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國醫大師呂景山對穴:啟閉醒腦開竅類 水溝委中

國醫大師呂景山對穴:啟閉醒腦開竅類 水溝委中

水溝,又名人中、鼻人中、鬼宮、鬼市、鬼客廳。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為督脈經腧穴。以穴在口鼻之間,即天之下、地之上,人在其中而得名人中。鼻通於天氣(自然界之大氣,富有營養之氣),口通於地氣(五谷雜糧之氣,即飲食入口,吸取精華,排出糟粕,還原於地,以促使水谷之生長,再供應人體之需要的循環觀)。 養生 學家閉口藏舌,舌舐上腭,運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潤喉嚨,通滲臟腑,人中又當口水吞咽向上翻轉之路,故名水溝。本穴具有祛風清熱、調和陰陽、醒腦開竅、回陽救逆、鎮靜安神、活絡止痛之功。用於治療暈厥、昏迷、癲證、狂證、癇證、子癇、臟躁(癔癥)、急驚風、中風口噤、不省人事、口眼喎斜、產後血暈、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心腹脹滿、絞痛、氣沖心胸、消渴、水腫、黃疸、寒熱頭痛、崩漏、丹毒。

委中,又名血郤、委中央、郤中、中郤、腿凹。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因其穴居腘窩正中,委曲之處,故名委中。此處血絡豐盛,視而可見,臨床上常用於放血為治,故又名血郤。本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下合穴,乃本經脈氣所入,為合土穴,又是四總穴之壹。它具有舒筋活絡、強健腰膝、涼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用於治療腰脊強痛、下肢屈伸不利、丹毒、痧癥、霍亂(類似急性胃腸炎)、中暑、小腿肚轉筋(腓腸肌痙攣)、中風昏迷,半身不遂、風濕痿痹、熱病汗不出、疔瘡、發背、濕疹、肛門瘙癢、乳癰、遺溺、小便難、虛汗盜汗。

伍用功能

水溝為督脈腧穴,位於口鼻之間,有祛風邪,消內熱,通竅絡,清神誌,安心神,蘇厥逆,調陰陽,止疼痛之功;

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乃本經脈氣所入,為合土穴、下合穴,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調和陰陽之效。

水溝行上,以升為主;委中走下,以降為要。二穴相合,壹上壹下,壹升壹降,和調陰陽,舒筋活絡,理氣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中暑諸癥。

2.急性吐、瀉諸癥。

3.熱性病之昏迷,休克諸癥。

4.腰背拘急、疼痛,證屬風寒入絡,久久不愈者。

5.腰背疼痛,不可轉側,證屬閃挫傷絡,經筋受損者。

6.中風半身不遂者。

操作法

水溝:正坐仰靠或仰臥,於人中溝中線的上、中1/3交點處取穴。從下向上斜刺0.3 0.5寸。

委中:俯臥,於腘窩橫紋中點,二肌腱之間取穴。直刺1 1.5寸,或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多少,應以紫黑色變為紅色時為度。

經驗

水溝—委中伍用,出自《玉龍賦》:"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閃之難制。"《臥巖淩先生得效應穴針法賦》:"人中除脊膂之強痛,應在委中。"呂老體驗,水溝、委中參合,善治各種腰痛,證屬急性者,針刺均用瀉法;證屬慢性者,水溝以毫針刺之,施以瀉法,委中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因其病久入絡,血脈不活,故以放血方法治療,其目的在於祛瘀活血,通絡止痛。

呂老1965年曾遇壹年過半百男子,因勞動不慎將腰扭傷,前後治療2月余未能治愈,仍疼痛不已,活動受限,晨起尤甚。檢查:命門穴、大腸俞穴處有明顯壓痛,舌質淡黯,苔薄白,脈弦滯。脈證合參,證屬氣血不活,絡脈瘀阻。治宜活血祛瘀,通絡止痛。處方:水溝(針刺用瀉法),委中(三棱針點刺放血)。依法針治1次,疼痛緩解,又針2次,病即告愈。

治中風半身不遂時,水溝刺入0.2 0.3寸後,撚轉360 ,守氣、留針,撚轉時以流淚為度;委中仰臥屈膝擡腿取穴,刺入後以下肢抽動3次為度。此種針法,系呂老同窗石學敏院士發明,多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