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和飼料
在養殖池中,先施入壹些糞肥,培養浮遊生物,為蝸牛提供餌料。施肥量取決於螺池的底質。螺螄放入池塘後,用蔬菜、米糠、魚內臟或菜餅、豆餅餵養。青角和魚內臟要切碎,與米糠等飼料混合。菜餅、豆餅等。應浸泡軟化,以利於蝸牛的飼養。投餵量視蝸牛的投餵情況而定,壹般按蝸牛總量的1%-3%計算,每2-3天投餵壹次。每天早上餵食時間,餵食位置不需要固定,隔天放壹次飼料。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時,不需要進料。
水質調節
第壹,螺池要勤加淡水,調節水質,尤其是繁殖季節。池塘水最好保持流動,尤其是高溫季節,最好采用流水養殖。春秋兩季以微流水栽培為佳。螺螄池的水深應始終保持在30厘米左右。二是調節水的酸堿度。池水pH值低時,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kg,每隔10-15天噴灑壹次,使池水pH值保持在7-8。
蝸牛的越冬管理
當水溫降到8-9℃時,蝸牛開始冬眠。冬眠時,蝸牛用殼頂鉆土,只在土壤表面留下壹個圓形的洞,不時有氣泡冒出來呼吸。蝸牛在越冬期間不進食,但養殖池塘水深仍需保持在10-15 cm。壹般3-4天換壹次水,保持適當的含氧量。經過壹年的精心飼養,放流的幼螺可達10 ~ 20g,當年孵化的幼螺可達5g以上。
采收螺類時,應采取大螺捕捉,小螺分批投放市場的方法,並有選擇地攝食成螺,保留幼螺,保留部分母螺,做到自然補植,以後不用放苗。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在夏秋炎熱的季節,早晚選擇撿拾在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和草莖;冬春季節,選擇陽光明媚的中午采摘。此外,蝸牛也可以通過在下池捕捉或在排水幹池中撿拾來收獲。蝸牛的運輸非常簡單,可以用普通的竹籃、木桶等包裝。,或用編織袋包裝。只要蝸牛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濕潤,就可以避免暴曬。選擇水量充足、有活水、無汙染的螺塘。壹般池寬1.5 m,長10~15 m,深30~50 cm。兩池之間築起20厘米高的堤供行走,池底鋪10厘米厚的肥泥。池塘內可稀疏種植茭白、蘆筍、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既能遮陰,又能攀援,為螺類提供餌料,提高螺塘利用率。螺池周圍應修建60~80 cm高的圍欄或網狀柵欄。
大多數蝸牛是自然繁殖的。人工養殖可從水田、茭白田、泥濘溝渠中撿拾,或在市場上購買,然後選擇色澤淺褐色、殼薄、體尾鈍圓的新鮮螺作為種螺。壹般體重1.5 ~ 25g的蝸牛達到性成熟,在1.5℃以上可以繁殖。雌性又大又圓,而雄性又小又尖。隨著鄉土品種的開發利用,近年來發展了蝸牛養殖。釘螺屬於軟體動物、腹足類、釘螺,有四種釘螺,即中國釘螺、中國釘螺和烏蘇裏釘螺。主要養殖品種是福壽螺。河螺壹般適合在稻田、淺溝、低窪、濕地等地繁殖。蝸牛對繁殖場地要求不高。壹般稍加改良就可以在淺水區養殖。可在含大量腐殖質的軟泥底水中栽培,最好有壹定的微流條件。到目前為止,蝸牛的病蟲害發現較少,報道也不多。
這裏有壹些建議供妳參考:冬眠。夏季要註意防高溫,因為稻田水淺,夏季水溫可能達到上限致死溫度;但冬季泥底有機質含量不宜過高,否則容易產生有毒物質,影響釘螺越冬。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解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降到3.5毫克,食欲就會下降,降到1.5毫克,就會致人死亡。鯉魚飼料。農藥,並且應該在晴天使用;適合在稻田裏對半使用。水蛭、泥鰍、黃鱔混養,經濟效益更好。每平方米有100~120粒種螺,池塘還可養4只夏鯧。放流種螺前,在池塘中施入適量糞肥培養餌料生物,放流螺後,投餵菜葉、米糠、豆餅、菜餅、動物內臟等下腳料。餅泡軟後餵,其他飼料切碎混勻。投餵量壹般為蝸牛總重量的1%~3%,每2~3天投餵1次,投餵量根據蝸牛的生長和攝食情況進行調整。
釘螺病害少,日常管理重在管水和防止鴨、貓、蛇、鼠、鳥進入水池捕食釘螺,防止釘螺出逃。蝸牛宜在淺水和微流水中養殖,池水深度以25~30 cm為宜,尤其是繁殖季節和高溫季節。蝸牛適應性強,病害少。只要避免大量的農藥化肥,農村很多平坦的河流、小溪、坑窪、水田、池塘等普通水體都可以放養。如果挖掘專門的池塘進行飼養,選擇水源方便、有腐殖土的地方建池塘(如果土壤不適合,最好先施混合堆肥進行改良)。保持沈積物厚度10 ~ 15cm,面積不限。如果是開闊的水體,可以在水面上種植少量的紅浮萍和睡蓮,在池塘周圍種植壹些長藤、瓜菜等進行遮蔭,在水中布置竹尾、樹枝或石頭、草等供蝸牛隱居。
10田螺入塘前,按每畝50 ~ 100公斤的劑量對全塘施生石灰,清除野生魚、蝦等雜螺,3 ~ 4天後在水體中堆放有機肥和養殖餌料生物,供田螺食用。在自然水體中的粗放式養殖方式,只要保持水體肥力,定期施用適量的糞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稭稈等有機肥,就能滿足釘螺的生長需要。在高密度集約化養殖的情況下,必須投放人工餌料。蝸牛不需要太多的營養。將米糠、麥麩、大豆粉按60%、25%、15%的比例簡單混合,制成蝸牛的壹級飼料。
根據螺螄的攝食情況和氣候情況,螺螄在適宜的溫度(即20 ~ 28℃)下食欲旺盛,可兩天投餵壹次,每次投餵量為體重的2% ~ 3%。水溫在15 ~ 20℃和28 ~ 30℃範圍內時,每周餵兩次,每次用量約為1%。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時,則小於或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