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全世界分布不多,主要在中國,越南、泰國北部有少量分布,廣西屬國內主要產區,占全國八角面積及產量地 85% ,八角用途廣泛,八角果是食用香料、藥材的主要原料,八角茴油、香水、高級化妝品等的重要原料
揭秘廚房之外的八角
------------------------------------------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建梅副教授是研究八角科植物的專家,面對記者的采訪,黃建梅說,其實莽草酸是壹樣很平常的東西,若不是禽流感,若不是羅氏公司公布抗禽流感特效藥“達菲”提煉自八角中的莽草酸,可能永遠不會有誰關註莽草酸,誰都不會意識到八角原來也是壹種中藥。
黃建梅證實,八角中含有壹種叫做莽草毒素的成分,對於人類的神經具有驚厥作用。但是她表示無法回答莽草毒素與日本“達菲”副作用案例是否有關。
“八角?回家燒茶葉蛋啊”
八角,性辛溫、理氣止痛,溫中散寒,壹直是不可或缺的壹種調味品。上海嶽陽醫院從業40多年的醫師盧永仙說,八角確實能入藥,用於中藥治療胃腸不適,上吐下瀉。但是盧醫師說,他從業40多年,從來沒看到壹張開出去的方子上有八角這味藥。
黃建梅也說,八角的確入藥極少,尤其是人工種植的八角,主要作用用於調味。壹些野生八角,或者八角屬的植物,在民間會用來抗風濕,但是這種用途並不見於藥典。
“在醫院裏藥方上開壹味八角會被笑話的。開八角給我幹什麽?
讓我回去燒茶葉蛋啊。”盧醫師打趣地說。
黃建梅介紹說,八角的主要成分首先是揮發油,就是這種揮發油令八角發出很香的味道。其次是黃酮類成分,最後便是那個被炒得很神奇的莽草酸。廣西產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大約在12%左右。
是藥三分毒,八角不例外
黃建梅證實,八角中含有壹種叫做莽草毒素的成分,對於人類的神經具有驚厥作用。但是她表示無法回答莽草毒素與日本“達菲”副作用案例是否有關。黃建梅說,雖然莽草酸和莽草毒素名字相近,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莽草酸(Shikimicacid)是壹種有機酸,而莽草毒素(Anisatin)是壹種倍半萜類物質。雖然莽草酸和莽草毒素都能用甲醇從八角中壹起提取出來,但是分離這兩種物質並非難事。
人工種植的八角中莽草毒素的含量非常低,但是野生八角和八角屬植物中含較高的莽草毒素。但是這僅僅能說明八角中含有致使神經驚厥的毒素,和莽草酸並無任何關系。
和八角壹樣“神”的植物很多
黃建梅介紹說,在生物的代謝途徑中,有壹種叫做莽草酸代謝,這種代謝方式存在於大量高等植物與微生物中。所謂莽草酸代謝,就是以莽草酸為中間物質,在生物體內進壹步合成分解,生成其它化合物。換而言之,莽草酸存在於大量高等植物或微生物。由於八角科植物的果實中含有較大量的莽草酸,在八角的甲醇提取物中能含有超過10%的莽草酸,所以才經常被作為提取莽草酸的資源植物。“達菲”運用八角提取莽草酸,只是因為八角的莽草酸含量比較大,並不是八角本身對於治療禽流感有何突出之處。
除了植物,莽草酸還廣泛存在於微生物中,通過微生物發酵也能提取莽草酸。羅氏也承認“達菲”中所用的部分莽草酸來源於壹種大腸桿菌發酵。
“達菲”中的抗病毒成分,是通過對莽草酸進行進壹步提煉轉化而生成的衍生物,也不是莽草酸存在對禽流感病毒的抵抗作用。“八角茴香含有壹種抗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莽草酸”這樣的提法肯定是錯誤的。如果莽草酸直接對禽流感有抵抗作用,那麽大自然中存在無數可以抵抗禽流感的植物,比如馬尾松松針,也含有不少異亞丙基莽草酸。若要盲目搶購八角,其實換成把馬尾松松針摘光,作用也差不多。
對於此前公布過的羅氏公司制取“達菲”的流程,其實大部分是從八角中提取莽草酸的流程。黃建梅說,提取莽草酸其實是壹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基本在稍有條件的實驗室都能完成。莽草酸絕非什麽神秘之物,羅氏公司的技術重點是對莽草酸的進壹步轉化。
莽草酸的壹般用途
黃建梅說,莽草酸以前的壹般通途是用來作為化工原料,用來轉化生成其他化學物質或化學制劑。中國的八角每年有很多出口到歐洲,尤其以德國居多。但是主要是從八角中提取揮發油制作食品添加劑。莽草酸衍生藥物大部分處於實驗階段,但是這樣的實驗報告非常多。“達菲”應該算是實驗中較早成功的壹例,在上世紀90年代制成莽草酸衍生物作為抗病毒藥物。
莽草酸在學界比較受到關註的發展前途有二:壹是抗菌抗腫瘤作用,1987年有報道中提到日本學者發現莽草酸的壹種化合物對海拉細胞株(HeLacells)和埃希利腹水癌(Ehrlichascitescarcinoma)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延長接種白血病細胞L1210的小鼠的存活時間,而且毒性相對較低,並指明抑制作用主要是因為此種莽草酸化合物與硫氫化物反應。另壹種化合物對白血病細胞L1210無對抗作用,但對須發癬菌(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ATCC9972)有壹定的對抗作用。國內的孫快麟等人於1988年對已合成的壹種莽草酸衍生物進行了初步的體外抗菌和抗腫瘤實驗,證明此化合物具有與二?黴素類似的體外抑制白血病細胞L1210的作用。
二是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孫建寧等對莽草酸及其衍生物三乙酰莽草酸和異亞丙基莽草酸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進行研究,發現三個化合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並對它們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研究。
八角能抗 禽流病毒?
中醫:沒有醫學根據
(2005-10-21)
受訪的本地中醫師表示,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顯示八角能預防或對抗禽流感病毒。
英國《獨立報》日前報道,在禽流感危機四伏之際,以八角為原料提煉而成的抗病毒藥物“達菲”,在歐洲多國供不應求。
目前被認為對抗禽流感最有效藥物的“達菲”含有經過提煉的八角成分。
報道也說,“達菲”雖然不能預防禽流感,但患者在服用後可大大疏緩病情。
“達菲”是從中國出產的八角中,抽取壹種稱為莽草酸(shikimic acid )的成份特制而成的。整個生產過程有十個步驟,需要壹年時間完成。
但並非所有的八角都能被用作原材料。擁有“達菲”制造專利的瑞士藥劑商羅氏集團(Roche)聲稱,只有來自中國四個省份的八角適合制藥。
新加坡中醫學院溫病學高級講師王連生醫師接受早報訪問時說:
“達菲是通過八角提煉出來,叫人擔心的是,要是禽流感在本地爆發,人們會盲目地搶購八角來預防,這是錯誤的,因為目前沒有臨床經驗顯示它具防禽流感療效,因此希望人們不會浪費天然資源,弄不好,還會帶來壹些不良後果。”
中華醫院院長洪兩醫師也談到,八角除了作為香料用途外,壹般上是用來治療腹痛、腰痛及疏風散寒等,但對於它是否能對抗禽流感仍是疑問。
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藥劑系副教授李樹泉也認為,雖然有傳言說八角能預防禽流感,但市面上卻未出現能成功治療禽流感的藥物,因此醫學上仍無法斷定八角是否具防禽流感療效。
他說:“以現階段來說,八角本身是否具
八角葉用途和采收
2005-2-12 11:54:00 閱讀次數: 364
八角葉用於生產八角油,又稱茴香油,每100公斤鮮葉可生產出八角油0.8-1.0公斤,八角果實也含八角油,而且含油量要比八角葉高,但八角果是我國著名特產,在國際上亨有很高的聲譽,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之壹,故少用八角果蒸油。
八角樹的栽培,分為采果為目的的果用林,和采葉蒸油為目的的葉用林。因經營目的不同,管理方式也有差異。經營葉用林者,在造林兩三年內可間種農作物,以短養長,既促進林木生長,又可減少撫育管理用工。待林木長大不能間種時,還要對八角矮林進行土肥管理,如帶墾、施肥等才能保證樹木生長旺盛,不斷萌芽大量的枝葉。為了矮化樹冠,促使多萌發側枝,形成叢狀樹冠,壹般在林木1.3米處截幹。
八角樹的年齡不同含油量也不同,壹般老葉的含油量高於嫩葉,故最好采集壹年生以上的老枝葉。采集與蒸油季節,壹般是在秋後,即10月份開始,到第二年2月為止。但如果資源豐富,栽培面積較大,壹年四季都可采枝葉蒸油。采收枝葉是用鐮刀或柴刀從枝條的基部砍斷,長度約在50-70厘米,連枝帶葉用草捆紮好,運回蒸油。壹般葉用林每株樹上約有十多根枝條,而只采割七、八個枝條或采割壹半枝條為宜。割口要整齊平滑,才利於切口愈合和萌發新枝。采枝葉要保持樹木高度1.5-2米左右,八角壹般在栽植後三至五年枝葉產量較少,每株約可收2公斤,第六至二十年間為壯齡期,枝葉最多,每株可收3公斤左右,其後產量逐年減少,五、六十年便衰老而枯死。
ki.com.cn/Article/CJFDTotal-MFZA200406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