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蛋雞總是下軟殼蛋。有什麽好的應對方法?

蛋雞總是下軟殼蛋。有什麽好的應對方法?

這幾年家禽養殖增長很快,尤其是蛋雞養殖,但是種友們卻發生了奇怪的事情。蛋雞總是下軟殼蛋,讓農民朋友很擔心。但實際上,母雞下軟殼蛋是蛋雞產蛋過程中的普遍現象,約占母雞總產蛋量的2%,這也成為了最讓養殖戶苦惱的問題之壹。那麽如何處理蛋雞產軟殼蛋的問題呢?今天就來說說蛋雞產蛋軟殼蛋的原因及對策。

軟殼蛋是什麽?

軟殼蛋又稱軟皮蛋,是蛋雞產蛋期容易出現的壹種情況。具體表現就是蛋殼特別軟脆,賣不出去。母雞產下軟殼蛋後,容易被其他雞刺破,流到下面的糞便區。

在蛋雞的產蛋過程中,母雞下軟殼蛋是很常見的,那麽軟殼蛋的主要成因是什麽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應對?

蛋雞產軟殼蛋的原因及對策

1,飼料配方不合理

飼料配方中豆粕比例低,導致飼料配方中蛋白質含量低,使蛋雞身體偏瘦,羽毛缺乏光澤,容易下軟殼蛋。

應對措施:

在蛋雞的整個生長過程中,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調整飼料配方。壹般來說,400天以上的蛋雞已經處於產蛋後期,飼料配方也要改變。壹般玉米增加2%,豆粕減少2%,但石粉比例最好保持在8%左右。另外,如果石粉的顆粒過小,被母雞食用後通過消化道的速度會更快,導致鈣的吸收更少,所以需要篩選掉顆粒過小的石粉,否則即使石粉在飼料中的比例添加到9%,其實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在蛋雞養殖過程中,最好使用貝殼粉,而不是石粉。

2.由疾病引起的軟殼蛋

雞腸炎、呼吸道疾病、傳染性支氣管炎都會導致母雞下軟殼蛋。這是因為蛋雞的泄殖腔是消化道和生殖道的管道,病原菌很容易進入泄殖腔感染輸卵管,產生軟殼蛋和畸形蛋。

應對措施: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制定了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使大多數疾病可以預防。通過接種疫苗提前預防和控制。同時,要加強蛋雞的日常管理。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種植戶應盡早預防疫情,最好在1歲時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噴霧免疫,這是最好的防控方式。

3.身體成熟和性成熟之間的不平衡

壹般來說,蛋雞從16周齡開始進入預產期,也叫前期,是蛋雞性成熟和決定其生產性能的關鍵時期。平衡是指身體平衡和性成熟的匹配,也就是說母雞的骨骼和體重必須達到壹定的標準才能下蛋,否則容易形成軟殼蛋。

應對措施:

蛋雞進入預產期後,要經常測量體重和脛骨長度。不同品種的雞有不同的標準。以藍海褐殼蛋雞為例。當體重達到2 kg,脛骨長度達到105 mm時,可以增加光照來刺激母雞產蛋。半封閉式雞舍每周可以增加半小時,可以增加到16小時的峰值光照。

4.鈣吸收不足

補鈣是蛋雞養殖過程中的常規操作,因為在雞蛋形成的過程中,蛋殼腺將飼料和骨髓中的鈣轉化為碳酸鈣,而碳酸鈣是蛋殼最重要的成分。如果蛋殼中碳酸鈣含量過少,容易形成軟殼蛋。

應對措施:

補鈣時,石粉和貝殼粉均可,但要註意貝殼粉,保證其衛生指標合格;石粉需要高質量的石粉。石粉和貝殼粉是蛋雞鈣的主要來源。如果攝入不足,短期內會出現軟殼蛋增多,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軟骨病、軟骨病。所以,在蛋雞的養殖過程中,補鈣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補鈣的時間節點也很重要。壹般來說,生產中有壹個象征性的指標,就是雞產下第壹枚蛋的時候,開始逐漸在飼料中添加石粉或者貝殼粉。當產蛋量達到1%時,可以增加到高峰飼料,即在飼料中增加貝殼粉或石粉至8%,直至產蛋期結束。

5.磷吸收不足

磷也是蛋雞生長過程中的必需元素。蛋雞如果磷不足,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增重緩慢、飼料利用率下降等現象,直接導致產蛋下降,蛋殼變薄。

應對措施:

鈣決定蛋殼的硬度,磷決定蛋殼的韌性和彈性,所以在配制蛋雞日糧時必須控制鈣磷比例。壹般不需要單獨補充磷,鈣磷要同時補充,因為殼粉和石粉都含有磷,但其比例很重要,因為鈣磷比例直接影響蛋殼的質量,壹般為8~10:1,所以生產中殼粉比石粉好。因為它在石粉中的磷含量太高。我們也可以混合貝殼粉和石粉。

維生素缺乏

維生素D在雞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鈣的代謝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維生素D含量不足,容易影響鈣磷的吸收,出現軟殼蛋。

應對措施:

蛋雞在產蛋過程中,如果出現軟殼蛋,壹般在飼料中添加魚肝油粉,可以促進蛋雞對鈣磷的吸收利用,調節血液中的鈣磷平衡,有利於母雞骨骼和蛋殼的形成。另外,魚肝油中含有維生素A,可以提高抗應激和免疫力。

在蛋雞養殖過程中,要做好防疫工作,掌握生長繁殖平衡,註意蛋雞日糧的營養平衡,不僅可以降低軟殼蛋的形成概率,還可以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如果壹個養殖場有20萬只蛋雞,軟殼蛋的比例是2%,也就是說每天產的軟殼蛋在500斤左右。如果雞蛋的平均價格是4元阿津,每天將增加200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