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目動物的體型變化很大,小到只有1米左右,大到超過30米。它們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數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它們的身體與魚類非常相似,呈流線型,適合遊泳,所以俗稱鯨魚,但這種相似只是生物進化中的壹種趨同現象。因為鯨目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溫、用肺呼吸的特點,與魚類完全不同,所以屬於哺乳動物。鯨目動物的特點是體溫恒定,約為35.5℃。皮膚光禿禿的,沒有體毛,口鼻部只有幾根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降低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頭骨較小,面部較大,額骨和上頜骨明顯延長,形成長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愈合,頭部與軀幹直接相連。前肢呈鰭狀,腳趾不分離,沒有爪子,肘腕關節不能靈活活動,適合在水中遊泳。後肢退化,但仍有骨盆和股骨殘留,可見殘骨碎片。尾部退化為鰭,末端皮膚從左向右水平擴張,形成壹對大的尾葉,沒有骨骼支撐。脊柱在狹長的尾幹中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前消失。與魚類不同,尾鰭可以上下擺動,是遊泳的主要器官。壹些物種也有背鰭來平衡身體。他們的骨骼有海綿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加身體的體積,減少身體的比例,增加浮力。他們的眼睛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很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很細,但聽覺很靈敏,能感覺到超聲波,靠回聲定位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躲避敵人。有1-2個外鼻孔,位於頭頂,俗稱噴孔。壹般鼻孔位置越近,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壹個肺,裏面有很多毛細血管,有彈性,可以幫助氧氣的循環,適應水面上的氣體交換。每隔壹段時間就需要浮出水面換氣,也可以長時間潛水。有10 20對肋骨。胃分為四個腔室。大多數腎臟呈腫瘤狀。男性的睪丸位於腹腔內。雌性動物在水中分娩和哺乳。子宮雙角,有壹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卵裂處,乳頭細長。牛奶富含鈣、磷和大量脂肪。幼鯨在胚胎時期就有牙齒,但鯨魚的牙齒在出生時就被胡須所取代,齒鯨的牙齒是終身保存的。鯨目動物的祖先曾經是在陸地上四肢行走的動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區的食草動物或食肉動物。後來,它們被水中的魚和其他食物吸引,時間長了,從陸地回到海洋,逐漸適應了海洋生活。最早的鯨魚出現在大約5500萬年?/FONT & gt;3600萬年前,始新世中期的原始鯨,始新世晚期的原始鯨等。與現存的鯨魚相比,它們的頭骨更小,鼻孔位於頭部前方,但沒有移動到頭頂。它們的牙齒與古代食蟲和食肉動物的牙齒相似,有44顆或更少的牙齒,它們的牙齒形狀和頭骨也非常相似,只有很少的差異,但它們已經適應了在海水中生活。須鯨體型巨大,最小的種類超過6米長。口腔內沒有牙齒,胚胎發育時只能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骨從上腭到咽部左右兩側有150-400根梳狀角質須。胡須的顏色、形狀和數量因物種而異,這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壹。有兩個外鼻孔,位於頭頂,呼吸時可噴出兩道水柱。頭骨特別大,有的種類可以達到體長的1/3,左右對稱。頸椎愈合或分離。胸骨較小,僅有1-2對肋骨與胸骨相連,胸廓不完整。沒有鎖骨。鰭狀肢通常有四個手指。消化道裏有盲腸。它們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動物為食,有些種類也吃小群魚,以及底棲魚類和貝類。世界上有長須鯨3大科,包括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約6屬11種。齒鯨的體型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有20多米。口腔中有圓錐形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的牙齒形狀和數量也有很大差異。最少的只有1顆單齒,最多的也有幾十顆,還有壹些藏在牙齦裏,所以也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壹。只有1個外鼻孔,所以呼吸時只能噴出壹股水。頭骨左右不對稱。腳蹼上有五個手指。胸骨更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它們主要以魷魚和魚類為食,有些可以捕食大型動物,如海鳥、海豹和其他鯨魚。世界上有齒鯨8科,約34屬,72種,包括河豚、魟科、箭魚、獨角鯨科、海豚科、鲯鰍科和毛鯨科。鯨魚自古以來就因其巨大的經濟價值而被人類捕殺,但過去由於捕殺方式落後,捕殺量較小,不足以影響鯨魚的數量。到了近代,人們使用船只和火炮捕殺鯨魚,大大增加了它們的殺傷力,導致鯨魚數量銳減,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現在,由於世界各國對每年捕獲的鯨魚數量的關註,
唐山地震劇照,在線觀看/read.php?t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