生命。她想知道自己為什麽會被拋棄。是因為她父母有自己的難處還是困難?她還記得福利院裏那個對她很照顧的阿姨。他們現在好了嗎?

她想看看自己出生的祖國,尋找自己出生的足跡,於是在2018已經從哈佛畢業,在波士頓壹家做癌癥研究的公司有穩定工作的養母潘的支持下,決定回國尋親。

被收養24年後,潘順利找到了福利院的阿姨。她很感謝對方的照顧,很高興再次見面。對方甚至表示,如果找不到親生父母,可以把他們當成自己在中國的父母。

時隔多年,靠著當年的那點線索,幾經尋找,也沒能找到親生父母,但再次在福利院見到姑姑,她還是覺得很滿足,不虛此行。

03尋親事件引發熱議。

經媒體報道後,她的尋親之路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斷爭論和熱議。

潘尋親的出發點很簡單。她只想找到自己的親人,告訴親生父母,女兒已經長大了,壹切都好。放心吧!謝謝妳給了我生命,給了我機會去看這個美麗的世界。

不過,更了解中國國情的網友表示,當年潘會被拋棄,多半是因為他家重男輕女。他們沒有孩子,也不配做父母。既然他們在那些年拋棄了妳,為什麽還要去找他們?

如果妳運氣不好,妳可能沒有機會再次欣賞這個世界的風景。為什麽要感謝他們?還不如珍惜愛她寵她的養母。

但也有網友表示,生育之恩值得感恩。如果沒有被拋棄的過去,她現在在哈佛也沒有那麽優秀,壹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美國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理念不同。由於大環境的影響,他們從不回避領養。他們也鼓勵孩子找到親生父母,教孩子學會感恩和原諒,放下被拋棄的心。

04結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也有收獲,學會感恩,學會放下,原諒別人,同時,幫助自己。

怨恨是毒藥,會吞噬妳的快樂和幸福。寬容和原諒是對他人和自己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