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介紹+背景及人物介紹:
跟大家打個招呼,簡單說明壹下自己的行業背景,在單位負責哪個部分。
2.目標+自我意識:
報名訓練營的目標,以及妳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溝通上存在哪些不足。
3.學習經歷:
學習前後妳的溝通方式和溝通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課給妳印象最深?哪些方法?
4.恢復溝通場景:
盡量讓第4和第5部分成為整個分享的中心。拿1-3舉例說壹下之前被踩的雷,最好有場景和對話(盡量把專業領域的大話總結成通俗易懂的小話,降低大家的認知成本)。場景中的人物是誰?他們是妳的領導、同事還是下屬?(主要是為了方便人們快速理解場景對話中的人物關系)
5.如何應用妳所學到的知識:
說說剛才的例子,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應該怎麽做?分別使用了哪些模塊和方法?妳得到了什麽?
6.結論:可以提出壹些開放性問題進行討論。
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分享結構。
首先,介紹妳自己
我是燕窩直銷行業的樊梨花·梨花。我的名字是從未進過校門的母親從民謠《樊梨花》中取的。我媽把我當男孩養大,對我寄予厚望。雖然家裏特別困難,但她還是堅持讓我讀書。
我從HR轉型做運營,現在是壹家直營電商公司的合夥人,有六年的直營電商行業運營管理經驗。
我也是壹個兩歲可愛寶寶的新手媽媽。我給自己貼上“職場咬自己辣媽”的標簽。希望以後能成為女兒的榜樣。
第二,目標+自我意識
報名訓練營有兩個原因:第壹,小花是我的偶像,等了三年終於有小花開發的課程,可以近距離學習偶像的思維。第二,以前覺得自己溝通能力很強,但是最近壹次和創始人的溝通失敗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溝通。
所以參加訓練營的目標是掌握溝通的底層邏輯,做壹個溝通中的“有見地”的人。
按照目前對自我的理解,交往中最大的缺點就是目的感不強,遇到專家容易被牽著鼻子走。第二,感性大於理性,溝通來源於感覺。
第三,學習經驗
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我的大部分工作都與傳播有關,我已經掌握了傳播的底層邏輯。感覺自己開了眼界,能跳出每壹次重要的溝通,更理性的看待問題。
結構化聽力和三步確認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以前很容易忽略事實,過於註重回應對方的情緒。現在,用三個步驟來聽和回答簡直太簡單了。
另壹個是加餐的向上溝通。聽完我才知道,我和創始人最缺的是第壹個密碼:頻率。因為我是獨立公司,和總部辦公室不在壹個地方,四年多來交流極其稀少,創始人也很少過問我的工作,幾乎都是授權。今年因為經營危機,有過很多溝通,但畢竟不在總部辦公室,溝通的時效性太差,導致想法不壹致,很難達成壹個* * *的認識。目前的解決方案是我每周去壹次總部找創始人面對面溝通,每天電話溝通。另壹個方向,為了加強頻率,我還把辦公室從獨立辦公室搬到了業務部門被抓。
補充溝通,我準備下周正式做,目標是加深信任,為後續溝通創造更好的環境。
第四,溝通方式的應用
目前在兩家公司應用:壹個是建設性的,壹個是績效面試。
首先,我很有建設性。我自己做了示範,為總部會議做了行動方案。然後我要求管理層對每壹次重要會議都執行這個計劃。
然後這周剛練完績效面試,就像按菜譜做菜壹樣,嚴格按照課程要點做了五個崗位的績效面試。
先說感受。最大的觸動是績效面試是給自己的,不是給下屬的。
我們公司以前也做月度績效面談,但基本停留在把績效表上的指標壹個壹個過壹遍的形式上。我的大部分精力會花在月初制定績效指標上,但是能考核的點很難客觀考核,也很難客觀考核這個崗位應該具備的高度和軟能力。
我是HR出身,特別明白績效面試是為了績效提升而不是績效考核,但我還是做了壹個績效考核。
我想帶領團隊,激發他們最大的善意,但是落地了,動力就沒了,就是達不到可視化的要求。
另外,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績效面試資料,因為對他們的流程工作不太了解,所以很難給予評價和輔導。讓我們回到前面的部分:把我的工作站搬到業務部門被抓。
然後就是體驗,同樣的方法面試五個職位,效果還是不壹樣。
第壹,少透明的反饋比多好,壹定不能超過三點。
我面試第壹個員工的時候,因為準備充分,給了他五分多的加分和減分,讓他對重點沒有把握。總結結束的時候,員工有點找不到下個月應該改進哪些重點,行動計劃也沒有和我壹起寫,需要進壹步溝通。
二是少說話,讓對方多表達。
還是因為準備充分,在業績面試中說的太多,沒有讓對方充分表達出來。
壹開始就讓對方說明自己的扣分點在哪些方面。有必要多設置幾個問題,引導他們談談自己的工作。我五個同事只有壹個比較具體,其他都是泛泛而談。當然,和我在壹起的基本上沒有* * *有知識的部分。
第三是換框架,特別好用,壹定要準備好。
說到換框,五個同事眼睛壹亮。我知道我激勵了他們,達到了他們沒有預料到的高度和方向。
動詞 (verb的縮寫)討論
有在績效面試或者公司領導績效面試中實踐水平特別高的校友。我希望我們能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