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桂圓根【湘雅醫學詞典】
3《中藥大辭典》龍眼根龍眼根是中藥的名稱,出自《遼寧主要藥材》,是《神農本草經》[1]中記載的升麻別名。
3.1龍眼根別名綠升麻、龍眼根[2]。
3.2來源和產地:升麻的根莖..興安升麻。)格言。或三裂葉升麻。[2].主產於陜西、四川、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2]。
3.3性味甘、辛、微苦、涼[2]。入肺、脾、胃經[2]。
3.4主要功能為祛風熱、透疹、升降解毒[2]。主治外感風熱、頭痛、麻疹、發熱、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胃火牙痛、牙齦腐爛、口舌生瘡、腮腺炎、咽喉腫痛[2]。
3.5龍眼根的用法用量:3 ~ 9g [2]。
3.6化學成分升麻根莖含有升麻生物堿、阿魏酸、異阿魏酸等。興安升麻的根狀莖含有升麻醇及其木糖苷、白芷醇、槲皮苷、Visamminol、異阿魏酸和阿魏酸[2]。升麻的根莖中含有升麻醇等[2]。
3.7藥理作用升麻中所含的咖啡酸可在體外抗菌、抗病毒;阿魏酸能阻止血小板聚集;牙胺醇有解痙作用;牙胺也有解痙作用,水提物能抑制離體腸管和孕子宮;異阿魏酸能使動物放慢速度,趨於平靜;興安升麻還具有鎮靜、抗高血壓和抗驚厥作用[2]。它的主要解痙成分是呋喃酮[2]。升麻是* * *的,如果口服會引起腸胃炎[2]。
4《全國中藥材收藏》龍眼根4.1拼音名Ló n ɡ y?n g ē n
4.2它來自龍眼。,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根入藥。全年均可恢復。
4.3性味微苦,性平。
4.4功能主治:利濕通絡。用於乳糜尿、白帶和風濕性關節痛。
4.5龍眼根的用法用量為0.5 ~ 1。
4.6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5中藥龍眼根5.1出自《泉州本草》。
5.2拼音姓名Ló n ɡ y m: n g ē n
5.3英文名龍眼根
5.4來源:龍眼的根或根皮。無患子科。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龍眼。龍眼。)Steud。]
采收與貯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很少使用或切片曬幹。
5.5龍眼常綠喬木的原始形態,通常高約10m。有根。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布的蒼白的皮孔。偶數羽狀復葉,互生;葉柄長度為1530cm,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6對,葉柄長度通常小於5毫米;葉片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有時有點鈍頭,頂部深綠色有光澤,底部粉綠色,兩側無毛。花序大,多分枝,頂生和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卵形,長約2.5毫米,兩面被黃褐色絨毛和束狀星狀毛;萼片,花瓣各5片,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近等長於萼片,只有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絲糙硬毛。果實近球形,核果狀,不開裂,直徑65438±0 . 22 . 5cm,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部稍粗糙,或很少有微凸的小瘤;種子暗褐色,明亮,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為4月,果期為7月。
5.6棲息地從西南到東南廣泛栽培,以福建和臺灣省最為豐富,其次是廣東,多栽培於河岸和花園,在廣東、廣西南部和雲南的疏林中為野生或半野生。
5.7性味苦;澀;平的
5.8歸經與大腸經
5.9功能主治:清利濕熱;化濁除痹。主要乳糜尿;白帶;流火;濕熱痹
5.10桂圓根用法用量口服:煎服,3060g;或者熬藥膏。
5.11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