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玉米芯熟料栽培平菇技術

玉米芯熟料栽培平菇技術

每100斤玉米芯可產鮮平菇100-150斤,那麽熟料平菇配玉米芯的種植技術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熟料玉米芯平菇種植技術。希望對妳有用。

玉米芯熟料平菇1栽培技術及培養基的制備

(1)參考公式

玉米芯79%,豆稭15%,石灰4%,石膏1%,過磷酸鈣1%,尿素0.3%。制備方法:先將石灰和尿素溶於水中,然後混合成料,水料比為1: 1。材料混合均勻後,堆放2小時。

(2)堆積發酵

地面鋪塑料薄膜,堆成寬1.5m,高1m,長度不限的堆,從堆頂隨機鉆幾個穿底孔,然後蓋上塑料薄膜或草簾進行堆發酵,1天後測堆溫,如果達到60℃以上,翻堆6小時,外料內翻,內料外翻,再堆起來。

2、裝料接種

平菇是壹種好氧能力很強的大型真菌。如果氧氣不足,會造成袋內缺氧,導致菌絲生長緩慢,容易感染雜菌。所以要為菌絲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給菌袋提供大量的氧氣。具體做法是:栽培袋的規格是28?45 cm,采用兩頭出菇的方法,填四層料,接種五層菌種,接種量15% ~ 20%,邊填邊壓實,袋面打孔透氣。

當物料溫度降至30℃以下時,可以裝袋,使用50?25cm聚乙烯鼓包按照三層料四層菌種接種的方法接種,即按照3: 2: 2: 3的比例接種兩端壹層菌種和中間兩層菌種,播種量為料重的10%-15%。接種料袋向兩側及上方捆紮堆放,高度為1.5。

3.科學放置菌袋

袋栽平菇具有溫室保溫性好、細菌生長快等特點,但如果管理不當,容易造成雜菌感染和燒菌。正如菇農所說:菌類能否成功生長取決於對產量的管理。?因此,做好現蕾期管理是實現穩產高產的重要基礎。菌袋必須放置在20 ~ 25℃,空氣濕度為65% ~ 75%的環境中。溫度低時,菌袋可堆5 ~ 7層;溫度高的時候可以疊兩層樓高,也可以單獨擺放。菌袋的總體積應控制在有效空間的20%左右。每10天翻壹次包。翻包的時候註意把上下兩層翻向中間,中間的放在上下兩層。同時將每個袋子翻轉180度。如果袋內溫度上升到35℃,要及時翻袋,同時打開門窗通風散熱,防止燒菌。經過25 ~ 30天的精心管理,菌絲才能生長良好。標準是:菌絲會壹拍即響,菌絲又粗又白,手掰成塊,大部分有菇蕾。

4、菌絲體培養

播種後兩天,物料溫度開始上升。每天註意物料溫度的變化,2-3天後翻堆壹次,6-7天後再翻壹次,防止物料溫度上升到35℃以上。當物料溫度上升到32℃時,應及時打開門窗向地面噴水,以降低堆積高度,排空菌袋,使袋內熱量迅速散發,降低物料溫度。菌袋的料溫應控制在25℃左右,10天左右旋轉菌袋180度,使底部積水後滲,以利於菌類均勻生長,然後20天左右倒袋。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30天左右菌絲就能長滿菌包。

5、蘑菇管理

松開菌袋兩端,適當通風給菇蕾供應新鮮空氣,每天向地面、墻壁、空間噴灑少量霧化水,濕度保持在85% ~ 90%。氣溫低時,子實體容易幹燥,物質中的水分流失,影響蘑菇產量。濕度過高時,子實體易腐爛。噴水時切記不要直接噴在子實體上。隨著蘑菇的生長,應適當增加通風量。平菇采摘後,去掉老菌皮,取下塑料袋,將菌袋切成兩段,將段向上放入深40 cm,寬100 cm,長度不限的坑中。菌塊之間的空隙用營養土填充,營養液由1%復合肥、1%磷酸二氫鉀、0.5%尿素和97%水配制而成,倒入菌塊的通氣孔內,土澆透,以蓄水不滲漏為宜。然後蓋上薄膜和草簾保暖保濕。菌絲恢復生長後,新的蘑菇芽可以再次生長。二超菇采摘後,加入營養液和水,用薄膜和草簾覆蓋,也可以收獲3 ~ 4個二超菇。玉米芯栽培平菇的生物轉化率壹般在180%以上。

當物料表面布滿白色菌絲時,可解開袋兩側的捆綁口,袋口向外翻卷,以加強通風,保持室溫在14-18℃,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蕾期不要噴水。當幼菇出現時,噴少量水。當它們長到蠶豆大小時,應增加噴水次數,保持空氣濕度在90%,在10-25℃下5-7天即可采收。第壹茬蘑菇收獲後,將殘留的蘑菇碎塊割幹凈,再次噴水使料面如前密封,以保持室內空氣略幹,促進菌絲生長和營養積累,加強通風透光,第二茬蘑菇成型後進行正常管理。蘑菇收獲2-3茬後,可噴施0.2%-0.3%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整個生長期溫度控制在10-25℃,濕度控制在80%-95%。

6.收割。

平菇從種子到收獲大約需要40天。蓋八時,子實體最重,產量最高。采收時,握住菇柄,旋轉取出,或用刀從基部切開。不要用力拉,以免損傷料面,影響下壹茬蘑菇產量。整個生長周期可收獲5-6茬蘑菇。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術ⅰ。培養基配方

1.玉米芯88%(粉碎至黃豆大小的新玉米芯),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麥麩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硬木鋸末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第二,制作栽培種子的時間表

2028、2027等壹般低溫平菇菌種將於7月播種。8月份做原種。9~10月栽培品種。11 ~ 65438+2月,香菇棒在春節前後量產上市。

第三,建造壹堆發酵的玉米芯

將玉米芯和其他原料按比例混合,使含水量達到60%,pH值為5.5~6.5。樁的壹般寬度為1.5~1.8 m,高度為1~1.5 m,樁長視地形而定。樁建好以後,有2米長。料溫升至60℃,保持18小時,發酵料上下倒入中間,外部倒入,按前發酵的方法繼續管理。發酵的材料是非粘性的、深棕色的和甜的。

第四步,裝袋接種細菌

溫室栽培平菇要選擇低溫品種,菌種要濃、白、厚,無雜菌斑和拮抗線,開袋前有平菇的香味,無平菇原基。菌齡不超過60天,培養袋采用低溫下抗膨強度高、柔韌性好的低壓聚乙烯塑料管,切口長20~45 cm,寬22 cm。用尼龍繩紮緊壹端。在袋的壹端撒上壹層滅菌的平菇塊,在1/3處裝入料溫低於20℃的玉米芯發酵料,然後裝入平菇塊,邊裝邊稍壓實,放在離袋口8~10 cm處。撒上平菇塊,紮口。標準約為1 kg袋裝幹料。用直徑0.8厘米、長80厘米、頂端光滑的直木棒,穿過接種處,不穿透培養袋。(www.nczfj.com)有利於富氧,依次裝袋。如果發現袋子破了,要及時用膠帶封好,防止空氣中的細菌侵入,造成桿汙染。

五、菌絲體生長階段管理

將栽培棒放入大棚內,提前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專用食用菌藥物進行滅菌和殺滅。並在地面撒少量白灰堆木耳,雙排擺放,成排留50 cm人行道,堆高不超過10層。壹般堆疊多少取決於溫度。目的是通過加熱培養料本身來促進菌絲在袋中的擴散和生長。棚溫應控制在65438±08 ~ 20℃。

物料溫度不超過22℃,空間相對濕度為55%~60%。當菌絲長到3~4 cm時,要及時疊放。當堆溫為26℃時,應將棒抽真空,成井字形堆放,以便通風散熱降溫,防止高溫細菌灼傷。取暖降溫措施:揭開草簾通風控溫,濕度不能超過60%,否則容易被雜菌汙染。

在產卵階段,堆溫應保持在36~45℃,如果溫度低,管理不合理,有時細菌會在高溫下燃燒。產卵室內空氣應保持新鮮,並及時通風,壹般每天壹次,每次30~40分鐘。氣溫高的時候,早晚都會引入冷空氣,增加遮陽。氣溫低的時候,中午送暖風,適當掀開草簾。培養室的光線應該是弱的而不是強的。菌絲可在弱光暗條件下生長,但強光不利於菌絲生長,棚內光線保持50~100勒克斯散射光。總之,倒疊要勤,要細心。壹般5~7天澆壹次垛。如果物料溫度高於24℃,堆垛可隨時散開。如果發現釣竿有壹些綠黴,要用高效綠黴網處理,處理後的釣竿要放在通風的低溫暗光下培養細菌。

6.結果期管理

當菌絲長滿大培養料時,應及時降低菇棚溫度,使菇棚溫度在65438±00℃左右,加大晝夜溫差,使其達到65438±00℃左右,調節棚內濕度80%~90%,增加散射光。經過3~5天的菇促,菇袋兩端會形成子實體原基(白色菌絲團),袋口會被解開拉直。此時溫度提高到18~20℃,空間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每天向菇棚空間噴水2~3次,保持地面濕潤。當子實體菌蓋直徑大於2 cm時,可直接在子實體上噴水,噴水量隨子實體生長而增加。但不允許在子實體原基或幼菇蕾上噴水,否則子實體原基或幼菇蕾會萎縮死亡。子實體生長期間要適當通風,每天通風1~2次。每天大約30分鐘。

如果氣溫高或棚內平菇栽培量大,應增加通風。棚裏的光線和培養細菌的光度壹樣。在適宜的條件下,原基長成子實體需要5~7天。菌蓋充分展開,顏色由深變淺後及時收獲,料面上的老菌絲、死菇、雜物要及時清理幹凈。按照上面的管理方法,可以采摘2~4個潮菇。三潮菇發現幼菇少、菇蓋薄、生長慢時,要及時補充營養液,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