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服務員端牛排的時候拿著毛巾是什麽意思?

服務員端牛排的時候拿著毛巾是什麽意思?

壹、牛排的歷史

據記載,吃牛肉的習慣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豬肉和羊肉是普通人的食用肉,而牛肉是王公貴族的高檔肉。貴族牛肉是用胡椒和香料烹制的,這在當時也是尊貴的,在特殊場合食用,以顯示主人的尊貴地位。到18世紀,英國已經成為著名的牛肉消費國。如今,美國是牛肉的最大消費國,牛排早在19世紀中期就成為美國人最喜歡的吃法。但是在亞洲,人們對牛肉有兩個層次的反應,比如日本,可以說是把牛肉發揮到了極致。

不同的國家對牛肉的態度和習慣不同,所以牛肉的吃法也不同:美國吃牛排的方式比較粗獷豪放,整個菲力牛排都是燒烤後切片;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羅馬式的佛跳墻。煮好後放入油中炸至表面金黃,註入白酒。據說這樣的烹飪可以防止夏天過敏。對英國人來說,仍然習慣用叉子叉大塊牛排,烤著吃;法式牛排特別註重醬料的調配,用各種醬料凸顯牛排的高貴地位;至於德國人,吃牛排的方式很奇怪。“酸牛肉”聽名字就夠不可思議,而鮮牛肉需要勇氣去嘗試。在日本,烤肉店常用的日式寫真烤肉醬被用在西式牛排中,讓微風輕拂的西冷牛排別有壹番風味。

目前國內普通西餐廳流行的牛排大多屬於美式風味。

二、牛排的分類

菲利普,莎倫,肋眼,紐約客,丁字骨,紅房子,肋骨,牛排...西餐廳菜單上的這些常用詞,都是指牛排肉的位置,牛排的分類,也是基於牛排肉的位置。下面詳細介紹幾種常見的牛排品種:

1,菲力牛排

材料:菲力牛排取自牛的腰肌(即裏脊肉),運動量少,肉質最嫩,油花少。因為每頭牛身上都有壹條小條,看起來“物以稀為貴”。

特色風味:菲力浦牛排的肉質細嫩瘦肉多,但也缺少肉汁和咬勁,即不咀嚼味道也不錯,煮多了看起來又老又澀,推薦給口腔不好、消化能力弱的老人或小孩。

推薦溫度:五分熟到七分熟。

2.西冷牛排

材料:西冷牛排壹般指肉質細嫩、筋道細嫩的牛肉,基本取自牛背部最嫩的牛肉。具體位置不壹樣,風味也不壹樣。更正宗的牛裏脊取自“裏脊”,但特殊品種,如紐約客,取自菲力牛排樣裏脊。

特色風味:西冷牛排肉質細嫩,香甜多汁,口感飽滿,受到入門級牛排專家的青睞。比如正宗的牛腰肉,就是牛很少運動的部位。肉嫩油潤,像大理石花紋壹樣美麗動人。相比菲利普的瘦肉,好的牛腩超級嫩鮮,讓食客第壹口就會驚嘆牛肉的極致香甜。而紐約客則是肉纖維粗,略帶嫩滑,油花分布也不是那麽均勻美觀,但卻是標準的“嫩中帶香”“甜中帶汁”,嚼起來相當過癮,豪邁獨特的風味令人回味無窮。

建議溫度:中等至全熟。

3.肋眼牛排

材料:肋眼,顧名思義,取自牛的肋脊,即牛骨側面的肉。

特色風味:肋眼牛排可能沒有裏脊肉嫩,但是“骨邊肉”壹直很好吃,肋眼牛排就有這種味道。嫩滑油滑的肉絲比牛腩有嚼勁,比菲力牛排好吃,油分豐富,受到年輕男性食客的高度評價和專家的肯定。

建議溫度:中等至全熟。

4.丁字牛排

材料選擇部分:

特色風味:丁字牛排或波特豪斯牛排,中間有壹根大丁字骨,壹邊是菲力牛排,另壹邊是紐約客牛排。肉質細嫩粗糙,或油或脆,顧客皆可食用。

推薦溫度:中等至半熟。

5.牛肉排

材料:牛排骨取自牛胸部左右兩側,包括肋骨。

特色風味:有骨有筋的牛扒鮮美多汁,有嚼勁,有彈珠,尤其是用牛的第六、第七根排骨烹制的「臺塑牛扒」,嫩而不澀,熟而不膩,肉質飽滿,連害羞的食客都可以享用,創造出牛扒的獨特魅力。

推薦溫度:全熟

除了上述品種,餐桌上還有壹些常見的菜肴,如肩胛骨處的板筋肉、上肩胛骨處的肋眼中心、肚肚處的腹側肉、上後腿肉等。這些部位雖然纖維較粗,比不上上述品種,但價格便宜,所以常作為入門級的牛排原料,比如國內常見的黑胡椒牛排。

第三,牛排的溫度

聽到五分熟就想到血淋淋的牛排,說明對牛排還有誤解。

正宗的三分熟牛排,看不到血汁,只能看到漂亮的棕色,表面覆蓋著甜甜的肉汁,絕對誘人。刀切開後,妳看到的不會是戰戰兢兢的鮮紅,而是火腿腸般的暗紅。品嘗時,只需輕輕咀嚼,便會潤澤融化,留下甜甜的余香。這樣看來,就是“半生熟”了!

註:熟牛肉的鑒別:

半熟的:表示暗紅色的血。

半熟:滲透著微紅的血。

三分熟:滲出粉紅色的血。

全熟:泡透明汁。

牛排點餐中使用的術語是中文熟透的,而以下術語是英文的:

生的幾乎是生的(但永遠不會是完整的,只是外面煮,裏面暖)

半熟半熟

半生熟到半生熟。

半熟半熟

中號-中號到中號。

做得好做得好

當妳不知道廚師的烹飪標準和自己的標準有什麽區別的時候,壹般建議先選壹個生度,再送上桌。如果不滿意,請師傅返工。但是,如果真的遇到敢點生的或者半生熟的食客,廚師會有點害怕,因為這是對經驗和技術的挑戰。如果是國內的豪華客人來這種大眾西餐廳,恐怕很難吃到正宗的珍稀菲利普牛排。

第四,牛肉品嘗

就像吃海鮮壹樣,新鮮是第壹位的,牛排也是。標準西餐廳用的是冷凍牛肉,是工廠生產的。在運輸和切割前,全程監控在0至2度的低溫下,以保持牛肉的鮮嫩風味。和凍牛肉相比,區別很明顯。

產地和等級也會影響牛排的風味和品質。北美、南美、澳洲是世界三大牛肉產區。其中澳洲和南美的牛吃草,以草為食,肉薄有嚼勁。而北美則以玉米粒為飼料,科學圈養,運動量低,天然嫩滑肥美,口感多汁香甜;以“喝啤酒、聽音樂、享受按摩”著稱的日本牛肉,油極其豐富,肉質細膩,但多吃幾塊就容易膩,實際出口量很少。有些店家聲稱是日本牛肉,其實是用美國牛代替的。

至於肉類分級,以美國牛肉為例,這是最大的優質牛排。根據肉的成熟度和大理石紋脂肪(油花)的含量,美國農業部將牛肉分為八個等級,最好的兩個等級適用於牛排,即Prime是優秀的,Choice是特殊的,而Prime是指油紋最細致、多余脂肪最少、纖維最新鮮的肉。目前只有少數五星級酒店和少數高檔西餐廳使用上等牛排。

另外,國內少見的安格斯牛肉是指耳朵下垂,不與奶牛混種的純種安格斯牛肉。美國有專門的協會餵養這種高級牛肉,只供應優質牛肉,肉質為上等和精選級16到30月齡。重點是授權銷售安格斯牛肉的餐廳不允許供應其他牛肉制品,是名副其實的“貴族”牛排。

五、牛排的禮儀

1,食物順序

在西餐中,牛排大多作為主菜出現在菜單上,所以在使用西餐時,要按照開胃菜、湯、配菜、主菜、沙拉、甜點、咖啡和茶的順序享用。比如豪華的丁字牛排套餐,後面應該是雞尾酒、玉米濃湯、面包、牛排/面條/雞蛋/玉米、沙拉、布丁等等。

2.工具

吃牛排時,兩個基本工具是刀和叉。基本原則是“左叉右刀”。具體步驟是用叉子壓住菜的左端,固定。用大約壹口大小的刀沿著叉子的右側將菜切開後,叉子就可以直接立在菜的口中,送到口中。簡單來說就是“先用叉子壓住,再用刀子切開”。

另外,套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換,但是如果妳是左撇子,吃飯的時候可以換刀叉。

另外,刀叉的形狀可以表明妳是否吃完了。比如盤子裏有食物的時候,把刀叉分開,表示妳還想繼續吃。當妳把刀叉傾斜到與盤子側邊平行時,就意味著妳已經吃完了。盤子空了,把刀叉平行斜放,表示服務員會收拾空盤子。