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雌雄異花,著生於隱頭花序內部,其中普通型、中間型和斯麥那型無花果只有雌花,而原生型無花果有雌花、雄花以及蟲癭花。蟲癭花是短柱頭雌花,也是無花果蜂(Blastophaga grossorum)寄生的場所。種植斯麥那型或中間型無花果需要配置原生型無花果作為授粉樹。如果在新區種植原生型無花果,還需要註意引進無花果蜂。
無花果的隱頭花序分化是與枝條伸長生長同時進行的。壹般而言,除了枝條基部幾個節位葉腋間不能形成花序外,其上每片葉片的葉腋中都能分化花序。每年夏天成熟的夏果分布在枝條的頂端,其原基的分化是從前壹年的秋季開始的(如圖)。入冬後花序分化暫時停止,開春後又繼續分化,並往往在葉芽萌動前開始膨大。形成秋果的花序原基是在當年混合芽萌發前後開始分化的,並隨著新梢不斷伸長,自下而上地在葉腋間逐漸分化出花序原基。因而,新梢生長、花芽分化、幼果發育以及果實成熟等不同生育階段相互交融在壹起,這是無花果與其他許多果樹生長發育特性區別最大之處。由於所有健壯新梢都是結果枝,並且能夠成為來年的結果母枝,因而無花果的豐產性也是其他許多果樹所不及的。
圖 無花果生長結果習性
壹個普通的隱頭花序由2500~3000朵小花組成,小花發育成的瘦果埋藏於肉質化的花托中,約占重量的50%。發育的瘦果和肥大的花托均為無花果果實主要食用部位。果實的形狀有圓形、扁圓形、梨形或壇形,成熟果實的顏色有淡綠、黃、紅、紫乃至黑色,果肉呈淡黃、淺紅或深紅色。單果重30~200g,因品種、成熟期和栽培水平而異。
普通型無花果的果實發育是自發性單性結實,但是其他類型多少需要異花授粉。在原生型無花果花托中,無花果小蜂以幼蟲形態在秋果中越冬,春季變蛹,並羽化成蟲。雄成蟲先從蟲癭花中爬到花的表面,在花柱下部咬開缺口,與子房內的雌成蟲交尾。此後,雌成蟲從子房中飛出,經由果孔(此處生長著雄花),帶著大量的花粉侵入到正在發育的春果中產卵。春果經過授粉受精,瘦果發育,果實膨大。蜂卵孵化後形成蟲癭,再次從幼蟲到蛹、成蟲,轉侵到夏、秋果中,無意中成為無花果傳遞花粉的媒介。斯麥那型無花果以及中間型無花果的秋果均因此發育成熟。
無花果夏果著生於二年生枝頂部,果實發育期70~90d(從4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頭批成熟秋果的發育期50~70d(從6月上中旬到8月上中旬),以後由於氣溫的下降,果實發育時間逐漸延長。入秋後才膨大的花序往往在樹上不能正常成熟。分布於枝條頂端沒有開始膨大的花序原基在冬季來臨前停止發育,並在翌春發育成夏果。
無論是單性結實還是異花授粉,無花果果實縱橫徑和重量的發育均為雙S形曲線。果實前期的快速生長與小花的授粉受精無關。隨著種胚與胚乳發育,果實生長變緩,並持續到成熟前果實迅速膨大。研究表明,必須異花授粉的品種在授粉受精後生長素含量急劇增加,而自發單性結實品種自身能合成大量的生長素,不依賴於授粉受精過程。由於所有瘦果都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因而盡管整個果實是假果,但是其中的瘦果卻是真果。無花果果實生長第Ⅱ期的長短與所處的葉片節位有關,基部的為30~40d,頂部的可達100d。
無花果中可溶性糖分絕大多數是還原糖。從生長第I期到第Ⅱ期,還原糖由2%增加到6.7%,進入第Ⅲ期急劇增加,成熟期含量達11.45%。幼果中澱粉含量為0.35%,以後逐漸增加,果實著色期達3.78%。但是隨著果實成熟又逐漸降低,轉化為還原糖。
無花果的果實成熟屬於呼吸躍變型。但是與壹般的躍變型果實不同,它往往在樹上完成呼吸躍變過程。未成熟的無花果采收後不能完成糖分的轉化,因而商品性無花果采收必須達到足夠的成熟度。
無花果種植後當年掛果,甚至有的扡插苗當年可以見果。但是,形成商品果實壹般在種植的第二年。三年生無花果園壹般每公頃產量為7500~11250kg,豐產園可以高達30000kg。五年後進入盛果期,平均每公頃產量22500kg左右。樹體壽命壹般30~50年,條件適宜地區可達100年以上(新疆和田現有樹齡160余年的植株)。在南方省份,樹體壽命只有15~30年。由於潛伏芽多,壽命長,因而樹冠容易得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