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長方式命名有野山參、移山參、園參三種;按照產地命名如吉林人參、韓國高麗人參、美國花旗參、遼寧石柱參等;按照炮制方法命名如:紅參、白糖參、生曬參、保鮮人參、活性人參等;也有復合式命名如高麗紅參、吉林野山參、寬甸柱參等。
1.按加工方法分類
人參加工法主要分紅參類、糖參類、生曬參類及其它類4種:
①紅參類取園參水子剪去支根及須根,洗刷幹凈,蒸2~3小時,至參根呈黃色,皮呈半透明狀為宜,取出烘幹或曬幹。主要成品有紅參;邊條參等。功效:溫補
②糖參類取鮮參洗刷幹凈,置沸水中浸泡3~7分鐘,撈出,再入涼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曬幹,再經硫黃熏過。然後用特制的針沿參體平行及垂直的方向紮小孔,浸於濃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時。取出後曝曬1天,再用濕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2次紮孔,浸於濃糖汁中24小時。取出後,沖去浮糖,曬幹或烤幹。主要成品有白人參(為園參水子或移山參水子的加工品)、糖參(為各種鮮參的加工品)等。功效:性平和,可以直接吃,功效不如紅參。
③生曬參類取鮮參洗刷幹凈,日曬1天後,再用硫黃熏過曬幹而成。主要成品有生曬參、全須生曬參、白幹參等。功效:性溫和。
④其它類,如掐皮參,其加工法與糖參相似,壹般將參體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鐘,約三成熟時,再將支根置沸水中約20分鐘。參體經紮孔後放入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與內部分離,再用竹刀輕紮外皮,使成點狀即成。
⑤大力參:取鮮參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後曬幹。人參成品容易著潮返糖,宜放置於燥陰涼處,密閉保存,並防蟲蛀。
2.按生長環境分類
①園參
又名秧參,主根(參體)呈圓柱形,表面淡黃色,上部有斷續的橫紋,根莖(蘆頭)長約2~6厘米,直徑約0.5~1.6厘米,有稀疏的碗狀莖痕(蘆碗)及壹至數條不定根(參艼),支根2~6條,末端多分歧,有許多細長的須狀根,其上生有細小疣狀突起(珍珠點).
②野山參又名山參。
主根短租,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多具二個主要支根,形似人體;上端有細而深的橫環紋;根莖細長,壹般長3~9厘米,上部扭曲,習稱雁脖蘆,蘆碗密集,下部無蘆碗而較光滑,俗稱圓蘆;須根稀疏,長約為主根的1~2倍,柔韌不易折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點)。全體呈淡黃白色,皮細、光潤;氣香濃厚,味甘微苦。由於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參有生曬參、糖參、掐皮參3種。
③移山參
體形似野山參,但主根下部往往較肥大,紋粗而淺,常延續到主根中部,須根珍珠點較少;加工商品與野山參相同。
④朝鮮人參產於朝鮮的人參,習稱朝鮮人參,又名別直參、高麗參
⑤日本栽培的人參,也稱東洋參,始載於《綱目拾遺》,根據加工方法分為白參與紅參兩種,與高麗參相似。
有其他人參問題可以Q我:254354972,驗證時說“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