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在我們日常的蔬菜中,人工種植多年的黃花菜、西紅柿、豆角等蔬菜本身往往含有“有害物質”。如果烹調和食用不當,還會引起身體不適,甚至引起食物中毒。那麽,很顯然,壹些不守規矩的食用野菜,肯定也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這兩種野菜,蕨菜和香椿芽,都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村裏的老人都說生吃“有毒”。春季采摘(購買)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嚴重後果,品嘗野菜的初衷也就喪失了。如果知道了這兩種食用野菜的壹些“特性”,就如同知道河豚有毒壹樣。我們不是隨便吃的。只要處理得當,烹飪得當,食用得當,春天時不時就能嘗到它的味道,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健康,更加完美。況且這兩種傳統野菜受眾廣泛,多年來壹直被百姓食用。只要不懂得亂吃,就能享受春天的味道。
蕨菜:這種傳統野菜有“野菜之王”的美譽。它在民間流行多年,許多人喜歡吃蕨菜做的食物。通常人們將采摘下來的新鮮蕨菜洗凈,去掉蕨菜的老梗和拳頭,用清水反復沖洗幾次,洗掉浮土和表面的絨毛,放入沸水中焯2分鐘,直到蕨菜變色,變軟,手感柔軟。然後立即撈起,對煮好的蕨菜進行“冷水浴”,再在冷水中浸泡壹定時間,之後就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將加工好的蕨菜做成山野美食,或者儲存在冰箱裏,以便不時品嘗。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有關專家通過研究發現,蕨菜中含有壹種叫做原蝶呤的天然毒素,對哺乳動物可能具有高度致癌性,現已被世界癌癥組織列為2B類致癌物。這種2B致癌物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的證據不足。或者對人致癌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證據充分。其實早在我國歷史上,“醫聖”孫思邈就說過,吃蕨菜“久而不愈”,可見經常吃蕨菜會對人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然後,壹個朋友說,為什麽我們村的人每年都吃蕨菜和香椿芽,沒發現什麽問題?否則,蕨菜不可能成為“野菜之王”。原因很簡單。根據代代相傳的生活經驗,農民采摘的蕨菜生長環境優良,無汙染,質量好。而且經過開水浸泡漂燙後,原有的蕨菜苷會溶於水,受熱會蒸發,或者高溫蒸煮,減少蕨菜中的有害物質;而對於這種時令野菜來說,只是每年時不時的品嘗壹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村民吃蕨菜有三個“不”——不生、不多、不經常,大大減少了致癌物質對人體的隱形傷害。所以我們要熟練的吃蕨菜,而不是因為不能吃。
香椿:香椿芽是傳統的時令野菜,在很多農村都有。為了方便采摘,美化環境,很多地方的人們也喜歡在自家房前屋後種上香椿樹,直到春天來臨。我家老院子裏種了壹棵香椿樹。由於北方的地理氣候因素,目前還沒有萌芽。然而,這並不重要。因為香椿芽好吃,粉絲多,香椿在壹些地方成了經濟作物。它通過大棚密植等方式為消費者及早提供香椿芽創收,所以現在很多超市都有賣香椿芽。
我們經常接觸到香椿,通過壹些科普知識,知道它的葉子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年齡越大的香椿芽含有的有害物質越多。小時候不懂事。我看著鮮嫩的香椿芽,有時會隨便摘壹個,生吃。大人會告訴我們不能生吃,說它“有毒”,會危害人的健康。根據有關香椿的科普知識,平均每公斤香椿芽中含有30多個亞硝酸鹽,每公斤老香椿葉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可高達53.9個。人吃多了亞硝酸鹽就會中毒,所以村裏有些人說香椿“有毒”也不是無的放矢。這個在媒體上也有報道,這裏就不贅述了。
為了減少香椿芽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唇齒留香無窮,人們根據對香椿芽的生活經驗總結和現代科普知識,知道嫩香椿芽有害物質少,亞硝酸鹽易溶於水。所以,首先要盡量挑選或購買新鮮、鮮嫩、有害物質含量低的香椿芽,然後進行多次浸泡,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物質的含量。然後將水燒開後,裏面的亞硝酸鹽含量大大降低。經過處理後的香椿芽經過加工或煮熟後,其中的毒素非常少,低至正常水平,所以不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總結:蕨菜和香椿芽本身確實含有壹些有害物質,是真正“有毒”的野菜。只要不生吃,不暴飲暴食,不長期食用,偶爾品嘗,可以說對身體有益無害。
友情提醒:有些種了很多年的家常菜還含有“毒”,更別說壹些野菜了。比如含有大量吡咯裏西啶生物堿的紅蔡豐,具有肝毒性,長期食用對身體危害很大;還有龍葵的嫩葉,含有龍葵堿。食用不當或過量也會導致人體中毒。所以妳看,野菜終究還是野菜。雖然現在仍有壹些野菜作為食物和藥物,但有些體質的人不適合食用。不懂的人要註意了。首先要了解相關的野菜。比如香椿芽和臭椿芽高度相似。不知道的話就不能隨便挑,以免挑錯,誤食的問題還挺嚴重的。先說采摘,加工,烹飪,吃野菜。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偶爾品嘗,就能促進人的健康,品嘗當季的風味。這也是吃野菜的人的美好初衷。#三農問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