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壹帆風順。這是什麽魚

壹帆風順。這是什麽魚

俗稱:燒鯛魚、黃牛排、木葉板、紅魚、壹帆風順。

紫鯛魚,雀魚,血牛排,粉牛排。

拉丁學名:胭脂魚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分布:長江、金沙江等地。

棲息地: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蟲和成蟲形態不同,棲息地和生物習性也不同。幼魚喜歡群集在水流緩慢的沙礫中,多在上層水中活動,亞成體則在中、下層。成蟲喜歡生活在河流的開闊水域,行動迅速敏捷。

捕食和食物:主食是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吃水底的有機物,經常吮吸水下礫石上附著的矽藻和植物碎片。

識別特征與習性:體高側平,斜方形,頭短而尖,口小,厚唇向外翻成吸盤狀,背鰭高而長,成魚側軸有65,438+0胭脂紅色寬縱條紋。雄魚顏色鮮艷,雌魚顏色暗淡。雌魚壹般在淡水、含氧量高、水位和溫度穩定的急流中繁殖,3-4月產卵。卵呈淡黃色,有粘性,附著在16-18℃的水下礫石或藻類上。在適宜的水溫下,幼魚可在7-8天內孵化。胭脂魚具有體型大、生長快、肉質厚、味道鮮美的特點。該魚性情溫和,生命力強,食性廣泛。是水產養殖的理想對象,其幼蟲是很好的觀賞魚。

瀕危等級:易危。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胭脂魚側臥扁平,背脊在背鰭起點處特別凸起。這個吻又鈍又圓。嘴小,下等,馬蹄形。唇厚肉厚,上唇與吻部之間形成深溝;下唇翻出來形成肉褶,上下唇有很多微小的乳頭。不需要。下咽部呈鐮刀狀,下咽齒單列,數量較多,呈修飾狀排列,末端呈鉤狀。背鰭沒有硬刺,基部很長,壹直延伸到臀鰭基部的後部和上部。臀鰭短,尾柄細長,尾鰭分叉。規模大,側線全。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體型變化很大。幼蟲期,體長1.6-2.2厘米時,體形特別細長,體長是體高的4.7倍;當它稍微長高時,它的體高在幼體階段增加。當其體長為12-28 cm時,體長為其身高的2.5倍。成魚長58.4-98.0厘米時,體長約為身長的3.4倍,但在此期間身長的增長速度減慢。它的體色也隨著個體大小而變化。幼蟲期體長2.7-8.2厘米,深褐色,兩側各有三條黑色橫條。背鰭和臀鰭上葉灰白色,下葉下緣灰黑色。成熟個體體側呈淡紅色、黃褐色或深褐色,從吻部到尾基部有壹條寬而縱向的胭脂紅帶,背鰭和尾鰭呈淡紅色。胭脂魚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以及其外部形態和體色的這些變化,在以往的文獻中是相當混亂的。有些學者根據大小不同的標本建立新的物種或描述新的亞種是不安全的。其實中國只有壹種鯔魚,其他種和亞種都是這個種的同義詞。

胭脂魚幼魚和成魚不僅形態不同,而且生態習性也不同。在平時的棲息環境中,魚苗和幼魚往往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沙礫中,多在上層水中活動,遊動緩慢,而半成魚習慣生活在湖泊和河流的中下遊,活動緩慢,成魚多生活在河流的上遊和中下遊水中,活動劇烈。每年2月中旬(雨節前後),性腺接近成熟的親魚要溯流而上,在3-5月的急流中繁殖。長江的產卵場位於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產卵後,親魚仍停留在產卵場附近,直到秋季衰退期才回到主流深水區越冬。胭脂魚壹般6歲成熟,體重約10 kg。胭脂魚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下汙泥中的有機物為食,也吃壹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類。

該亞科的大多數屬和種分布在北美,約有14屬,近80種。本種是中國唯壹已知的亞科。在長江上、中、下遊均有發現,但上遊出行次數多;福建閩江也有產,目前也很少見。

胭脂魚生長迅速。1歲魚體長可達200mm左右,成熟個體平均體重可達15-20kg,最大體重可達30kg。胭脂魚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經濟魚類。目前,野生個體數量正在逐年減少。葛洲壩截流後,長江中下遊親魚無法追溯到上遊的沱江、岷江等支流,宜昌段部分產卵場環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河段仍有繁殖群體,但由於過度捕撈,自然野生群體數量下降趨勢仍在繼續。

胭脂魚養殖技術

1.魚苗培育:魚苗出膜約1個月,全長3 ~ 5 cm,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養殖池占地1 ~ 2畝,水深1.2 ~ 1.5米..魚苗放入池塘前,先毒化池塘,再施基肥,用蚯蚓、鰻魚飼料或花生麩等濃縮飼料餵養。

2.成魚養殖:胭脂魚具有食性雜、抗病能力強、適應性廣、性情溫和等特點,這就決定了無論是單獨養殖還是混合養殖,在池塘養殖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單養:每畝投放400 ~ 600尾大型魚種(50 ~ 100g/尾),並添加少量其他生境和食性互補的魚種,充分利用水和飼料。混養時,每畝放養量約為200 ~ 300尾,可混養的魚分別為鰱魚200尾、鱅魚30 ~ 50尾、草魚和鯿魚。也可作為搭配魚替代鯉魚、鯽魚等底層魚類,小比例投放到其他養殖池塘,增加池塘養殖效益。

胭脂魚的飼養管理

管理的重點是保持水的幹凈、涼爽、肥美,其次是合理投餵。水蚯蚓是成魚的最佳飼料,也可餵給蝸牛、貽貝、小魚小蝦、畜禽內臟等。人工顆粒飼料的粗蛋白含量必須在35%以上。將冰鮮魚肉和鰻魚飼料混合成球,餵給胭脂魚,效果很好。

胭脂魚的病害防治

胭脂魚在自然環境中抗病能力很強,壹般很少生病。但在人工投餵的情況下,胭脂紅魚苗、魚種、成魚等階段都是有病的。與大多數魚類壹樣,胭脂魚的防病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綜合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其具體做法是:在預防環節,進行科學餵養。在“種、餌、密、管”的基礎上,堅持定期消毒,做好魚塘、魚種、飼育場、飼料(肥料)的消毒工作。非流行季節,每月噴灑殺菌殺蟲藥物1次;發病季節(4-6月和9-65438+10月)每月消毒兩次,投餵1療程藥餌,預防疾病的發生。

胭脂魚常見的疾病有爛鰓病、腸炎病、營養不良病、水澇病和寄生蟲病。

爛鰓病

它發生在胭脂魚的成魚和幼魚階段。由於胭脂魚的群體習性,壹旦發病,會很快被感染,有時會導致大量死魚。防治方法:壹是改大量註水,改善池塘水質;第二,放養魚種前徹底清理池塘,過程中定期消毒水體和索餌場。魚病發生時,用0.2-0.5毫克/升呋喃唑酮或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潑灑2-3天;同時配合餌料口服魚復康(100kg魚50 ~ 100g)或紅黴素(100kg魚30g),1次,1天,3天為壹個療程。

(2)腸炎

胭脂魚魚種和幼魚的主要疾病。在飼料和環境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流行季節是從六月到九月。防治方法:壹是堅持不飼餵腐敗變質的飼料;二是加強水消毒。疾病發生時;全池噴灑漂白粉或0.3 ~ 0.4 mg/L的強氯精;同時口服磺胺胍(或土黴素)餌料,第壹天每50公斤魚5克,第二天減半,持續6天為壹個療程,如何有效治愈腸炎?

(3)萎縮性疾病

壹種營養不良。在烏魚苗的養殖中,高密度還是餌料跟不上池塘。防控方法: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放養魚種,保證魚苗和魚種有足夠的優良飼料供應。出現萎蔫癥狀時,可將病魚單獨飼養,投餵營養價值高的蚯蚓,可緩解病情。

此外,胭脂魚魚苗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生葫蘆、輪蟲等寄生蟲病,采用全塘噴灑0.1 ~ 0.2 mg/L硝酸亞汞的方法防治葫蘆。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混合物用於控制輪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