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選秀綜藝的起起伏伏,熱度的忽高忽低,內地偶像男團市場依舊存在巨大的變現潛力和供需缺口,打造”爆款偶像“似乎成為壹門玄學,眾多經紀公司擠進來,但分得“蛋糕”沒幾個。所以,帥氣的小哥哥們固然亮眼,但傳媒內參更關註背後的推手——藝人經紀公司。
據統計,參與《創造營2021》的經紀公司***有47家,參與《青春有妳3》的***有67家,既包括影視類、娛樂營銷類、音樂制作類等常規類型機構,還增加了MCN機構、海外機構、電競、二次元藝人經紀等“新入局者”。“盤子”之大、之深令人驚嘆。
在這兩檔男團節目中,影視類藝人經紀機構***有18家公司參與其中,包括耀客、慈文傳媒、泰洋川禾、光芒影業、華誼兄弟、浩瀚影視、龍韜娛樂、翼百影視、盛夏星空、天馬星河、華誼兄弟時尚、香蕉娛樂、英皇娛樂、泰洋川禾、耀客傳媒、功夫真言、夢娛魅姬、萌揚文化、橙子映像、河馬影業、普林賽斯等。
作為大文娛內容資源整合較為完善的機構類型,這些公司在影視制作領域擁有較為雄厚的底蘊,藝人經紀業務的升級大多基於傳統運行模式之上,成為項目服務的轉型戰略之壹。
這些機構選送藝人參與男團選秀節目的目標主要在於增加個人曝光度,以獲取更多影視類資源。其次,從機構業務戰略規劃來看,大部分影視類經紀機構培養藝人依舊依托於其主業務影視項目制作之上,為公司項目輸送“新鮮血液”。
例如慈文傳媒的藝人陳宥維、董巖磊在參加節目之前並非以唱跳業務為主項,參與男團選秀獲取壹定曝光度後接連參演影視劇、參加綜藝節目等。同時,參與此批男團選秀節目,並且主要業務在於影視項目制作的機構包括:出品過《天坑鷹獵》《親愛的麻洋街》《小風暴之時間的玫瑰》等作品的光芒影業,出品過爆款劇集《在壹起》《安家》等作品的耀客傳媒等。
在這些機構的強力輸出下,眾多選秀藝人在參與節目之前就已獲得部分曝光與其他工作機會,例如慈文傳媒在今年輸送的選秀藝人鄧澤鳴,在參加節目之前參演了由慈文傳媒、咪咕視頻打造的青春勵誌劇《乘風少年》等。在影視資源與選秀節目的雙重曝光及熱度加持之下,或將獲得更多演藝機會。
在影視類藝人經紀公司在2021年選秀節目進行強力輸出之下,擁有成熟偶像培養機制的藝人經紀公司依舊占據選秀節目的“半壁江山”。例如果然娛樂、時代峰峻、黑金娛樂、坤音娛樂、麥銳娛樂、齊鼓文化、好好榜樣、嘉行新悅、浩瀚娛樂、哇唧唧哇等。
以上這些公司大多借鑒韓國成熟的“練習生”造星制度,通過公開招募和藝術學院集訓的方式輸出標準化偶像藝人,形成高流量、高熱度的偶像經紀,成為眾多資本進行泛娛樂產業上遊業務布局的首選之壹。
但在另壹方面,養成型偶像運營模式經紀業務較為單壹,相較於為成熟藝人提供專業化經紀服務,此模式準入門檻相對較低。這種以藝人經紀帶動文娛產業鏈擴展與整合的發展趨勢,勢必會進壹步增加相關業務的不確定性。
同時,從大環境來看,國內“練習生”市場依舊不健全,在時間、金錢、精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下,部分機構依舊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沖擊“出道位”失敗率不斷提高,若資本逐利的態勢加劇,或將進壹步增加此行業和機構、藝人發展的不確定性和爭議性。
對於此類頭部藝人經紀機構來說,應將聚焦點放在梯隊進階之上,也就是利用體系內較為成熟的藝人或偶像團體在形成品牌影響力後,形成“老帶新”的發展模式。與此同時,這些機構在主要依靠粉絲經濟,形成頭部藝人泛效應時,把握住維持粉絲黏性與引導粉絲理性之間的平衡點成為關鍵。
對於此類新銳藝人經紀機構來說,在資本與資源分化趨勢明顯作用之下,新銳公司在頭部經紀的競爭之中,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尤其是在“愛優騰”等視頻平臺接連布局此項業務後,新銳機構若想“速成”或單純趁熱“分壹杯羹”,則沒有太大優勢。
除了常規的影視類、偶像培養類、音樂制作類等藝人經紀機構固守選秀陣地之外,兩檔選秀節目的名單中還發現了眾多跨行業、跨地域的新入局者。例如MCN機構宸帆娛樂、淘秀光影、微粒文化、嘉尚傳媒、無憂傳媒、星芒互娛,海外娛樂公司live nation,電競機構estar電競俱樂部,二次元藝人經紀聲曜文化,模特經紀英模文化等。
在網紅經紀愈發趨向主流經紀市場的當下,眾多MCN機構紛紛發力,不僅輸送已在抖音、快手、微博等短視頻平臺小有名氣的紅人,還不斷開拓了選秀藝人的業務模塊。例如初代大網紅雪梨旗下公司“宸帆電子商務”在直播、短視頻、紅人經紀等業務不斷進軍的同時,還在近兩年成立了“宸帆娛樂”,並輸送了選手鐘福林;無憂傳媒旗下網絡紅人張欣堯加入《創造營2021》,其抖音超1000萬粉絲都在為他“打call”。
隨著鄭乃馨、李紫婷等國外練習生的成功出道,蔡卓宜、拉娜等國外練習生在內地打開認知度和影響力,眾多海外娛樂經紀機構也瞄準了國內市場,在今年兩檔節目中,***有4家日本經紀公司、1家韓國公司和1家美國公司參與其中。
此外,令人意想不到的加盟者還有電競機構estar電競俱樂部,二次元藝人經紀聲曜文化,模特經紀英模文化等,尤其是estar電競俱樂部輸送的藝人諾言在電競領域具有壹定粉絲量。那麽,最終結果是跨行業、跨專業的壹鳴驚人,順便帶領新行業出圈,還是徒有壹時熱度遭遇粉絲反噬,還需要現場表現及時間來證明。
當下,“偶像養成”愈加成為中國藝人經紀發展特點,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藝人在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也有網紅轉型、素人生長、二次元藝人及虛擬偶像等更多文娛細分領域的入局者。因此,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藝人經紀機構,不斷探索資源開發與維護、升級原有路徑都勢在必行,最終使行業在內外部進行深耕與聯合開拓的過程中,形成完整的泛娛樂產業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