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為法定假日有什麽意義?壹是清明節是法定假日,用來掃墓祭祖,緬懷先人功績,飲水思源,弘揚孝道。特別是要教育那些家庭紐帶已經淡化的青少年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加強家庭紐帶,強化兒孫贍養父母祖父母的義務觀念,為和諧社會打下第壹個基礎。
第二,利用法定清明節假期進行家庭團聚、朋友團聚、同學同事團聚、郊遊,增進社會成員之間的親近和友誼,特別是加強親戚、農村當事人、單位成員等小範圍社會成員之間的友誼,進而推而廣之,加強更廣泛的社會成員之間的友誼,使和諧社會的構建得到制度上的保障,符合民俗。
第三,清明節的所有民俗都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壹部分。這種文化可能不僅僅是孝順,對祖先的尊重,對農村的親情。更重要的是,這種文化習俗還傳承了天地三位壹體的和諧理念,即我們今天所強調的“天人合壹”、“環境友好”的社會生活理念。萬象復蘇,天氣晴朗,春光明媚的時候,我們張開雙臂擁抱自然的歡快姿態,與親朋好友在草地上歡聚壹堂,不僅僅是壹個節日。
清明節始於哪個朝代?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的節日。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大多數漢族人和壹些少數民族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根據陽歷,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蔥蘢的季節,也是人們春遊(古稱踏青)的好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和悼念死去親人的習俗仍然很流行。
清明柳插的含義
招魂理論
有的地方,民間把這種習俗歸結為紀念介子推,如河南1936《吳恙縣誌》:“清明節,各神各主供柳;且插於門,天推介子喚魂。”
避免疾病理論
因為清明節前後天氣轉暖,隨著氣溫的升高,也是各種病菌開始大量繁殖的時候。因為人們此刻要回鄉祭祖或者外出郊遊,很容易被病菌感染而生病,尤其是春季常見的流感等癥狀,而且會傳染給很多人!過去,由於醫療條件有限,人們發現柳枝可以驅趕毒蟲,減少病菌的入侵,於是把希望寄托在柳枝上,以保護自己免受流行病的侵襲。
驅魔理論
傳說清明節也是鬼魂出沒和尋求幫助的時候。人們佩戴柳樹,插柳辟邪,是為了防止鬼怪騷擾迫害。受佛教影響,人們認為柳樹能驅鬼,稱為“畏鬼木”,觀世音菩薩以柳枝沾水傳播眾生。北魏的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說:“拿壹根柳枝,放在房子上,百鬼不入屋。”清明節是鬼節,恰逢柳條發芽的季節。人們祈求好運,所以插柳穿柳辟邪。
紀年華理論
清明節佩戴楊柳,不僅是用來辟邪消災,也是為了祈求吉祥,迎接好運。民間有“清明節不戴柳,美人成傲頭”的說法。這是因為綠柳象征著青春,尤其是穿柳的女人,她們珍惜和懷念自己的青春。久而久之,清明穿柳壹直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