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火腿出口存在哪些問題?
金華火腿的出口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金華火腿出口日本、銷售港澳並轉口到東南亞各國,年外銷量達3000多噸。其中,出口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多為外貿流通型企業,生產型企業直接出口較少。2004年國有企業出口金華火腿1295噸,價值441.7萬美元,占金華火腿出口量及價值的90.3%和89.7%。從整體看,金華火腿出口量不大,市場空間偏小。其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1)出口火腿消費對象狹窄。主要銷往日本、香港及東盟。2004年對香港出口金華火腿1229噸,價值411.6萬美元,占金華火腿出口量及價值的85.7%和83.6%;對東盟出口195.4噸,價值77.3萬美元,占“金華火腿”出口量及價值的13.6%和15.7%。金華火腿作為壹種腌制制品,其傳統工藝使其含鹽量較高,成品含鹽量高達9~11%[5],口味較重。食鹽的過量攝入易誘發高血壓等疾病,對人類健康不利。為此,諸多國家倡導多食清淡食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日鈉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克,而金華火腿的高含鹽量與之相距甚遠。基於各國飲食結構和習慣的不同,壹些國家的民眾難以適應高鹹度的腌制食品。因此,金華火腿出口消費對象仍以海外華人為主,消費能力極為有限,難以全面打開國際市場。(2)火腿行業仍以小作坊為主。由於資本投入不足,“金華火腿”生產企業普遍生產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不高。據統計,在金華現有的火腿生產企業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只有23家,其余大部分是作坊式加工企業。小作坊普遍呈現多、小、散、亂、差的特點,其質量意識較低、生產條件差、食品質量不高、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影響金華火腿的品質。工廠、小作坊並存的局面,加大了行業管理難度,難以完成行業整合,從而削弱了金華火腿的市場競爭力。(3)標準體系不完善,制約金華火腿對外出口。①我國現有相關標準體系分析金華火腿作為動物源性產品,除符合本身的標準要求外,還需符合豬肉及有關動物源性產品的壹般要求和藥殘標準。目前,我國涉及金華火腿的標準僅為27項,其中,壹般產品標準2項,為《原產地域產品 金華火腿(GB 19088-2003)》及《無公害食品豬肉 NY 5029-2001》;產品原料標準1項,主要是《金華豬(GB/T 2417-1981)》;農業部235公告對豬肉設定了最高藥殘限量;相關檢測方法標準為23項,其中專門針對火腿的檢測標準及出口檢驗規程為2項,其余21項則為寬泛涉及豬肉或可食性動物肌肉的殘留檢測標準。而在檢測方法中,針對同種物質就有多種檢測方法標準。因此,在火腿行業,我國缺乏體系化的系列標準,特別是有關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檢測方法等方面的統壹的行業標準,從而在客觀上為小作坊留下了作弊空間,導致不同企業的產品良莠不齊。② 我國標準與國際、國外標準之比較 我國現有標準體系與國際、發達國家標準體系之間尚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在制定標準過程中仍以產品標準為重點,而國際標準及壹些發達國家的標準則看重壹系列的通用標準,以此形成了由原材料到加工方法至檢測要求的壹套從“農田到餐桌”的更為完善、嚴格的標準體系。標準之間的差距,在火腿的出口過程中構成了壹道無形的屏障。藥殘問題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的焦點。對於動物源性產品,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嚴格的藥殘標準。我國有關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規定主要是2002年12月24日農業部公布的235號公告,其中,豬肉藥殘標準達59項。而日本作為金華火腿的主要出口市場,其制定的藥殘標準更為嚴格。2006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正式實施,其中,豬的藥殘標準多達426項,還不包括諸多“壹律標準”,2007年日本肯定列表監控計劃中,更是將豬的監控項目增加到108項,大大擡高了金華火腿進入日本市場的門檻。而對於檢測體系,我國也未形成統壹的標準,與出口國之間的差距,必將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產生影響。我國涉及豬肉四環素族檢測的方法標準就有4種:《可食動物肌肉中土黴素、四環素、金黴素、強力黴素殘留量的測定(GB/T 20764-2006)》、《畜、禽肉中土黴素、四環素、金黴素殘留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5009.95-2003)》、《豬組織中四環素族抗生素殘留量檢測方法(GB/T 20444-2006)》及《出口食品中四環素族抗生素殘留量檢驗方法 (SN 0179-92)》。前兩種為定量方法,不同方法之間的檢出限相差較大。《GB/T 20764-2006》中,土黴素、四環素、金黴素、強力黴素的檢出限均為0.005mg/kg,而同樣采用液相色譜法的《GB/T 5009.95-2003》,土黴素、四環素和金黴素的檢出限則分別為0.15mg/kg、0.20mg/kg和0.65mg/kg;兩種方法檢出限相差30~130倍。而《GB/T 20444-2006》和《SN 0179-92》則是采用微生物檢測方法,屬定性檢測,但這兩種方法較易產生假陽性。不統壹的方法標準導致出現不同檢測機構測出結果不壹致或定性檢測不合格而定量檢測合格的現象,而使生產商產生困惑,終因重復檢測而產生不必要的成本。相比較,日本有關豬肉中四環素族的檢測方法則更為完善和合理,《土黴素、金黴素和四環素的篩選法(JAP-145)》規定用微生物檢測方法對豬肉中的相關物質殘留進行初步定性篩選,對於呈現陽性的樣品,再根據《土黴素、金黴素和四環素的檢測方法(JAP-143)》中帶熒光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定量檢測,以此保證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因而,標準體系的不完善、企業有標不依及對國際、出口國等相關標準的不了解都將使金華火腿的出口受阻。(4)原材料品質難以保障,影響出口火腿的質量安全。對於“正宗”的金華火腿,其品質保證的首要條件就是采用“金華豬”(金華兩頭烏)或“選用金華豬為母本配套系雜交和二元雜交商品豬”的後腿制成。但是,由於金華豬的生長速度慢、出欄期長(為壹年欄)、飼養成本高,與生長快、瘦肉多、體重大、飼料轉化率高的“大約克”、“杜洛克”等外來豬種相比,飼養戶大都偏愛後者。加之金華豬肉價無法與其它商品豬肉拉開檔次,經濟效益並不明顯,導致許多養豬戶和規模化的養豬基地放棄了養殖“兩頭烏”。以金華豬的後腿為原材料制得的金華火腿越發稀少,如此必將影響金華火腿的品質,繼而影響其在國際市場的口碑而使出口減少。原料腿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金華火腿的質量安全和品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豬肉的藥殘問題。抗生素問題近年來普遍受關註。對於四環素族,我國標準與國際、歐盟及日本標準基本壹致(見表1),與其它藥物相比,其限量並不是最嚴格;但是在產品檢測過程中,豬肉中四環素族殘留超標卻屢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