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蔬菜的哪壹部分不能吃?
1,青椒:蒂
為了防止病蟲害,大部分蔬菜都噴了農藥,而青椒雖然掛了,但是比較矮。噴農藥的時候往往是從上到下,大量的農藥會堆積在青椒的蒂部。
2、大白菜:菜幫
大白菜的菜側和蒂部可以說是農藥殘留最多的地方。噴灑時,噴在上面的農藥會慢慢順著菜葉和菜梗流到菜幫底部,所以菜幫上往往會多壹些農藥。其次,由於菜幫靠近地面,日夜風吹日曬造成農藥減少或分解的概率比較小,所以菜幫上的農藥殘留比較頑固。
3、土豆:皮
土豆中含有龍葵堿(又名龍葵堿),是壹種弱堿性糖苷。這種有毒物質幾乎全部集中在土豆皮中,尤其是在陽光下呈綠色或發芽的土豆皮中。龍葵堿在體內積累到壹定量可能會引起慢性中毒。
4、豆子:兩頭兩面
如果不去除或煮熟,容易導致惡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良反應。煮到80℃的未煮熟的豆子中毒素更高,所以吃豆子的最好方法是掐掉兩頭,用大火燉。保證鍋裏的水沒過豆子,水開後再煮30分鐘。
5、鮮黃花菜:根
鮮黃花菜是鮮黃花菜,秋水仙堿主要進入黃花菜的根部。氧化後產生有毒物質氧化秋水仙堿,破壞細胞分裂能力,造成細胞死亡,引起胃腸不適、腹痛、嘔吐、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的癥狀,容易誤診。
6.小油菜:根
噴灑農藥時,由於重力的作用,農藥會順著蔬菜的葉片和側面流下,聚集在蔬菜的根部。
7.紅薯:皮
紅薯皮中的抗癌成分很高,但由於它生長在地下,表皮與土壤直接接觸,很多有害物質會在紅薯皮中積累。紅薯也容易感染黑斑病菌,表現為表皮出現褐色和深褐色的斑點。
2.吃蔬菜的常見誤區
誤區壹:先切後洗。
現在大多數人會選擇先切菜再洗菜的方法。他們認為先洗可能不幹凈。但是,妳知道嗎?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和有益物質都是水溶性的,蔬菜切成小塊後在清洗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流失在水中。這樣吃蔬菜就達不到補充身體營養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先洗後切再煮,這樣營養成分就不容易流失了。
誤區二:買壹次菜可以吃壹周。
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冰箱。很多人懶,想壹周買壹次菜放冰箱裏。這樣確實方便了生活,但是不利於身體對營養物質的攝入。長期冷藏容易導致蔬菜中的營養成分流失,導致其營養價值不如原來的蔬菜高。因此,邊肖建議,最好是邊買邊吃,準備兩三天。
誤解3:擠出蔬菜汁
有些蔬菜在做餛飩和包子餡的時候需要剁碎,這個時候會流出很多汁液。有的人為了方便成型或者做餡,把菜汁擠出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在這種情況下,菜肴中70%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被丟棄了。正確的做法是將蔬菜和幹香菇、肉壹起剁碎攪拌,使蔬菜的汁液滲入其他餡料中,也能使包子更加美味,營養充分留在包子中,被人體吸收。
誤區四。吃生蔬菜更有營養。
生吃蔬菜有利於攝入更多怕熱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葉酸等,但蔬菜中也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K、鉀、鎂、膳食纖維等遇熱相對穩定的營養素。比如吃油炸綠葉蔬菜,可以讓維生素K起到健康的作用。所以,吃蔬菜不需要為了營養問題而盲目“生存”。
另外,生吃蔬菜對腸胃的刺激更大,腸胃不好的人可能會拉肚子、腹脹。壹般來說,快炒、煮、燉、短時間煮都是很好的烹飪方式。
誤區五:烹飪時間長
有些蔬菜中的維生素C受熱容易氧化分解,不能久煮。這些蔬菜即使快速油炸或短時間覆蓋也會損失壹些營養。如果長時間烹飪,維生素C會減少得更多,以至於人體吸收的維生素C非常少。
誤區6:隔天晚上吃飯。
壹個節儉的人,可能會把壹道吃不完的菜留到下壹頓飯吃,而這道菜的營養在這個時候幾乎沒有了。據測定,炒菜儲存15分鐘時,維生素C減少20%,30分鐘後損失30%,1小時後損失50%。而且隔天的菜容易變質,吃完容易發生食物中毒。所以最好現燒現吃,既衛生又營養。
誤區七:多放點油,炒出來就是香。
在中國的飲食習慣中,習慣上通過多放油、長時間油炸來改變蔬菜的味道,這樣會大大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壹般來說,蔬菜吸油量大,比如炒素菜用油太多,和吃葷菜沒什麽區別。蔬菜表面被油脂包圍,不僅影響人對食物的口感,也不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過度用油會帶來很多健康危害。正確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不超過壹勺。
吃蔬菜的十四個誤區
誤區八:小火做飯更好吃。
據調查,火炒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僅為15%。炒好後再燉壹會,菜裏的維生素C會損失60%左右。所以炒菜要用猛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澤鮮美,而且營養損失少。如果烹飪時加壹點醋,更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
誤區9:先把煮熟的食物留下。
有些人喜歡提前把菜做好,等到全家人都到了再做。如果食物是冷的,在鍋裏加熱或者留到下壹餐吃。事實上,蔬菜中的維生素B1在升溫過程中會損失20%左右。比如白菜加溫15分鐘,會損失20%的維生素C,保溫30分鐘,會損失10%,超過1小時,會損失20%。所以當我們開始吃的時候,蔬菜中的維生素C已經所剩無幾了。
誤區10:吃蔬菜不喝湯。
經常聽人說“特別喜歡吃蔬菜但是不喜歡蔬菜湯”!事實上,在烹飪時,大多數維生素都會溶解在湯裏。以維生素C為例。大白菜炒好後,70%的維生素C會溶解在蔬菜湯裏。將新鮮豌豆放入水中煮3分鐘,50%的維生素C會溶解在湯裏。
誤解11:只吃蔬菜,不吃肉。
現在很多女性朋友為了減肥只吃素食。雖然吃素對預防動脈硬化非常有益,但是如果不註意日常飲食的搭配,壹味吃素也不是科學的飲食觀念。科學研究發現。
只吃素食有很多弊端:壹是缺乏必要的膽固醇,而適度的膽固醇有抗癌作用;二是鋅嚴重缺乏,鋅是保證機體免疫功能健全的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壹般蔬菜都缺乏鋅;第三,核黃素攝入不足會導致維生素缺乏;第四,蛋白質攝入不足,是消化道腫瘤的危險因素。
神話12。蔬菜泡在水裏會更幹凈。
蔬菜浸泡時間長了,不僅營養成分會流失,浸出的農藥殘留還會再次滲入蔬菜中。所以洗菜最好的方法是用流水反復洗菜3~4次,浸泡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
神話13。有蟲眼的蔬菜沒有農藥。
選擇蔬菜時,不能以蔬菜中是否有蟲眼來判斷健康。蟲眼說明蔬菜受到了危害,但不代表蔬菜沒有經過農藥處理。現在我們要知道,有蟲眼的蔬菜可能殘留的農藥更多。主要原因是蔬菜有害蟲的時候,可能會噴灑更多的農藥來殺滅害蟲,所以會殘留很多農藥。
神話14。蔬菜汁比吃蔬菜更有利於吸收。
很多人覺得蔬菜汁更好吸收,喜歡榨汁喝。當然,這樣會讓我們吃到更多種類的蔬菜,但也會導致部分維生素C因氧化而流失,也會浪費大量有利於清潔腸道的膳食纖維。所以,喝蔬菜汁的時候,還是要吃傳統方式烹飪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