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老人去世前半個月的生理表現(人去世時是什麽表現)

老人去世前半個月的生理表現(人去世時是什麽表現)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前半生用命換錢,後半生用錢換命。

這句話很多人還不理解,但對於癌癥晚期患者來說,“用錢換命”是最大的幸運,最怕的就是沒有機會用錢換命。那些在最後階段失去機會的人後來怎麽樣了?

1.癌癥患者死前壹個月經歷了什麽?01食道癌,活活疼死。

我的老母親死於食道癌。去世前壹個月,身體腫脹,吃不下東西。她壹吃就吐出來了,還得靠輸液維持。那段時間,她躺在病床上,完全大小便失禁,神經和骨骼被癌細胞侵襲,全身多處轉移或擴散。

最可怕的是神經痛和骨痛,不是杜冷丁嗎啡等止痛藥能緩解的。比如癌痛的疼痛相當於分娩的100倍,所以很多癌癥患者最後都是被疼痛害死的,並不完全是因為並發癥。

腸癌晚期,出現幻覺。

大叔腸癌晚期,走前壹個月腫皮發亮。他根本不能在地上行走,也不能使用拐杖。他全身發黃,臉頰凹陷,肚子像石頭壹樣硬...他的肝臟長滿了轉移性腫瘤,肺部也是轉移性的,所以產生了大量胸腔積液,壓迫心臟,呼吸困難。

最後三天,他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產生幻覺。他常常醒來,笑著說:“我看見天堂了,那裏真好。”

肝癌晚期,沒辦法認人。

父親於2020年7月12確診為肝癌晚期,2020年9月25日淩晨3: 48離開。我沒有時間回家見他最後壹面。

父親壹直腹水嚴重,大便發黑,右肩疼痛,最近幾天很難上床和上廁所。除了困,就是張嘴喘氣,好像快淹死了,急需氧氣。還有壹次,吐到翻白眼。我努力想睜開眼睛,卻怎麽也睜不開。我的眼睛滾了壹條縫,用手看不到。

父親去世前,誰都認不出來。他會把醫生當成我,壹遍遍喊“疼”,直到昏迷。

網友的分享讓人心疼。癌癥的晚期生命基本被癌痛和並發癥占據。大家都希望最後壹段路能有個好的結局。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後的希望。

第二,癌癥患者死前會怎麽樣?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生命的最後階段可以分為“臨終期”和“瀕死期”。瀕死期為患者死亡前3~6個月,瀕死期為患者死亡前48小時。

1.無法忍受的“癌痛”

許多晚期癌癥患者在生命末期會表現出反復的癌痛。據不完全統計,70%的癌癥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遭受劇烈疼痛,超過25%的癌癥患者在劇烈疼痛中死亡。癌痛發作時劇烈,久則深入骨髓。患者伴有緊張、焦慮、抑郁等心理變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2.晚期癥狀

從臨床經驗來看,當老年人出現進行性疲勞、各種疼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譫妄等精神癥狀時。,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因為這些都是生命末期的常見表現。

3.瀕死癥狀

瀕死的人往往表現為瀕死的呱呱聲、尿失禁或尿瀦留、疼痛、躁動或昏迷、喘息、惡心和嘔吐、出汗、每天尿量少於500毫升、身體上有紫色斑點、呼吸暫停,還可能有光回來的情況。

通過對比以上癥狀,我們還可以發現,患者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可能會幫助他們盡可能地減輕痛苦,完成壹些願望。

第三,我們不能被安樂死。應該怎麽死得好?維護尊嚴,避免痛苦。在生命的最後,我們不再追求疾病的治愈,而是通過對癥狀的控制,提高生活質量,維護他們的尊嚴,從而達到老年人要求的“無痛苦”和家屬要求的“無痛苦”。

個體化治療對於垂危的老人,任何藥物治療都是無用的,此時我們強調個體化治療,重點是親人的關心、照顧、陪伴和支持。每個老人的生活經歷和性格都不壹樣,要做好個性化的規劃。

心理安慰絕癥患者最害怕的是對“死亡”的無知和與親人的分離。他們的身心備受折磨,仍然懷念這個世界。臨終前,親人的陪伴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親人的傾聽和疏導,是臨終者的遺願,希望最後的生命能不孤獨。

每個人臨死前都會想到愛情,關懷是臨死前愛情最溫暖的承載。面對不可逆轉的結局,我只希望患者能有尊嚴地行走,然後平靜地行走。

#微風項目##39健康超級組#

參考資料:

劉小紅。發展老年姑息護理之管見[J]。中國臨床保健雜誌,2017,20(006):625-628。

趙愛萍,吳安秋,藝聲。62例臨終病人的護理體會[J]。西南國防部隊醫學雜誌(4): 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