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面粉,黑芝麻,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桂花汁兒,紅糖,素油或牛骨髓油。
邊倒面邊攪動,別讓油面糊了。這裏需要提醒您的是,炒面最忌用大火。否則很容易糊,而且還要用鏟子不停地擠壓面粉,否則很容易形成面疙瘩。
等到面粉由白色慢慢地變為麥黃色,這就說明面粉已經炒熟了。此時您會發現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淡淡的麥香味。
接著要在炒面裏放入油。繼續攪拌。如果您喜歡吃素,只要放入平時炒菜的油就可以了,如果您是為肉食愛好者,那麽牛骨髓油會讓炒面的味道更加香美,當然取牛骨髓油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您需要把鋸開的牛棒骨連同花椒、大料、蔥、姜壹起放到高壓鍋中用水熬制,然後在把熬制好的湯油漂出,用炒鍋將其中的水分耗幹,剩下的部分就是營養豐富的牛骨髓油了。
等炒面和油完全攪拌均勻,就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核桃仁和瓜子仁,松子仁,花生仁、黑芝麻壹起倒入鍋中攪拌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等油炒面完全晾涼後再放入紅糖,壹道香甜可口的老北京風味小吃——油炒面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在油炒面中淋上少許桂花汁兒,用沸水沖攪成稠糊狀。
日式海鮮炒面的制作方法
魚肉80克、青椒30克、洋蔥20克京、蔥10克、蘑菇10克、大蒜1只、蝦仁30克、目魚30克、色拉油少許、醬油少許、鹽少許、意大利幹面條120克
(l)把魚肉、青椒、洋蔥、京蔥、目魚切成細條,蘑菇切片,大蒜切末。用熱水把面條煮10分鐘,控去水分。
(2)在炒鍋中加入色拉油、魚肉、蝦仁、目魚炒熟後,加入青椒、洋蔥、京蔥、蘑菇、大蒜炒熟散發香味後,加入面條炒勻後,澆入醬油、鹽炒勻即可食用。
好吃的炒面(燜面)-制作方法 -
選擇字體大小字體:大 中 小
我奶奶傳給我的,也叫燜面,很好做,也很好吃哦。
主料:面條(外面賣的那種手搟面)1斤(看妳的飯量而定);扁豆(有的
地方叫豆角,反正就是那種東東,大家都很明白的啦。)適量(愛吃菜的就多
擱些,反正是自己吃。);豬肉適量(理由同扁豆)。
配料:蔥、姜、蒜各少許。
佐料:色拉油、鹽、雞精、醬油各適量。
做法:1、將豬肉切略粗的絲備用;
2、將扁豆去筋,用手掰成1.5~2厘米長的小段,洗凈備用;
3、蔥、姜切細絲,蒜切薄片備用;
4、將鍋中倒入略多些的色拉油,燒熱後放入備好蔥、姜、蒜爆香;緊接
著,放入肉絲並倒入適量醬油,將肉絲煸炒成七分熟;
5、放入備好的扁豆略加翻炒,把面條放入(註意:是直接放進去生的面
條,千萬不要把面條給煮了!),翻炒壹下,主要作用是把面條和菜混合在壹
起。
6、接下來往鍋裏倒水,水漫到整鍋食物的三分之二處就可以了(水太多
了就不好吃了,濕嗒嗒,看著就沒食欲不是?水太少了的話,造成的直接後果
就是~~面還沒熟,下面就糊了。),撒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蓋上鍋蓋,大
火燒開;然後改小火燜著它,不時揭開看看,等豆角已經塌了秧兒,水差不多
都靠幹了(千萬要把水靠幹,這是關鍵),面條也熟了的時候,用鍋鏟抄底兒
把面鏟起來,妳會發現,下面有薄薄壹層又香又脆的面鍋巴(這種東西最好
吃,我最愛吃!),這時候大功告成!妳可以就著蒜和醋吃,有飯又有菜,幸
三鮮南炒面
三鮮南炒面,是榆次的壹種高檔面食。制作時,由於先用面蘿炒面壹次,海參、魷魚、玉蘭片又需燴壹次,故又謂之“兩出瓢”。
三鮮南炒面為民國初年榆次縣前街“雙盛圓”飯館的高廚“計蠻”師傅所創,作工精細,工藝獨特。
三鮮南炒面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精粉、食油、海參、魷魚、玉蘭片、各種輔料調味。
[工藝]將白面團用手拉成龍須面,下油鍋炸,呈金黃色後,取出裝盤,上籠蒸幾分鐘,再上瓢炒,再裝另盤,然後將玉蘭片、海參、魷魚上瓢燴,出瓢後澆在面上即可食用。飲食界謂之“兩出瓢”,此面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特色]酥軟可口,色鮮味美。
中式炒面的做法
做湯面時,將面條放入制好的湯內煮(少放鹽),不化條、不斷條,很快就會得到壹份軟滑、有口筋、香美的湯面。也可在用開水煮好的面條內,放入從市場上購買的擔擔面、陽春面等的湯料,即可得到壹份地道的擔擔面、陽春面等的湯料,京都牌第列面條的質量、口感比手工面條都高壹個檔次,達到了目前國際、國內最好水平。用玉帶面煮壹碗寬心面條,軟滑有嚼頭;將烏冬面、中條掛面煮熟後加炸醬,即成為正宗的北京炸醬面;將雞蛋面、蔬菜面、蕃茄面及其他特色的面條煮熟後,加入少量的調節器味品,就成為別具特色的營養面條(蛋味、蔬菜味、蕃茄味),保證是純天然品味。
1.原料:
雞蛋炒面3袋;廣式香腸6根,切成碎粒;胡蘿蔔絲;蔥絲;洋蔥絲;醬油
2.做法:
(1)將炒面放入開水中抄壹下,別超過1分鐘;
(2)將切好的香腸粒,胡蘿蔔絲,蔥絲和洋蔥絲放入油鍋炒壹下,可放少許醬油(約1—2勺),3—4分鐘後即出鍋備用;
(3)將炒面分成若幹份,分別炒制.在炒的過程中,加醬油,待炒面變成金黃色後即可出鍋,然後裝盤後澆上炒好的香腸和胡蘿蔔絲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