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僅僅是壹本繪本,題材靈感則來源詩經。但並非教程,教妳繪畫,而飛樂鳥也出版了其他書,有教程類的,如:飛樂鳥-20種畫筆技法從入門到精通等等,可以在當當買到。以下是詩經繪的簡介。
★ 全新的色鉛筆畫風,更進壹步了解色鉛筆技法,全書融合了古風、聯想、印象派、現代感多種風格,是壹次完美的視覺盛宴。
★ 精選30首詩歌,再擇取每首詩歌裏提及的動植物,歷經壹年多時間才完成,總算完成。每壹次下筆,很很有考究,每壹幅圖的效果,都堪稱經典。
★ 這次最新的“漫漫古典情”系列,還是色鉛筆的壹次全新表達,不再用復雜的解說,也不用繁復的說明,而是另辟蹊徑,讓妳看壹眼就明白,就能動手去畫。
★ 《詩經繪》不僅圖片精美,文字也非常好讀,它是由與安意如、安妮寶貝、白落梅文筆相媲美的深圳壹石所著,簡單而又舒服。就算不喜歡讀詩詞的人,也能壹遍看壹遍偷笑。
★ 歷經3000多年的《詩經》至今被人傳誦,除了其本身的魅力外,還有能夠提升閱讀者的修養是關鍵。很多名家或者大老板,還特意從《詩經》中取名,目的就是為了拔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 如果不喜歡讀文字,那就專門鑒賞裏面的圖片就好。
采 葛
彼采葛兮,壹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壹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壹日不見,如三歲兮!
在關於《詩經》的講稿裏,《采葛》壹節有這樣的評價:“似水流年小情歌,空明如鏡日月閑;草兮花兮雨紛紛,枯兮榮兮念君來。”愛如夢魔,驅之不散,擁之不得,漸漸便成了人之常情的壹份禮物,這壹份禮物珍貴如鉆石,凝結了多棱折返的光焰,燒結在人心裏,相擁成了幸福,苦盼也成了幸福。
《采葛》之美,在於將愛情之美好,推及物華漸變的自然,推及草木四時,好像為思念某個人,身邊草木都願做這傳遞愛念之苦的鈴聲。而壹日,壹月,壹秋,壹年,漸漸堆積出命運勾連在血脈和風雨中看不見的神秘隱藏。
姻緣際會,交手錯失,心中不免愴然,便在自然四時裏自然而然有了回音。心中執念,因為這歌,有了永恒的價值。
心有壹人,四時便總有回聲。《采葛》裏,有好音、好舞,也藏著壹個幸福的苦心人。
葛藤,是蝶形花科的藤本植物,在山林坡地上,城市公園裏的無人區,路邊的腳底裏,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惡風沙石的縫隙間,都是葛藤生長的地方。
葛藤的性情,既不溫柔,也不剛勁,它有著看不見的爆發性的內在生命力,就像是壹個不定性的自然界裏的壞孩子,管束好了,才能品嘗到葛藤根煲出的靚湯、葛藤粉炒出飄著清香的雞蛋,飲到可解酒的葛藤酒。
20世紀70年代,葛藤在無聲無息沒有任何天敵的情況下,迅速占領了美國佐治亞、密西西比、亞拉巴馬等州的萬頃土地。葛藤如脫韁的野馬,給人類的生存造成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災難”。而在中國,它廣布在東西南北,逢紫即是花開,面綠而隱藏,野也野得沒那麽放肆。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梅之女
《詩經》裏的“梅”,從收獲情形看,指的該是可以入藥的梅果,“梅”在漢語裏的發音為平聲,輕聲吟讀,有溫軟含骨、剛柔相濟的意味。自然裏屬於薔薇科的梅,喜沿長江而居,早寒春上,雪影茫茫中,星花初現,粉白嫣紅,是長冬漸暖時,四季最先露出的迷人風韻。
自然裏的梅之外,還讓人想到傲雪紛飛中人心裏的那點梅花,這篇文字就算是吟給心梅的吧。
“六瓣梅影染霜色,引的新雪鬥芳菲。”
這是以前某壹個冷雨夜裏,讀《召南?摽有梅》時,突然從記憶裏飄出來的詩。《召南?摽有梅》裏浸透著壹個寂寞女子的深情期盼,讓我想到《詩經》另壹首《周南?漢廣》篇裏,癡情漢子想要踏開荊棘,躍過江河,去看望對岸的愛慕女子。
寂寞,深深的寂寞,更多的不是地域阻隔而成,而是人心上的樊籬,道德架構當中順應世態而生的失落,那種刺入人心房的機緣錯失,這些深藏不露的人間遺憾造成了孤獨生命中蔓草瘋長的寂寞。這寂寞似乎是人心在看不見的時間裏必然要去承受的壹種命運。
在時間的河流裏,那些吟詠關於愛的寂寞的歌辭文粹,不斷地湧現,表達著生命個體在壹個個獨立空間裏渴望擁抱愛戀的真相。不是沒有人愛,而是妳快快來吧,妳在何方?這樣真切告白的期盼裏,等著那個真正值得去愛的人到來。兩千五百多年前愛的寂寞,和今天黯然孤落身影裏的那份寂寞、悵然,其實在彈著同壹首屬於永恒傷悲的歌。
然而,對於梅呢?
紅梅染雪,是壹種純潔、冷艷、孤傲;在內心,其實是晶瑩的,埋著懂得深意的心性。“梅女長伴是知音,”指的是理想中的紅顏知己。梅生於寒時,冷峭時節弄冬色,滿身飄逸出的是絲絲溫暖,是壹種靜寂中含藏的活力,是壹陣抖得翹枝細雪紛紛落的脆生生的笑。
梅盛開而不鬧,艷麗而不媚,冰雪連天裏不做羞澀,予人以從容、剛直、端莊的美。國畫裏的梅,是歲寒三友——松、竹、梅裏,讓人喜歡的壹種柔中含剛的風骨形象,它繚繞在蒼樸虬枝的氣息中間,像苦難裏重生的笑,灰燼裏凝成的露,總會讓人看得啞然,看得靜默。
木 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木瓜與美玉
第壹次在南方的街頭巷尾看到掛在樹上的番木瓜,以為《詩經》裏草長鶯飛的詩意的翅膀,撞入眼睛裏來了。後來讀《詩經》名物考據的資料,才知道木瓜不是熱帶地區普遍種植的番木瓜,因為番木瓜不是華夏兒女放入歌謠裏的木瓜。這種木瓜的單生枝上,會貼梗地結出梨形果實。果實翠綠,有美玉的樣子。
妳給我木瓜,我給妳美玉,木瓜和美玉,物的紛變又安靜的世界裏,期盼的是“永以為好”的愛,是壹個唯壹存在過,不屬於任何其他人的“妳和我”的神奇結晶物融合成的永生世界。詩中直接清澈的反復意象裏,有箭壹樣的東西,射入時間在那壹瞬間裂開的縫隙裏,有光在人心上點亮起來。
在那道縫隙裏,能夠看到壹個幽藍神秘的世界,能夠看到壹雙手去握住另壹雙手,能夠看到飛旋的世界裏發著銀色光芒的星星,還有靜靜飄落的雪花。“匪報也”,付出不是為了回報,這可以解讀成愛的聲音吧。
時常,總覺得,永恒之愛的概念只是人在自我期盼中產生的完美情結的壹種並不真實的幻念。它在互動的欲望世界裏變化,總還是要有所報才能得成,這總是現實世界裏的常規法則,如此,能讓虛實相互銜接的生活有平凡的面目和長久的力量。
但若妳願把壹柄綠枝椏,壹朵木蘭花,在書頁間,由嫩綠季節保存到幹枯,依然放在隨手可以拿到它的書架上時。這種用壹生來守侯的,其中所求,即是“匪報也”,也有“吾願也”的壹份歡喜。
然而,在某個未知路口展開的畫面裏,木瓜熟了嗎?
古衛國的屬地在今河南地域,北方地界上的木瓜是什麽樣子,沒有親眼見過。我熟悉的木瓜,是南方很容易見到的番木瓜。
秋風裏,在深圳路邊的水果攤上時常能看到擺了壹地的木瓜,橙紅色的果肉是甘甜的。擺在商場果架子上,被標上叫萬壽果的名字。中醫上說,這樣的木瓜是開胃的好東西,瘦弱而食欲不振的人多吃,可以食欲大開,會漸漸變得豐腴飽滿起來。對於天天在職場裏被復雜事務無聲無息磨掉青春的女子,木瓜是很好的養顏物。
這讓我想到了“木瓜女子”的稱謂。因為,壹個長伴身旁的木瓜女子,是健康開心、容顏和美的象征,這要比“芙蓉之女”“水樣女子”更能組成生活而非唯美的畫面。
朋友妻會在20分鐘之內做壹個木瓜沙絲。壹個木瓜,腹部平切開壹個勺子般的口,將子挖空,向其中填入菠蘿、蘋果、梨、奶酪、蜂蜜、砂糖拌好的切塊,再把原先預留的木瓜切片蓋回切口,把完整的木瓜放入蒸鍋裏蒸15分鐘,就是壹份美味的點心。
看著她做給家裏的小孩吃,幾乎是在聊天裏壹轉眼的事,看著眼前冒著熱氣的精致物,覺得這手藝神妙,這木瓜真神奇!
……
試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