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提示,小兒腸梗阻的臨床癥狀接近腸胃炎。當孩子出現類似腸胃炎的癥狀時,家長需要警惕腸梗阻,及時到正規醫院確診,避免錯誤的治療方案影響身體健康。
1,把腸梗阻誤認為腸胃炎危害很大。
有壹天,醫院急診室裏2歲的樂樂壹直在哭,她的父母非常著急地向醫生詢問孩子的身體狀況。據樂樂父母描述,樂樂吃東西後連續幾天肚子都不舒服,經常用手捂著肚子,感覺孩子好像壹直胃痛想吐。
醫生聽了樂樂父母的描述後,對樂樂進行了觸診。通過觸診,醫生感覺異常,告知樂樂父母立即帶孩子做b超檢查。最終的檢查結果驗證了醫生的判斷。樂樂得的不是單純的腸胃炎,而是得了腸梗阻。該病的主要原因是腸套疊。為了治療這種疾病,需要進行空氣灌腸。如果沒有明顯的臨床效果,可能需要手術。
6 12月齡嬰兒腸套疊發病率很高,每年夏秋季是該病的高發期。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兒童在每年季節變化的情況下,對胃腸道的調節能力不足,容易產生胃腸功能紊亂等問題。
1歲左右的孩子壹般會在飲食中添加輔食,這也導致腸套疊的概率明顯增加。腸套疊是臨床上引起腸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腸疝、腸粘連、先天性腸畸形都可能導致兒科腸梗阻。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腸梗阻癥狀後沒有及時就醫,在確診腸梗阻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患兒病情加重時往往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要準確區分腸胃炎和腸梗阻,避免誤診等問題。
2、認識腸胃炎
腸胃炎是壹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兒童中發病率非常高。腸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微生物和有毒物質感染,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惡心等。成年人患腸胃炎後只會感到輕微不適,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兒童和年老體弱者,腸胃炎後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脫水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很多孩子腸胃炎後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並伴有食欲不振、發熱、口渴、皮膚幹燥、眼窩凹陷等癥狀。嬰兒發病後哭鬧少,容易導致低鈉血癥、低鉀血癥、腎功能衰竭和休克。
臨床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主要措施是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改善腸道微環境等。通過口服足量的水和藥物,臥床休息適當補充電解質,患者可以逐漸恢復。哺乳期的寶寶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如果患者出現脫水、腹瀉等嚴重癥狀,需要進行靜脈補液治療。部分患者可以使用止瀉藥和止吐藥,但不建議兒童使用此類藥物或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為了有效預防腸胃炎,建議對水果等食物進行反復清洗、去皮,避免因農藥殘留或細菌導致腸道感染。兒童應盡量減少寒、辛辣食物的攝入,在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註意飲食衛生,才能有效預防腸胃炎。
3.了解腸梗阻
腸梗阻是指人體腸腔內物質的通道和正常運動發生障礙而引起的疾病。腸梗阻的原因比較復雜,包括血管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和機械性腸梗阻。腸梗阻最常見的類型是機械性腸梗阻,與腹膜粘連、腸狹窄、腸套疊、嵌頓疝、腸扭轉等有關。相關疾病包括小腸疝、先天性腸道畸形、腸道蛔蟲、腸粘連、腸套疊等。動力性腸梗阻的患兒大多沒有器質性腸狹窄,主要病因與腸動力障礙有關。相關疾病包括痙攣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等。血管性腸梗阻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腸梗阻的臨床癥狀復雜。小兒腹脹、腹痛、嘔吐的癥狀不全是腸胃炎引起的,腸梗阻也會產生這些癥狀。腸梗阻的具體癥狀因梗阻的部位、病因、程度、性質而異,但大多數腸梗阻患者會出現便秘、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通常機械性腸梗阻患者的主要癥狀是嚴重的腹絞痛,疼痛呈陣發性。狹窄性腸梗阻患者主要癥狀為持續性疼痛和陣發性加重,麻痹性腸梗阻主要癥狀為持續性腹痛。
兒童由於年齡特點和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無法準確描述腹痛。發病後常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出現腸梗阻相關癥狀後嘔吐。最初的嘔吐屬於反射性嘔吐,後期的嘔吐是腸內容物回流到胃裏引起的嘔吐。腸梗阻壹段時間後,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脹。高位腸梗阻患者嘔吐會比較頻繁,所以不會出現腹脹。低位腸梗阻患者會有明顯的腹脹。腸梗阻早期患者腸道內的氣體和糞便仍能正常排出,腸梗阻後期肛門會停止排氣排便,部分患者會出現便秘。
醫學專家認為,兒童腹瀉的情況下壹般不會發生腸梗阻,但在便血的情況下有發生腸梗阻的可能,腸系膜血栓和腸套疊也可導致便血。兒童腸梗阻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兒童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身體癥狀,因此家長需要在孩子出現類似癥狀時提高警惕,以免影響後期治療。
4.有效預防和治療腸梗阻
腸梗阻對孩子身體有害,要加強預防。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保持孩子的飲食衛生,避免因食用不潔食物導致腸梗阻。飯後不要劇烈運動,以免出現腸扭轉等癥狀。同時,蛔蟲是引起腸梗阻不可忽視的因素,要註意預防。飲食中吃太多瓜子、花生、楊梅、柿子也是壹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對於有腹部手術史的患兒,要積極治療胃腸道疾病,預防腸梗阻。有腸梗阻的孩子要及時治療,避免中毒性休克和腸壞死。對於不完全性腸梗阻和單純性腸梗阻,可采用胃腸減壓、抗感染、補液等常規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也可采用腸道刺激,盡快恢復患兒正常排便功能。
如果常規治療後沒有明顯效果,就需要進行手術,讓孩子的腸道盡快恢復正常。腸梗阻後要采取禁食禁水、采取半臥位、降低腹壓等基本控制措施,密切監測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在疾病緩解期吃半流質食物,促進患兒身體逐步恢復。
5.摘要
綜上所述,腸梗阻臨床發病率較高,家長需要將其與腸胃炎區分開來。當孩子出現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時,要第壹時間就醫,避免盲目用藥。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腸梗阻的預防,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