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的可食部分是其嫩莖。春季從地下莖中提取,莖嫩而豐滿,頂芽圓,鱗片緊密。出土前白嫩,稱為白蘆筍。幼莖見光後變綠,稱為綠葦。
原產於地中海東部和小亞細亞,在歐洲、亞洲大陸和北非的草原和山谷中仍有野生種。栽培2000多年,17世紀傳入美國,18世紀傳入日本,20世紀初傳入中國。全世界都有栽培,以美國最大。
中國從清朝開始栽培蘆筍,只有65,438+0,000年的歷史。在沿海地區主要城市的郊區零星種植,並在當地銷售。自1984以來,中國福建、河南、陜西、安徽、四川、天津等城市大規模發展了蘆筍生產。到2007年,耕地面積達到654.38+0.72萬公頃,特征特性654.38+0。形態特征蘆筍屬百合科蘆筍屬,雌雄異株多年生植物。
(1)根蘆筍為須根,由肉質貯藏根和纖維狀吸收根組成。肉質貯藏根發生於地下根莖節,大部分分布在離地表30 cm的土層中,壽命較長。只要生長點不被破壞,每年都能不斷向前延伸,壹般可達2米左右,起到固定植物,從貯藏莖葉中吸收養分的作用。毛狀吸收根發生在肉質貯藏根上。毛發狀的吸收根壽命較短,在高溫、幹旱、土壤鹽漬化或酸堿不適、水分過多、空氣不足等不利條件下會隨時萎縮。蘆筍根群發達,水平可達3米左右,入土可達2米左右。但大多數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內的耕層。
(2)莖蘆筍的莖分為地下根莖、鱗芽和地上莖。地下根莖是水平生長的短而畸形的莖。分枝密集時,新枝向上生長,使根盤上升。肉質貯藏根附著在根莖上。根莖有許多節,節上的芽被鱗片包裹,故稱鱗芽。根莖頂端的鱗芽叢生形成壹群鱗芽,這些鱗芽萌發形成鱗莖產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莖為肉質莖,其嫩莖為產品。蘆筍的粗細因年齡、品種、性別、氣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條件而異。壹般幼株或老株的莖比成株細,雄株比雌株細。氣溫高,肥水不足,植物弱。不栽培不抽的莖更細。地上莖的高度壹般在1.5 ~ 2米之間,高度可達2米以上。多數雌株比雄株高,但莖數少,產量低。雄株比較矮,但是莖多,產量高。
(3)蘆筍葉可分為真葉和準葉。真葉是壹種退化葉,附著在地上莖的節上,有三角膜狀鱗片。假葉是壹種畸形分枝,叢生,呈針狀。
(4)花、果、種子:蘆筍雌雄異株,蟲媒花,小鈴鐺花,萼片6片,花瓣各6片。雄花淡黃色,花藥黃色,雄蕊6枚,有壹個退化柱頭的子房。雌花是綠色和白色的,裏面有綠色的蜂蜜球狀腺體。果實為漿果,球形,有綠色幼果和紅色成熟果。果實有三個心室,每個室有1 ~ 2粒種子。種子黑色,千粒重20克左右。
2.生長發育特征
(1)溫度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到亞熱帶均可栽培。但最適合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在寒帶,氣溫-33℃,凍土厚度達到1米時,仍能安全越冬,產量低但質量好。蘆筍種子的初始發芽溫度為5℃,最適溫度為25 ~ 30℃。高於30℃時,發芽率和發芽勢明顯下降。用種子繁殖可以持續生長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區地上部分枯萎,根莖和肉質根進入休眠越冬;在冬季溫暖地區,休眠期不明顯。休眠期極耐低溫。春季地溫升高5℃以上時,鱗芽開始萌發;嫩莖在65438±00℃以上開始伸長;15 ~ 17℃最適合芽的形成;25℃以上,芽薄,鱗片散,組織老化;30℃時,芽伸長最快;35 ~ 37℃時,植物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枯萎進入夏眠。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為65438±05 ~ 20℃。溫度過高時,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增強,光合生產力降低。
蘆筍每年長出2 ~ 3次或更多的新莖。壹般春天發芽的嫩莖是用來食用的,它們的生長依賴於前壹年根部儲存的養分供應。嫩莖的生長和產量的形成與前壹年的成熟莖數和枝葉繁茂程度呈正相關。隨著植株年齡的增長,嫩莖數和產量逐年增加。隨著根莖的不斷分枝,株叢的發育趨於衰退,地上莖越來越小,嫩莖的產量和質量逐漸下降。壹般定殖後4 ~ 10年為產殖期。
(2)土壤蘆筍適宜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在土質疏松、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好的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蘆筍能耐受輕度鹽堿,但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植株發育明顯受影響,吸收根萎縮,莖葉瘦弱,逐漸死亡。蘆筍對土壤pH適應性強,在pH 5.5-7.8之間的任何土壤中均可栽培。而pH 6 ~ 6.7最合適。
(3)蒸騰量低、根系發達的蘆筍耐旱。但在竹筍采摘期過於幹燥,必然導致莖稈細嫩,生長芽萎縮,嚴重減產。蘆筍極其勤勞,積水會導致根腐死亡。所以種植地塊要高且幹燥,雨季要註意排水。
(4)類型和品種蘆筍按嫩莖分為早、中、晚三種。早熟型莖多而細,晚熟型莖少而粗。中國品種多從歐洲、美國等國引進。目前常用的品種有以下幾種。
1.瑪麗·華盛頓是母本瑪麗和父本華盛頓的雜交後代。嫩莖呈綠色、深色,頂端呈濃紫色,頂端緊實。嫩莖粗壯整齊,很少有扁莖。高溫下鱗片很少擴散,耐銹蝕。
2.瑪麗·華盛頓500又稱加州大學500,是從瑪麗·華盛頓品種中選出的優良雌雄株,經雜交選育而成。嫩莖比瑪麗華盛頓略細,但發芽多,粗細均勻,產量略高,但抗病性差,成熟度不壹致。
3.瑪麗·華盛頓500W是從美國加州大學500中選出的優良雌雄株,是通過雜交育成的早熟高產品種。適合加工和新鮮銷售。植株高大,嫩莖淺綠,長勢比較壹致,尖端緊密,品質優良。抗銹耐寒的。
4.UC 309高大健壯,莖少,莖豐滿細嫩,大小整齊,莖頂端鱗片包裹緊密,圓鈍,不易散開,外觀質量好。綠蘆筍是綠色的,抗銹病。但對莖枯病的抗性較低,不耐潮。適合綠蘆筍栽培。
5.5.UC157是美國加州大學育成的普通F1品種。具有長勢強、耐瘠薄、產量高、發芽早、莖深綠色嫩、粗壯、大小整齊、頂端裹鱗緊密、高溫下不易擴散、適應性廣等特點。既適合保護地栽培,也適合壹兩季帶母莖采收栽培,但易發生莖枯病和褐斑病。
6.UC72是由加州大學開發的。發芽晚,植株高大,長勢強,莖粗嫩,莖多,頭緊湊,顏色深綠,大小整齊,空心筍少,產量高,但不耐高溫。
7.UC 873是UC500的近似品種,它是由瑪麗華盛頓500的高產雌株與其優良雄株D37交配而成。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的優點,但嫩莖大小不均勻,細莖多。
8.新澤西巨人是由埃裏森1984選育的全雄雜種。這種植物特別高大,強壯,產量高,莖粗而嫩,頭緊。但是嫩莖暴露後會變成深紫色。種子很貴。壹般最適合開放式培養。
另外還有美國新澤西的GreenWecchi和法國的Lippo Lai Sivo Rumeiluo,都是雄性混血兒。發展前景預測。蘆筍產業現狀
(A)國內背景:國內蘆筍產業發展迅猛。
1,面積盲目擴大。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蘆筍種植面積受災僅7萬公頃。隨著蘆筍價格的上漲,由於缺乏必要的指導和農民的跟進種植,2007年的種植面積達到654.38+0.72萬公頃。中國的蘆筍面積盲目擴大了24倍,而國際對蘆筍的需求在中國只增長了2.54倍。巨大的供需矛盾被金融危機點燃,必然導致國內競爭激烈,價格有可能。
2.種植管護水平低。目前,我國使用的蘆筍雜交品種不到30%,品種雜亂。在管護過程中,化肥施用不科學,過度依賴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用管理傳統作物的思路,蘆筍的質量和安全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了蘆筍的產量和質量,損害了我國蘆筍的整體形象。
3.處理能力不足。雖然蘆筍的種植面積在三年內擴大了24倍,但配套的蘆筍加工業卻依然原地踏步,使得蘆筍加工廠在采購蘆筍時挑三揀四,不斷壓低收購價。
(二)國際背景:宏觀環境的影響使得企業前景不容樂觀。
1.全球金融動蕩導致歐美國家購買力下降。蘆筍是典型的外向型蔬菜。2008年秋天爆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作為蘆筍的主要消費地,歐美國家和地區遭受經濟蕭條,消費能力明顯下降。受此影響,全球最大的優質蘆筍出口基地山西省永濟市12蘆筍加工企業停產,產品積壓在港口。作為蘆筍產業下遊基地,市場前景不容樂觀。
2.人民幣升值大大增加了蘆筍的出口成本。2008年,人民幣升值對蘆筍出口造成嚴重損害,蘆筍出口成本增加。這樣,中國的蘆筍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會提高,國際競爭力就會下降。最近有壹篇報道稱“中國大部分蘆筍罐頭買家減少了從中國的購買量,西班牙進口量減少了15%,德國進口量減少了29%,荷蘭進口量減少了58%之多。
3.不斷構築的貿易壁壘。近年來,由於國際貿易爭端和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影響,國際上提高了從中國進口食品的門檻。2006年6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向消費者發出關於原產於中國的罐裝白蘆筍“熱處理不足”的警告。2007年6月,日本厚生勞動省要求將中國蘆筍農藥殘留的監測檢查頻率提高到30%。雖然和平農場等壹些基地長期堅持蘆筍的標準化基地種植,嚴格遵守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制定的GAP標準,並通過了農業部的無公害認證,但我國壹些蘆筍加工企業,特別是壹些中小企業,采購蘆筍進行加工,質量良莠不齊,以次充好,導致了貿易壁壘,影響了下遊的蘆筍種植業。
第二,蘆筍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近年來,隨著宣傳的深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綠蘆筍的國內市場逐年打開和擴大,作為“高端蔬菜”進入國內大中城市的酒店,也作為壹種時令蔬菜進入普通百姓的餐桌。中國人向來對“吃”的成本漠不關心,更不用說高端消費群體,所以2008年秋季爆發的金融危機對綠蘆筍的影響相對較小。
然而,白蘆筍主要被加工成罐頭出口。蘆筍罐頭是壹種普通的消費品。經濟危機必然導致壹般消費能力下降,產品銷售困難。此外,去年國內加工商積壓的產品也會對今年白蘆筍的銷售產生巨大影響。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蘆筍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