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房裏很少有女人。
提到廚師,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想到男性。很明顯,我可以接受家庭主婦在家做飯,媽媽或者奶奶做好吃的,但是在外面聽到“女廚師”這個詞,我會很驚訝。這讓人覺得不合邏輯卻又真實。
在廚師的世界裏,女性有多罕見?《2015廚師職業發展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只有3.6%的廚師是女性。在中國的熱菜中,女性的比例會減少壹半以上。甚至隨便問男廚師“妳們身邊有女廚師嗎?”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廚師大概是最男性化的行業之壹。壹方面可能與廚師工作的特殊性有關——勞動強度大,節奏快,體力消耗巨大,有壹定的危險性。尤其是強調“重烹”的中餐,更容易燒糊、燙傷。
另壹方面,廚房的工作環境充滿了“男性霸權”,這也要求員工要有“男子氣概”。為了融入廚房,很多女廚師不得不通過健身、剪短發、接淫穢段子等方式來“改造自己”。即便如此,女廚師的離職率也遠高於同齡男性。
為什麽中國廚師中女性很少?
在Zhihu.com有這樣壹個熱門話題。話題下,很多廚友出來回答,理由有四:
1,歷史遺留問題
烹飪在歷史上很容易被認為是女性的活動,所以男性職業廚師會刻意將自己的職業與家庭烹飪區分開來,以體現自己的職業水準和社會地位。
2.這個職業本身並不受女性歡迎。
烹飪是壹項體力活動,尤其是中餐。廚具壹般比較重,刀功和烹飪技術都有壹定的危險性。中餐廚房濃重的烹飪油煙對廚師的健康有壹定影響。
3.社會賦予女性的特殊責任。
廚房工作時間長,工作不規律,但當今的社會環境仍然要求女性為家庭付出更多,這使得女廚師很難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找到平衡。
4.長期固有的環境氛圍,不受女性歡迎。
由於廚房長期以男廚師為主,工作環境更適合男性,女廚師在工作中可能會有各種不便,甚至遭受性騷擾或性別歧視。
縱觀所有原因,不難發現,中式廚房之所以很少見到女性的身影,是基於女性更適合從事細膩、柔和、輕松的工作。
但是,除了廚師這個職位本身不受女性歡迎之外,壹旦女性選擇做廚師,其他原因都成了她影響廚房道路的門檻。
女廚師狀告餐飲企業。
2015年8月,女廚師高笑(化名)因性別歧視起訴廣東惠世佳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直到2016年9月,法院才支持了她要求書面道歉的請求,成為我國就業性別歧視第壹案。
在取得廚師資格證的前提下,高笑多次被用人單位以性別為由拒絕。她深感失望和沮喪,被醫院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經過壹年多的鬥爭,高笑贏得了雇主的道歉。(點擊藍色字體回顧:餐廳拒絕使用女廚師,被女孩告上法庭。結果出乎意料!(國內首例))
這無疑是在“廚師性別歧視”問題上的壹大進步,至少讓用人單位無法以性別作為招聘標準。
但也許這種歧視只是從表面變成了潛規則。因為這種認為女性“就是不應該在油煙中工作,就是不會翻鍋,就是不會幹體力活……”的刻板印象,依然影響著女性對廚師這個職位的選擇。
開庭那天,高笑拿了壹張簡單的紙,在法庭前寫下“我想成為壹名廚師”。
“他身高1.8米,我不到1.6米就輸了比賽。”
在《舌尖3》中壹炮而紅的90後廚師蔣璐璐,是壹位女廚師。她沒見過同齡人有性別歧視,但在烹飪學校,她見過更多阻止女兒學習烹飪的家長。
“當廚師很累很辛苦!妳壹個女孩子家怎麽會有這麽大的精力!”“妳確定妳做不到嗎?為什麽不選容易的?到時候妳會後悔的!”……
蔣璐璐
鐵板燒的女主廚張小諾也默許了中餐後廚房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局面:“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圈子不同,可能中餐後廚房的男性真的很多。因為他們覺得女生身體弱,體質弱,工作速度也不快,夏天經常出汗,女性會比較辛苦。”
“最重要的是,做飯要圍著爐子,吃飯高峰期要長時間、頻繁地翻鍋。連女性都承受不了這麽大的負荷,確實存在性別差異。所以酒店壹般都不太想用女生。”
“在廚房裏,性格大大咧咧的女生還行,也受歡迎,分配什麽事都可以,但難免有些女生有時候會有點矯情,耍點小脾氣。大概這就是男廚師不喜歡和女生合作的原因吧。”
張小諾
在知乎上獲得好評的女廚師胡米亞在回復中說:“至於廚師的性別,在我看來是觀念問題。現在的情況是男廚師占多數,女生在家混,不適合很多人。我記得我剛跟我爸說我要當廚師的時候,他反應很強烈!反對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之壹就是‘夏天人們光著膀子到處晃蕩。“妳在裏面怎麽樣,”"
胡Mia關於知乎的回答
雖然說這是對女生的壹種保護,但是以性別為理由難道不是壹種偏見嗎?
在成為面點師之前,姜露露的主攻方向其實是熱菜。中國廚房的熱食是什麽意思?是人們印象中女性不能勝任的體力活,尤其是需要煮的鍋。
炒沙是廚師每天練習的基本功。蔣璐璐還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有壹個身高1.8米的大男孩,要求和不到1.6米的自己比賽。結果,男生輸了!
“只要是廚師,就需要體力,但女性努力也不壹定不行。選擇當廚師,意味著妳有足夠的體力,所以當廚師的女生不會弱。”即使現在不做熱菜,作為面點師的蔣璐璐也經常要自己扛幾十斤面粉。
蔣璐璐
廚友胡Mia也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體力欣賞:“入行三年,胖了20斤,都是肌肉。剛開始我推不動保溫箱,也搬不動幾個西瓜。許多體力工作不得不可恥地被賣掉以換取幫助。後來我試著練體力,所有體力活都主動去做。三年過去了,至少有些男生能動它了,我也是紅著臉努力才擺脫的。”
所以,女生不能幹體力活?不要再說這些荒謬的話了。無論男女,只要選擇了烹飪這條路,都需要接受高強度的工作量和極大的體力消耗;無論妳面對什麽工作,什麽興趣,都需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付出努力和熱情,才能收獲回報。
所以,不管是軟的還是硬的,都可以是女人。這是壹種選擇,而不是天性。
胡Mia關於知乎的回答
“在這種環境下,被語言調侃很正常。”
但除了這種“被保護”的障礙,還有那些偏見下的正義“傷害”,這是女廚師最不能忍受的。
在博古學習烹飪的女廚師蔣勛最能感受到這種傷害,盡管她在法國高級烹飪學校。
“我不敢亂說中國,但即使在法國這個高等教育普及、女權革命發生的國家,真正在廚房完成高等教育的廚師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學徒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廚房,缺乏與異性相處的機會,遇到的女同事都不醜。初中男生的黃色笑話和偶爾的調情伎倆,在十多歲的廚師身上也能看到。忘記壹個心更大的女孩。如果她心眼小,把自己的貞節牌坊帶進廚房,那真不是鬧著玩的。歐洲廚房的男廚師至少有壹半會去美國,我怕他們會因為性騷擾入獄幾年。”
她說:“真正把女廚師趕出廚房的,是缺乏教育導致的僵化的男權社會意識形態。”這恰恰是性別歧視大行其道的最根深蒂固的原因。
法國廚師也會調戲女生。
(圖片與本文無關)
此外,女性的自卑也無形中強化了這種“男權社會意識形態”。
“最糟糕的是,即使是在廚房工作的女人之間,也經常有精彩的狗血戲碼。這些平時很不服輸,認為自己不比異性同事差的女生,往往從進廚房的那壹刻起,就要喘壹口氣來證明自己。他們努力把自己變得和異性同事差不多,把自己改造得很男性化,標榜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重鍋,不怕重刀,不怕眼淚,爭強好勝。我很害怕和這樣的女同事打交道。作為女性,當壹個整體弱勢群體遭遇不公平待遇時,她們通常不僅沒有意識到她需要幫助同性爭取平等權利,反而害怕她們互相競爭而陷入困境,渴望擺脫自己的女性弱勢。”蔣勛補充道。
在法國的廚房裏,有些女廚師也不會幫她們。
(圖片與本文無關)
為什麽廚房不能接納女性?
在中國所有的廚師中,只有3.6%是女性。只有3.6%的女生真的想當廚師嗎?還是壹直營造了壹個讓女性難以在廚師行業生存發展的環境?
為什麽要默默接受這些偏見?為什麽不能當女性對烹飪表現出興趣的時候,沒有人會說“玩玩就好,別把它當事業,女生不行!”
為什麽女性進入全男性廚房就不能再偷偷祈禱:“希望這是個好廚房,能尊重我。”其實很多女廚師都希望,在做好壹道美食後被告知自己是女人的時候,不用面對那些愚蠢可笑的面孔:“哇!居然是女廚師!”……
其實很多女廚師都渴望不再面對壹些有色眼鏡。
其實那些以性別為由限制人的可笑情況,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和發生。只希望在未來,每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性別,而是因為努力和付出;所有追夢路上的絆腳石都將不再有性別因素。
正如著名西餐廚師劉平平在采訪中所說:
“廚師是壹份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反復嘗試,才能達到理想的要求。評估壹個人能否成為廚師的標準從來不是性別,而只是能力和態度。”
同時,她也告訴記者,在她看來,女性之所以不適合廚房,是因為過去廚房設備確實少,環境也差,很多工作需要更好的體力。“但是今天,隨著各種設備的引進,廚房對體力的需求也在下降,尤其是西餐和點心部。女生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更細心,設置更精致。”
劉平平,杭州柏悅酒店行政副廚師長
所以,不要說廚房環境有多差多艱苦,也不適合女性。隨著科技和餐飲業的發展,廚房可能需要更多的女性。
女性獨有的特質可能會給餐飲帶來更多的豐富性和可能性。
中餐後的廚房真的不適合女生嗎?
對於這種情況,
女廚師們是怎麽想的?
男廚師,
妳怎麽想呢?
——————
記者:張美嫻,這篇文章是紅色廚房的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紅廚網,廚師行業第壹新媒體,每天為廚師和大眾更新菜譜。歡迎關註我們!(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楚壹鮮風;;網址:www.chuyi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