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種植技術
壹、選擇好的種子植物?
因為正常的茭白田每年都會自然出現灰茭白和雄茭白,所以每年都要選種。新引進茭白的壹些地方,1年通常產量較好,第二年開始出現灰雄稻稈現象。第三年種植墩無法種植,出現大量灰雄稻稈,產量大減。如果用茭白和茭白的種子墩或分株做種子,第二年還是茭白和茭白,永遠不會變正常。
秋季采收前,選擇懷孕早、肉質厚嫩、主蘗采收時間相同、無灰、無病蟲害、周圍無雄株的優良植株,插桿做標記,尋找灰和雄株。每667平方米田地需要200-300墩種子植物。選出的優良種子植物收獲後,在5438年6月中旬+次年2月至5438年6月中旬+次年10月將種子植物的根挖起。茭白1-2節以下的地下莖萌發的芽是茭白的有效分蘗,因此茭白的最上節和最下節應切掉,中間部分留作切根用。鞋跟的行距為1250px,株距為375px。每隔5-6排留出2000px的走道。墩泥測得的跟入深度,維持1-50px的淺水層。為了促進秧苗中的根提早發芽,防止受凍,可以在稻田上覆蓋塑料薄膜,這樣可以使茭白提早生長發育,從而早熟增產。當幼苗成活後,每667平方米秧田施入3-4公斤碳酸氫銨,促進幼苗生長。春季在苗高250px左右時,在根莖密集、分蘗密集的墩上拔除細蘗,同時向根際壓1塊泥,使分蘗向四周擴散,以改善營養狀況和株間通風透光。1移栽前壹周,將生長勢過大、趨向“陽剛”的幼苗除去,以減少陽剛現象的發生。從匍匐莖上發芽的“遊動”不能作為種子。
二、栽培要點
1.選地、翻耕、施基肥應選擇光照好、土地平坦、土層深厚、保水肥力強的田地,冷水通過的水田或庫區可深水灌溉的地塊最好。
翻耕農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或濃縮人糞尿2500公斤。如果前茬是水田,增加基肥量,耙平,再澆2-75px,使田地平整,泥濘,肥滿。
2.適時種植(指春季種植)。4-5月上旬,苗高500px左右,水田地溫10℃以上時,即可移栽種植。如果選擇老墩育苗,此時要將老墩逐根挖起,按照3-5個健康分蘗為1墩的情況,用尖刀沿分蘗方向垂直劈開,要求劈開老莖,這樣劈開時能盡量少傷害分蘗和新根,挖、劈、栽要相互配合。如果苗太高,可以把苗尖剪掉,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種植後倒伏。種植密度壹般為行距70-80em,墩距65,438+0,625 px,分為大小行和大走道。每667m2種植約1200墩,保證基本分蘗苗6000株。種植深度要以老莖、莖缺土為準,在陽光充足的午後種植為好。
3.水位管理水位管理以“淺、深、淺”為原則。在種植後的生長前期(分蘗前),保持3-125px的淺層水位有利於提高地溫,促進生根和分蘗;6月分蘗後期,水位要加深到12-375px,防止無效分蘗的發生。由於七八月份氣溫較高,深層水位仍有降溫作用,但要定期換水,防止根部因土壤缺氧而腐爛。在孕育期,水位要加深到15~450px,但不能超過“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能超過假莖的2/3),防止莖變長;懷孕後期,水位要降到3-125px,方便收割;采收後,田間應保持淺水或濕潤狀態越冬,不能幹燥。
每次追肥時,要等到肥料吸入土壤後再灌溉。如遇暴雨,應註意及時排水,防止因水位高而拉伸軟管。
4.分期追肥(1)提高苗木肥料:苗木定植7-10天後,以667m2施人糞500kg或碳酸氫銨15-20kg促苗。如果茭白田基肥充足,可以減少施肥量。(2)分蘗肥:在分蘗初期(1肥後10天左右),667m2施入1000 kg人糞尿或20-30kg碳酸氫銨,促進有效分蘗和植株生長;如果不施苗肥,應提前適當施分蘗肥。(3)調肥: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在6-7月分蘗盛期追肥。壹般碳銨10-15kg要施到667m2,如果植物長勢旺盛就不用了。(4)促長肥:當10%-20%的分蘗苗已展平(孕)時,此時應再施促長肥,促進肉質莖膨大,增加產量。壹般667m2要施入2500~3000kg腐熟的人糞便。肥料要及時施,過早,植株還沒懷孕,容易造成過度生長,從而推遲懷孕;肥料施得太晚,趕不上孕期對肥料的需求,就會影響產量。
5.種植茭白成活後應及時進行耕作和除草。為了保護分蘗苗,應由近及遠培育分蘗苗,防止傷害。最好是沒有雜草,沒有過多的泥土,土壤平坦的田地。6月下旬茭白分蘗後期植株密集,應及時摘除植株基部老葉、黃葉,促進通風透光,促進懷孕,每隔7-10天采摘黃葉1次,***2-3次。剝好的黃葉隨時可以踩進泥裏做肥料。
6.防治茭白病蟲害的主要害蟲有灰飛虱、二化螟、薊馬和蚜蟲。長綠的稻飛虱聚集在葉子上,導致葉子變黃,減產;二化螟和二化螟幼蟲在收獲期危害肉類;薊馬和蚜蟲聚集危害幼葉,導致葉尖枯萎卷曲。防治措施:從定植成活到采收前7-10天,每隔12天噴灑1次,對灰飛虱、薊馬使用40%樂果1000倍、25%毒死蜱2000倍、2.5%天王星乳油65438+。對二化螟和二化螟使用5%銳勁特1000倍液、Bt系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殺蟲脒EC 2500倍液、80%敵敵畏EC 1000倍液、18%殺蟲雙EC 800倍液。用20%三唑磷800-1000倍,25%辛硫磷600-800倍,或20%好冬1000倍,交替噴灑。
高山茭白的主要病害有銹病、亞麻葉斑病和紋枯病,危害葉片和肉質莖,使其變黃變幹,特別是在高溫季節,影響產量。防治措施:在茭白銹病發生初期,噴施20%三唑酮1500倍液、97%二氯化鈉500倍液、70%代森錳鋅7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各種藥物應交替使用。亞麻籽斑點病可用50%撲爾敏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用5%井岡黴素300倍液防治水稻紋枯病。茭白進入孕期後禁止使用殺菌劑,以免殺死黑穗病菌,造成茭白不育,所以必須在生長前期(分蘗前)進行防病。
第三,收割
壹般山區茭白7月初開始懷孕,8月中旬至9月初采收,比平原地區秋季茭白早20~30天。不同的氣候條件,尤其是溫度,會影響茭白的懷孕時間和收獲期。收割時,剪去莖和葉,留下40em的葉鞘。帶葉鞘的茭白在清水中可保存3-5天(如果冷藏保存,可保鮮60-70天)。壹般從開始懷孕到收獲大約需要14-18天。采收過早,肉質莖未充分膨大,產量低;如果收獲太晚,肉會變綠,品質下降,容易形成灰分。進入收獲期後,每3-4天要收1次。壹般667m2的殼產量約為16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