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蝦如何生存?

大蝦如何生存?

在各種甲殼類動物中,先從大家熟悉的對蝦說起。

蝦有細長的身體。

蝦體細長,大部分體長在18 ~ 23厘米之間,最大的體長26厘米,體重60 ~ 80克,也有特大個體。據報道,1996年8月,廣西壹漁民在北部灣捕獲三只巨型對蝦,重1.42公斤,最大的壹只重0.49公斤,蝦長49厘米,觸須近1米長。蝦的身體分為頭、胸、腹。頭部有兩對紅色的長胡須,稱為觸須,比身體長2.5倍,沿著身體兩側延伸到後部,看起來很有風度。古時候叫大胡子男,虎頭男,曲線男。長長的眼柄上有壹雙黑色的眼睛,隨著眼柄轉動可以讓它看到六個方向。它有10對附肢,所以叫十足目,5對用於捕捉食物和在海底爬行,5對用於遊泳。尾部是平尾扇。

大蝦的壽命很短。

蝦是個大個體。以前是按銷量定價,漁獲量按對計算。久而久之,蝦成了它的名字。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福建有五色蝦,也有壹尺多長。它們成雙成對地工作,叫做大蝦。”人們把“中國”二字放在“大蝦”前面,稱為中國對蝦,又稱東方對蝦。

蝦主要分布在黃海和渤海。它通常生活在海底,喜歡在沈積物的海底活動,捕食小型甲殼類動物的幼蟲或矽藻為食。沙蠶和蛇也是蝦最喜歡的食物。黃海和渤海不僅為對蝦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非常適合對蝦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每年,大蝦都會在黃海南部度過壹個寒冷的冬天。當春風發出春天的信息時,從3月開始,對蝦成群結隊地湧向北方進行繁殖遷徙。蝦類喜歡在河口附近產卵,渤海沿岸是其繁殖和發育的好地方。於是,北方的壹大群對蝦,繞過山東高腳,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千千大米,於5月初遊到渤海灣和遼東灣。5月初,母蝦不顧旅途勞頓,將滿滿的希望撒向大海,產下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個卵。蝦卵很小,400個卵排列在壹起有1 cm長。大蝦的壽命很短。產卵後,親蝦會在看到孩子出生前死去,給後代留下廣闊的生存空間。

蝦卵發育成幼體。它很小,只有1/3毫米長。它看起來很奇怪,和成年蝦幾乎沒有相似之處。成長為蝦需要壹個復雜的蛻變過程。早期的幼蝦稱為無節幼體,每活壹次必須蛻皮壹次。每次蛻皮,它的身體都會變大,外表也會發生變化。蛻殼六次後,發育成蚤狀幼體,再發育成糠蝦幼體,蛻殼三次後,發育成僅6毫米左右的幼體,此時它們非常貪吃,生長速度快,僅半年就與成蝦相似。當然,從孵化到長成壹只小蝦,道路漫長而坎坷,很多成員死去,有的充當了其他動物的美餐,有的在蛻變蛻皮的過程中失意而死,只有壹部分成員躲過了壹次又壹次的災難,成為了幸運兒。經過幾個月的攝食和生長變化,幼蝦在秋末全部從童年進入成年,身體長大,性成熟,忙著尋找配偶和交配。

對蝦

成熟的雌蝦往往會釋放壹種化學物質,告知雄蝦自己的生理狀態,吸引雄蝦。雄蝦得到信息後會立即跟進。壹旦雙方壹拍即合,雄蝦就耐心等待。雌蝦交配前要蛻皮換上新衣服。壹旦完成蛻皮過程,在新皮變硬之前,雄蝦立即抱住雌蝦的腹部,含有精子的精莢被順利輸送到雌蝦的輸送裝置。雌蝦把精子保存在胸部的精囊裏,來年春天回來產卵時,壹邊產卵壹邊釋放精子使卵子受精。蝦很奇怪。繁殖季節不是同步產卵和排精,而是雌雄先交配,精子在雌蝦體內停留數月。

冬天來了,北風帶來北方的寒意。天氣越來越冷,海水越來越冷。大蝦們耐不住寒冷,沿著祖先們成群結隊走過的路,開始了向南方的越冬遷徙,也就是南黃海更深的水域,在那裏度過了寒冷的冬天。每年冬天南下,春天北上的過程中,也是抓兩次大蝦的好機會。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蝦都像中國對蝦壹樣在海裏產卵。有些蝦在卵袋裏孵蛋;產卵後,雌蝦收集卵,並把它們粘成核桃大小的塊。她用前腳抓住大塊來孵化,並不斷轉動它們來保持幹凈。幾個星期以來,母蝦不吃不喝,忍饑挨餓,帶著期待的目光耐心地看著小蝦出生。中國沿海地區有50多種對蝦。除中國對蝦外,還有略小的新對蝦,斑節對蝦和有褐色橫斑的短節對蝦,以及分布在廣東、福建等地的長毛對蝦。世界上許多對蝦都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如分布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多毛類動物年產量為65438+萬噸,印度的龍頭對蝦、法國的三溝對蝦和日本對蝦都是重要的經濟對蝦。1989年世界對蝦總產量為220萬噸,其中養殖對蝦占26%,新對蝦占養殖對蝦總產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